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海滨  林雪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08-110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现将近7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博雯 《四川中医》2012,(7):144-146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我国高血压有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相当艰巨。虽然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有着不少成果,现将其中一部分从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特别是各家的辨证论治予以归纳、总结,并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与问题,以求为高血压病的研究提供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思路,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缩写为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学没有高血压的病名,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症范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患者在取得降压效果的同时,也承受着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而穴位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本文作者旨在介绍穴位种类及数量,以及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病的控制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总结分析穴位按摩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出现的利弊,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主要的是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与重塑,所以治疗上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上述代谢紊乱,更主要的是预防和逆转器官的不良重塑.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主要的是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与重塑,所以治疗上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上述代谢紊乱,更主要的是预防和逆转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病不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糖胰岛素脂肪的障碍,而且还可引起心、脑、肾靶器官的严重损害,为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国内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笔者就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EH)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多,个体差异大,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明了,因此治疗起来十分不易.中国医学中的传统疗法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以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而具独特优势,并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下面就近几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述展,即病因与辨证分型研究、专方专药研究、中医药联用治疗研究、动物实验研究、评述与展望.指出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理.中药复方治病机理是多环节、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中医、中药、针灸",采用主题词+自由词构建检索式,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64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规范及重复文献,选取54篇进行精读。中医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体系,为医学工作者今后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规范中医药在高血压中的运用,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尤其是近30年来高血压文献的回顾分析,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先后开展数次专家咨询,对高血压的关键病机、证候特点、经典名方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并制定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ID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舒降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2、4、6、8周时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B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8周时UAE和Ccr水平较服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DH可显著降低DBP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对SBP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与舒乐安定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睡眠改善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方法高血压同时有睡眠障碍患者239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16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舒乐安定治疗14天,并观察睡眠障碍量表(S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中医药对患者入睡困难的疗效明显,对早段失眠症状的减分亦比较明显,并能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达到患者的生理睡眠要求,其有效率为80.5%(99/123例),总体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组[66.4%(77/116例),P〈0.05];同时随着睡眠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DBP和SB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目标血压(〈140/90mmHg)的达标率[53.7%(66/123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9.7%(46/116例),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睡眠障碍有显著疗效,且其疗效优于舒乐安定。同时改善患者睡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9篇,总样本量1 635例.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降压疗效对比[OR=2.05,95%CI(1.56,2.69),Z=5.15,P<0.000 01];单纯中医药降压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1.17,95%CI(0.79,1.73),Z=0.78,P=0.44];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证候疗效对比[OR=5.35,C95% CI(4.00,7.16),Z=11.30,P<0.00001];单纯中医药证候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5.76,95%CI(3.68,9.03),Z=7.65,P<0.000 01].结论:中医药具有一定的调节血压的作用,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中西药物对高血压病炎症反应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血压通过其血流生物力学刺激又促进炎症反应,导致了高血压病病理过程的快速进展。如何有效干预高血压病炎症反应是当前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经典方、自拟方、中成药和单味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论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概况。指出:在中医药研究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药习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程院发布“未来20年我国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研究”,其中高血压排在第二位。高血压属于代谢性疾病范畴,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多靶点、多成分、整体综合调节优势备受关注。尤其针对部分年轻患者及初发高血压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有望实现停减西药,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在前期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高血压中医综合干预策略,形成《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2018年12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年会论证通过,2019年8月正式刊登发布。结合文献研究和多年中医降压临床实践,该文对《共识》中的关键病机、证候特点、经典名方与辨证用药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能更好指导《共识》的临床推广应用。在病机特点上,以火证、饮证、虚证为核心病机。在证候特点上,高血压包括肝阳上亢、痰饮内停、肾阴亏虚3大证型,并详细阐明对应推荐经典名方的辨治要点与辨证用药规律。同时推荐膳食补充剂、中医特色运动、针刺等非药物疗法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在养生调摄上,强调关注外感、情志失调、失眠、便秘等“血压难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学之"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范畴。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单一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可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