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α-突触核蛋白翻译后修饰后形成的聚集体是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学改变。α-突触核蛋白可通过血脑屏障由中枢进入外周血分布至机体各部,这成为帕金森病病理播散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血液中的α-突触核蛋白变化对揭示帕金森病的机制以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的:拟分析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及生成聚集体间的结构稳定性的差异。方法:构建重组人α-突触核蛋白原核表达系统,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单体纯度和特异性。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6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和26例正常人血清,完成各组血清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的制备;采用质谱SWATH方法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α-突触核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的修饰位点,并对不同位点的蛋白聚集体进行定量分析。将不同磷酸化修饰的蛋白聚集体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各磷酸化修饰后聚集体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实验通过SDS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得到纯度较高、特异性较高的α-突触核蛋白单体。(2)质谱SWAT...  相似文献   

2.
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可溶性小分子蛋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出前末梢表达。近年来关于α-突触核蛋白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病的密切关系被广泛报道越来越多。在本综述中,详细介绍了α突触核蛋白的构成、生理功能和作用、病理生理、聚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α-突触核蛋白的角度理解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SH-SY5Y细胞内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 方法: 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G418对转基因细胞进行筛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氧化应激敏感的荧光素探针DCF-DA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应激状况,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 结果: 转染细胞筛选后,细胞呈α-突触核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转α-突触核蛋白基因细胞内存在DCF信号增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 结论: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可引起细胞内氧应激,表明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与帕金森病各种临床特征相关,且与外显率的减低相关。然而这种突变的原因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新型携带长度为6.4 Mb大小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的家系。该例家系患者出现非典型临床表现,强烈提示为额颞叶痴呆以及晚发型苍白球锥体综合征,并分析该例患者与帕金森病表型-基因型的相关性。报道该例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特征,为明确候选的疾病影响因子,实验进行了家系遗传学分析,并且采用回归模型对既往发表的携带有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同时本组还评估α-突触核蛋白重复的长度是否影响疾病的外显率以及严重程度,额外的重复序列是否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实验在该家系中发现了一个α-突触核蛋白位点上6.4 Mb大小的重复。神经病理学分析显示广泛的α-突触核蛋白病理以及少量的磷酸化tau蛋白病理改变。遗传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易感H1/H1微管相关蛋白tau单体型负荷增加。对既往发表的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重复序列大小增加,其疾病严重程度和外显率有增加的趋势。多元分析相应的风险比为1.17(95%CI:0.81~1.68)以及1.34(95%CI:0.78~2.31)。性别与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与女性相比,男性疾病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多元分析相应的风险比为8.36(95%CI:1.97~35.42)以及5.55(95%CI:1.39~22.22)。该研究发现进一步扩展了α-突触核蛋白位点复制的表型谱。然而,在无其他额外危险因素作用下,位于重复区内基因序列大小的增加不太可能增加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程度。明确α-突触核蛋白位点复制患者表型异质性的疾病影响因素有助于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张春岩  蔡青  于顺  徐群渊  陈彪  杨慧 《解剖学报》2006,37(3):251-254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正常大鼠脑神经元中的亚细胞定位,为阐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线索.方法超小金标记结合银增强免疫电镜技术.结果α-突触核蛋白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前终末,也见于神经细胞的轴突、胞浆与核中.在突触前终末,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与突触小泡无明显的关系.在神经细胞核内,靠近核膜部分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较为密集,细胞核中心部位α-突触核蛋白则较为稀疏.在胞浆和轴突中,α-突触核蛋白散在分布.另外,在线粒体中也有该蛋白表达.结论α-突触核蛋白广泛分布于神经元的各个部位,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对α-突触核蛋白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持续3周给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以诱导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同时,应用利福平(30 mg·kg-1·d-1)灌胃给药,并通过对大鼠进行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和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以及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等方面的检测以证明利福平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对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 低剂量长期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SD大鼠出现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及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和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而应用利福平灌胃后这些变化均显著减少。结论: 利福平对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其对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α-共核蛋白(αlpha-synuc le in)是一种突触前终末蛋白。它的免疫学反应存在于一些神经退行性结构如阿耳茨海默氏病(AD)包涵体的淀粉样蛋白斑和帕金森病(PD)的莱维小体之中。在非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现了α-共核蛋白表达上调。α-共核蛋白在信号传递,神经可塑性和调节细胞分化及成活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氧化应激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用200μmol/L H2O2,处理多巴胺能MES23.5神经细胞作为氧化应激的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硫磺素S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状态和亚细胞定位。结果200μmol/L H2O2处理可诱导α-突触核蛋白从细胞浆转位到细胞核内,而且转位到细胞核内的是约10kD的α-突触核蛋白C-末端片段,而存在于细胞浆内的是完整的α-突触核蛋白。硫磺素S染色显示,转位到细胞核内的α-突触核蛋白C-末端片段呈非聚集状态。结论氧化应激可诱导多巴胺能MES23.5神经细胞α-突触核蛋白C末端约10kD的片段核转位。  相似文献   

9.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α-SYN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最近的研究显示,在α-SYN过表达的细胞系,酪氨酸羟化酶(ty6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显著减少[2],提示α-SYN的功能与多巴胺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1对α-synuclein基因过表达或突变诱导的细胞包涵体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野生型(WT)、A53T突变型和缺失SUMO-1互作氨基酸的K96R突变型、K96R-A...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具有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的特点。由于不能对该疾病的病理过程进行详尽地解释,现今治疗措施也大多只能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却不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溶性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最初于1988年在神经突触中被发现~([1]),但其生理功能并不明确。研究表明,α-突触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氧化应激、神经炎性反应、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和铁死亡中参与PD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显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 群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残存神经元细胞质及突 触中含有α- 突触核蛋白的路易小体。本文对P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其在PD发病过程中的神经炎症及α- 突触核 蛋白的改变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以肠道菌群作为靶点治疗P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藤酮等环境毒物的长期接触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关。鱼藤酮(Rotenone)是线粒体复合酶Ⅰ抑制剂,可以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复合酶Ⅰ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增加、路易小体(Lewy bodies)形成,DJ-1和Parkin的突变以及细胞微管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PTP对中脑黑质神经元线粒体表达α-突触核蛋白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运用腹腔注射MPTP诱导C57/BL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损伤,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运用线粒体纯化结合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线粒体结构的改变。运用MPP+干预原代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结果:MPTP可以诱导小鼠中脑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升高,并导致线粒体出现碎片化,碎片化的线粒体结构与α-突触核蛋白共定位。运用MPP+处理原代培养的中脑腹侧神经元,发现MPP+可以选择性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碎片化。定量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经MPP+处理后,线粒体的长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MPTP可以在体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碎片化,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碎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突变和异常聚集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尚未明确其致病机制。α-Syn是可溶性小分子蛋白,主要集中在脑部神经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 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27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PBS,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转染组移植X盒结合蛋白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分别于移植后7,14,21,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诱导旋转实验观察神经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水平;黑质切片后免疫组化染色测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 结果与结论:转染组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数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且大鼠旋转实验中旋转行为改善。表明在帕金森病中,X盒结合蛋白1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高,转染后可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减少及α-突触核蛋白堆积,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姿势异常等。尽管PD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来自人类样本和动物模型的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参与其发病或进展,提示炎症可能是P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帕金森病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展开综述,以期为开发抗炎新药治疗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长期稳定表达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我们首先制备了慢病毒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PCR法扩增转基因PC12细胞的SNCA片段后进行测序检测突变基因,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α-synuclein的表达,从而鉴定转基因细胞能否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结果显示:经测序,pLenti6/V5-SNCA-WT和pLenti6/V5-SNCA-A53T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染色示基因转染后,超过95%的PC12细胞中有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表达;转基因细胞的SNC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整合入PC12细胞基因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转基因PC12细胞能够过表达α-synuclein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过表达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这为进一步研究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Parkinson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表达增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注射微量鱼藤酮,建立急性损伤帕金森病(PD)模型.采用动物行为轨迹分析软件计算各时间点30 min内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部位TH、磷酸化α-SYN的表达,并统计TH和磷酸化α-SYN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PD组动物各时间点30 min内运动距离、平均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0.01).同对照组相比,损伤侧SN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磷酸化α-SYN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P<0.01).结论 PD大鼠中脑黑质磷酸化α-SYN表达增加及TH的表达明显下降,并出现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