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IP法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三维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科学评估最大密度投影(MIP)法三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方法 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于三期分别行MIP法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评估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均大于等于95%,显示程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结论 MIP法胰周血管三雏成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周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评价胰周小静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胰周小静脉及胰头部静脉解剖的能力。材料和方法:50例无胰腺相关疾病病人10例胰腺癌病人,均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CT设备为GE Lightspeed QX/I,扫描层厚5mm,进床速度7.5mm,螺距0.75,重建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双期增强检查延迟时间分别为30~40s,60~65s。造影剂总量60~70ml,高压注射速度2.5~3ml/s。所有图像经回顾性后处理,在ADW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分别显示胰周静脉。结果:胃结肠干(GCT)显示率96%。GCT分为3支:胃网膜右静脉(RGE)、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右结肠静脉(RCV),上述3支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100%、80%。GCT直接注入肠系膜上静脉(SMV),正常管壁直径<7mm,>8mm时提示管径扩张。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PSPDV)显示率96%,位于胆总管下方,几乎垂直向上走行注入门静脉的足侧,距脾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汇合处上方2mm。在胰腺前后弓中,上静脉接受了胰头的大部分血液。胰十二指肠周围下静脉包括胰十二指肠前下静脉(AIPDV)、胰十二指肠后下静脉(PIPDV)、第一空肠干(FJV)和胰周下静脉(IPV),FJV显示率为100%,余胰周下静脉未显示。胰十二指肠周围下静脉引流一小部分钩突血液,AIPDV、PIPDV在多数情况下有一共同的终端即IPV,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及其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其中手术病人42例,CTA显示血管受侵28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85.71%,χ2=0.333,P=0.564>0.05,胰周血管是否受侵术前CTA判断与手术判断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结论:术前CTA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目的 使用多层螺旋CT的肿瘤灌注软件 ,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灌注情况。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Ultra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 ( 1s/周 ) ,5mm层厚 ,4层 ,12 0kV ,60mA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50ml( 3 0 0mgI/ml) ,流率 3 5ml/s ,延迟 5s ,数据采集 45s。在SunUltraAW 4 0工作站使用Perfusion 2 (GE公司 )软件包 (去卷积算法 ) ,分别测量 3 7例正常胰腺和 3 7例胰腺癌及 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血流量 (BF)、血容量 (BV)、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胰腺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 ( 3 3 86 2± 1596 1)ml·min- 1·kg- 1、( 2 67 3± 13 0 2 )ml·kg- 1、( 6 59± 2 59)s、( 2 88 2± 2 0 3 9)ml·min- 1·kg- 1。胰腺癌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 ( 2 3 2 3 1± 1841 2 )ml·min- 1·kg- 1、( 189 7± 160 6)ml·kg- 1、( 7 93± 3 92 )s、( 4 57 2± 2 61 6)ml·min- 1·kg- 1。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的BF、BV和PS的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1、0 0 2 5和 0 0 0 3 )。胰腺癌和正常组织的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87)。结论 多层螺旋CT的胰腺灌注图像和数值比较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胰腺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并应用此扫描方案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方法:①随机选择2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②随机选择4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结果:①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30s,平均强化峰值为350.3HU,20s时平均CT值为31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5s,胰腺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0s,肝脏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55s,曲线到达峰值后75s内处于平台期;②胰周主要动脉(CA、HA、SA、sMA)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A以外的其它胰周小动脉显示率为75%~100%。胰周主要静脉(PV、SV、SMV)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V以外的其它胰周小静脉显示率为75%-100%。结论:在注射剂量100ml,注射流率4ml/S时,建议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静脉期或肝脏期70s。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198 9年 ,单层螺旋CT(SCT)应用于临床 ,开创了CT容积扫描模式 ,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图像后处理软件 ,实现了CT血管造影术 (CTA)。CTA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评价血管系统的检查方法。SCT对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的检查已部分取代了常规血管造影术 ,但在较大范围的中小血管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有 :(1)图像的Z轴分辨率低 ,难以克服部分容积效应和阶梯状伪影 ;(2 )扫描速度相对较慢 ,图像伴有运动伪影 ;(3)球管热容量低 ,限制了扫描范围。SCT的设计特点决定了CTA的上述特性。通常SCT是采用扇形射线束 ,探测器为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6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分为2个步骤研究:(1)2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确立最佳的多期(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2)4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30s(延迟时间2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200HU左右),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0s,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5s,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60-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2)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lOO%,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93~2.95,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78%~98%,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0.85~2.6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80~2、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90%~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1.08~1.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须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推荐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为20s、胰腺期为45s、肝脏期为80s。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以及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价,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胰腺癌进行术前MSCTA检查,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结合横断面图像显示胰腺癌及其胰腺周围血管,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和分析,评价MSCTA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3例胰腺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1例术前MSCTA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9例,MSCTA评估可切除准确度为82%;另22例术前MSCTA评估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无法切除21,MSCTA评估不可切除准确度为95%。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提示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A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2003,18(7):518-520
导管法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报道其病死率为0.15%,并发症率为1.5%。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仅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5cm的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中远节段仍不足以做出肯定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不仅能准确发现、量化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而且能发现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软斑块。  相似文献   

11.
对比剂注射剂量和流率对胰腺CT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对比剂不同注射剂量和流率对胰腺CT增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5 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流率随机分成 5组 ,Ⅰ组 (1.5ml/kg、3ml/s) ,Ⅱ组 (1.5ml/kg、2 .5ml/s) ,Ⅲ组 (1ml/kg、3ml/s) ,Ⅳ组 (1ml/kg、2 .5ml/s) ,Ⅴ组 (固定剂量 75ml、2 .5ml/s) ,每组各 10例 ,分别行胰腺薄层双期扫描 ,实质期和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 40s、70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 实质期平均胰腺CT增强值 ,Ⅰ组为 71.0 5± 9.6 4HU ,Ⅱ组为 6 4.0 4± 9.6 1HU ,Ⅲ组为 45 .16± 7.98HU ,Ⅳ组为 44 .16± 11.2 7HU ,Ⅴ组为 5 0 .2 0± 13.5 9HU。Ⅰ与Ⅲ组相比(P <0 .0 5 ) ,Ⅱ组与Ⅳ组相比 (P <0 .0 5 ) ,Ⅱ组与Ⅴ组相比 (P <0 .0 5 )有明显差异。Ⅰ与Ⅱ、Ⅲ与Ⅳ、Ⅳ与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剂量可提高胰腺增强效果 ,1.5ml/kg注射剂量 ,2 .5~ 3ml/s注射流率是比较合适的注射参数。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血管侵犯的不同CT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腺癌血管侵犯的不同CT诊断标准的优劣。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经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的36例患者。CT轴位图像结合CTA(以MIP和VR方法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MPR)分别对这些血管以Loyer和Lu血管分级CT标准进行分级,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别作出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另外,运用Lu的CT诊断标准分别评价胰周动脉和静脉受侵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研究Lu的CT诊断标准对动静脉分级的差异。结果:Loyer和Lu的CT诊断标准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5%、86.0%、81.4%、91.8%,两个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2,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应用Lu的CT诊断标准,胰周动静脉受侵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1%和71.0%。结论:分别以Loyer和Lu血管分级CT标准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进行分级,两者的诊断价值相同,Lu的CT诊断标准的最佳诊断分界点应在90°-180°之间,此外,它对胰周动脉的价值要比静脉差。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测量胰腺体积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测量胰腺体积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胰腺模型及胰腺正常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由有5年以上CT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测量胰腺体积并记录。结果胰腺模型体积CT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8,P=0.134),这两者间的一致性很高(ICC=1.000,P=0.000);可重复性分析中,CT测量胰腺体积观察者内的差异及观察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很高(所有ICC>0.99,P=0.000)。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胰腺体积准确、可靠,可重复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和胰周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及胰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胰腺和胰周病变的患者共 17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上腹部 (5例单纯平扫 ,11例平扫 增强 ,1例行静脉CT胆道造影 ) ,其中胰腺癌 4例 ,胆总管结石 3例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 3例 ,真性囊肿合并慢性胰腺炎及胆道梗阻 1例 ,囊腺瘤 1例 ,胰岛细胞瘤 1例 ,胰周淋巴结肿大 3例和 1例脾动脉瘤。由操作者经特定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画线做曲面重建。结果 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曲面重建图像 ,跟踪显示胰胆管或胰周血管 ,和清晰显示病灶与胰腺、胰胆管和胰周血管的关系。结论 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能获得胰腺高质量曲面图像 ,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 ,有助于胰腺和胰周病变的诊断及局部侵犯的评价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的恶性度和其瘤体CT强化程度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胰腺癌CT强化程度和其恶性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经手术切除有病理大标本的胰腺癌患者49例,手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观察胰腺癌胰实质期强化程度和形式,并对胰腺癌的手术标本行HE染色.检测胰腺癌组织学病理级别。对胰腺癌的CT强化状况和病理级别作对照分析。结果胰腺高分化腺癌20例.中等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6例。cT呈等密度强化者18例,呈稍低密度强化者16例,呈稍低密度强化伴小囊性变者13例,呈稍低密度伴大片状低密度灶者6例。胰腺癌的病理亚型和瘤体CT胰腺实质期强化程度、形式的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为r=0.8527.t=8.2816,P〈0.001。结论胰腺癌的CT胰腺实质期强化状况和病理亚型有高度显著相关性,即胰腺癌恶性度和CT增强程度高低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量和注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量和注速对肝增强峰值造成的影响,选择适合肝脏螺旋增强扫描的较佳注射方案。方法:48例正常肝脏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以不同注射量和注速,单时相注射离子型造影剂,于肝门区水平行单层动态扫描,分别求出肝实质、主动脉、脾脏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0ml注射量比80ml注射量产生更高的肝增强峰值(P<0.05);3ml/s注速与2ml/s注速产生相似的PHCE(P>0.05),但前者发生更大的造影剂毒副反应。结论:100ml注射量、2ml/s注速为最佳注射方案,适合肝脏螺旋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准直5mm,重建间距3mm)图像,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直接供血动脉(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36例(62%),胰横动脉22例(38%),胰大动脉6例(10%),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38例(66%),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15例(26%),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6例(45%)。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但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式注射造影剂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的注射方法对肝脏增强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笔者对84例正常肝脏分组采用手推法、推注法和机注法注射造影剂,观察时间一密度曲线、始末扫描层面的强化差值和肝脏最大强化值。结果:后两种注射方法的肝实质时间一密度曲线相对平稳,始未扫描层面的强化差值分别为18.98Hu、10.75Hu和9.08Hu,肝脏最大强化值分别为31.42Hu、40.75Hu和42.08Hu,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两种注射方法能够获得良好增强效果,而推注法简便有效,更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胰腺恶性肿瘤的 CT 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恶性肿瘤的CT诊断。方法:分析了54例胰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41例胰腺癌、8例胰囊腺癌、5例胰转移癌。年龄27~86岁。扫描自脾门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层厚10mm,连续扫描,必要时追加5mm层厚及层距。结果:胰腺恶性肿瘤CT表现为胰腺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密度、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强化不明显;胆管及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血管受侵犯;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及组织的直接浸润,腹水等。结论:熟悉胰腺恶性肿瘤CT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利于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最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