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情绪及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方法对广州某医科大学3144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前后选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ATSPPH)、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评,并采用心理健康课程调查表进行课程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结果面对心理困惑时,75.72%大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3.39%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0%以上大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取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并逐步促进自我人格完善;课程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从29.06%上升到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0.01),而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无显著性差异(t=0.57,P=0.5720.05);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均显著提高(t值分别为-22.45、-23.44、-7.12、-7.24、-19.96,P均0.01)。结论心理健康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并改善其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污名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心理疾病污名感受量表(短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赣南地区3所院校6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施测.结果 心理污名感受量表总分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1),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76,7.321,P值均<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P<0.05);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与心理污名呈正相关(r=0.367,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污名呈负相关(r=-0.19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污名、社会支持、院校类型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污名可以预测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和改进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9所高校5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编制参考心理健康控制源问卷、心理治疗看法量表、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问卷、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结果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越高,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越低;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越高,对咨询师的评价越高的个体,求助意愿越强烈,越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援助(P值均〈0.05)。结论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对咨询师的评价是影响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宁博  周典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026-1028
调查大学毕业生状态与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从安徽省随机抽取20所高校800名大学毕业生,对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状态与特质焦虑检出率分别为48.63%,49.50%;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状态焦虑、特征焦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乡镇学生的状态焦虑、特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56.90%,56.18%,高于城市的36.78%,3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39,22.29,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寻求帮助态度各维度评价结果及总分均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负关联(OR=0.66 ~0.90,P值均<0.05),睡眠质量各维度评价结果及总分均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关联(OR=1.71~3.67,P值均<0.05).结论 大学毕业生存在状态与特质焦虑,来自乡镇的学生状态与特质焦虑检出率明显偏高,均与寻求心理帮助态度及睡眠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 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58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64.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63.7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遇到自己无法解除的困惑时,他们首选朋友、父母的帮助,其后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有32.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只有8.38%的学生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结论虽然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知,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深层探寻原因,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水平,改变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有关误区,才能更好的保障、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咨询设置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校心理咨询设置状况及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自设问卷对34所大学的8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1013名在校大学生以及57名大学生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1.2%的高校心理咨询室位于学生工作办公室附近,32.4%安置在教室附近;筛选出102名有学校咨询经历的大学生中,71.2%的学生担心隐私泄漏,90.2%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时有心理压力,89.2%的学生认为心理疾病难以启齿,90.1%的学生认为咨询师的身份是"老师",61.4%的学生在咨询时没有说出问题相关全部实情,78.4%的学生自行终止咨询,高校咨询服务均为免费。结论高校心理咨询设置有许多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咨询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室的地理位置,咨询的免费服务等因素都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5月采用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卫生部2010年下发的《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中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问卷、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对5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非医学生与医学生在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t=4.29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和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对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和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可以预测其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58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3.1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Х^2检验分析。结果64.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63.7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遇到自己无法解除的困惑时,他们首选朋友、父母的帮助,其后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有32.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只有8.38%的学生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结论虽然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知,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深层探寻原因,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水平,改变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有关误区,才能更好的保障、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了解南充市中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充市6所中学的2 219名在校学生,运用自编问卷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评定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结果 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仅22.8%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62.9%寻求非专业心理援助,14.3%谁也不愿意找;仅3.8%的学生曾寻求过专业心理援助.女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t=-5.52 ~-3.11,P值均<0.01);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不愿意者(t=-8.31-3.57,P值均<0.01);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信任性和求助态度总分高于高中生(t=2.19~4.65,P值均<0.05).结论 南充市中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意愿较低,男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更消极.需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专业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编制大学生心理咨询倾向性问卷。方法在查阅文献和前期访谈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3次大一学生的整群抽样,第一次调查315名大一学生用于初步项目分析和因素探索;第二次调查584名大一学生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问卷信、效度检测;第三次调查101名大一学生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以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为效标,并进行重测。结果大学生心理咨询倾向性问卷共19个题目,包括心理咨询偏见、心理咨询信任、非专业心理求助途径、心理咨询污名4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所得模型拟合度可接受(χ2/df =2.677,GFI=0.932,AGFI=0.912,CFI=0.916,NFI=0.874,RMSEA=0.054)。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总量表为0.878,各因子α为0.685~0.845;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885,4个因子重测信度为0.693~0.83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大学生心理咨询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隐自杀态度,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西南地区2所高校的3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并采用外显自杀态度量表对其测试作为对照。结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持消极的内隐态度,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P值均<0.0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的外显态度以矛盾或中立态度为主,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和自杀者家属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分别占65.5%,75.9%和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持消极的内隐态度;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对自杀的双重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就大学生专业选择对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方法:对来自工科、理科、文科的3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专业认同、心理适应和专业选择三大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影响因素。专业认同的影响包含专业美誉度、专业喜好度、专业投入度、专业认知度和专业匹配度五方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应激最重要的因子是专业喜好度(x2),其次是专业投入度(x3)。心理适应的影响包含生活适应力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大学生本身的生活适应力(x8)和心理健康(x9)都对预防心理应激有着重要影响。专业选择的影响包含专业性质和自愿选择两方面,对自己专业性质的满意度(x6)将尤为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结论:我们应当针对专业认同、心理适应、专业选择三方面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管理,做好心理应激的预防,改善专业选择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惠敏 《中国校医》2012,26(4):245-24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与特点,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青岛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173例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这些心里问题,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结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居家学习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以湖北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515名居家学习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居家学习期间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515例学生中,PSQI得分≥8分者 89 例(17.3%),SRQ - 20≥ 7 分者128例(24.9%)。大学生PSQI得分与SRQ - 20得分呈正相关关系。高年级、家庭关系不和睦、对网络教学不适应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共同的危险因素,24点后就寝、失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授课方式改变对居家学习大学生睡眠及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学校与相关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状群量表,对485名本科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背景及基本情况下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结果:焦虑情绪发生率是40.7%,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是36....  相似文献   

17.
宋英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56-857,860
目的观察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方法快速排查出受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快速、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被动个别心理咨询)做危机干预工作。实施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学生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多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除强迫因子外各因子分均比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明显。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在校园发生重大恶性事件时,可以快速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一定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这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情境危机,增进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School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services are specifically intended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among students. Although some school counselors have been highly effective, the majority have been only moderately effectiv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they have encountered in this mission. Personal,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counsel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either remedial or preventative perspectives are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 functions within school counseling services. The factors limi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and other school counseling functions include discrepancies between school counsel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school counselor professional isolationism,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chool counseling roles and functions, and the poor professional attitudes of some school counselors. As the school counseling profession develops, these inhibiting factors should be overcome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school counselor roles and activitie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school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及其他人群的心理弹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调查问卷(CD-RISC)筛选出分值较低的学生60名分成三组参与项目,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手段和方法;A组为运动处方组,定期进行运动处方干预;B组为运动处方与团体心理辅导联合组,定期进行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20.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