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出院后6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定疗效并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5.9±6.9) mmHg(1 mmHg =0.133 kPa),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为2~16(10.5±4.2)h,术后颅内压为(17.5±5.2) 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4.2±8.6) mmHg,入院后10.5 h时为(32.0±4.8)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2例,脑积水1例.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较好率为45.7%(16/35),而对照组为18.2%(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30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对照组25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6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亚低温辅助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接诊的8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即常温组)和观察组(亚低温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ET、VEGF、NSE及炎症因子CRP、IL-6,6个月后使用GO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压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在治疗后第1天、3天、5天、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SE、IL-6、CRP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ET、NSE、IL-6、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显著上升,但是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显著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具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颅内压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残疾率和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颅脑重型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科收治的69例行亚低温治疗的颅脑重型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科同期行常温治疗的62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根据GCS评分观察组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P(2.63±0.41)kPa,对照组(3.52±0.53)kPa,观察组IC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颅脑重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36例常温治疗(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后第1、3、7天颅内压。结果在伤后24h内2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1~7天期间亚低温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8d后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30d后差异更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细胞早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亚低温主要是指轻、中度低温(28℃~35℃),亚低温冬眠治疗通过控制高热、降低脑代谢及脑耗氧量,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血容量和颅内静脉压,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的发展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彭燕妮 《现代保健》2012,(2):134-13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体温<38.5 ℃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8.5 ℃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6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残以上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保证亚低温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组(A组)和常温治疗及护理组(B组).A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及相应护理,B组给予常温治疗及相应护理.结果 A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后“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无线组(55例);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前“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传统组(50例).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及救治生存率.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为(1.646±0.499)h,短于传统组的(2.085±0.5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生存率为78.2%(43/55),高于传统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结论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使院内治疗提前,缩短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使院内与院前急救无缝隙衔接成为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闫丽红 《现代保健》2009,(16):48-4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颅内压、血糖、心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组(实验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2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给予胸腺五肽静脉滴注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除未应用胸腺五肽外其余治疗相同。两组分别于伤后d1、d3、d7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病人院内感染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T细胞亚群之间比较,伤后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d3、d7除了CD8+细胞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改善T细胞亚群受损情况,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TBI患者49例分为A、B两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另予亚低温治疗3~5d。共检测7次血清CRP,治疗前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GCS、GOS和CRP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入院时GCS、血清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RP值第3d达到峰值,B组第4d达到峰值。从第3d开始,两组血清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使STBI患者血清CRP峰值提前到达,而且下降更快;亚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脑水肿,对STBI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实质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晨琛  姜启周  裘五四 《健康研究》2009,29(1):25-26,3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实质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例,入院后分别于两侧额部钻颅置入光导纤维传感器行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压(brain parenchyma pressure,BPP)监护,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侧大脑半球BPP数据,并行配对对照。结果术前监测的两侧B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48h、72h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两侧B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侧脑实质压力均比术前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后,患者两侧脑实质压力差基本消失。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两侧脑实质压力差,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轻度脑外伤手术中的患者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轻度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奇偶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试验组(人性化护理)37例,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者HAMA、HAMD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可达到理想的应用价值,对于情绪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治疗与全身低温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改良模型(free fall improved model),分别设定全身低温组(A组)、假颅脑外伤模型组(B组)、局灶低温组(C组)以及颅脑外伤模型组(D组)。对伤灶处以及与其相邻部位的脑组织进行检测,分别测定H2O、钠离子、钾离子的含量,观察比较各组间病理改变。结果:经检测发现,假颅脑外伤模型组受损神经元数为(2.2±0.4)个、全身低温组受损神经元数为(9.1±0.5)个、局灶低温组受损神经元数为(6.3±0.3)个、颅脑外伤模型组受损神经元数为(12.1±1.1)个;全身低温组和颅脑外伤模型组受损神经元数明显多于局灶低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低温组和颅脑外伤模型组H2O、钠离子的含量显著高于局灶低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钾离子的含量明显低于局灶低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灶低温疗法相比较全身低温疗法在减少神经元损伤以及缓解脑水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8.
周燕  程冉冉  张志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33-1036
目的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监测颅内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4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采用常规腰穿动态监测脑脊液的压力,指套型数字显示型无创伤监护仪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连续监测,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及静脉血电解质的变化。结果亚低温可以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导致低血钾。结论亚低温可以改善脑缺氧,同时改善全身其他器官的能量代谢,纠正酸中毒,对重度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新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9-4051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分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经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持续至术后4~7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后,12 h内将体温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检测患者亚低温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 d患侧颈动脉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颈动脉最低血流量(Qmi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4d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14 d神智清醒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d、14 d Vmin (cm/s)分别为7.51±0.59与7.61±0.74、10.93±0.82与8.32±0.69、11.97±0.84与8.97±0.43,Qmin (ml/s)分别为2.47±0.31与2.42±0.29、4.49±0.34与3.45±0.31、4.97±0.31与3.852±0.41,脑水肿体积(cm3)分别为92.51±11.62与93.88±10.87、78.21±9.54与86.35±8.87、72.42±7.56与84.54±9.33,两组治疗后7d、14 d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7d、14 d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智清醒发生率分别为21例(占43.85%)和9例(占24.5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1.53±7.56和68.39±9.68与49.74±8.27和52.27±9.32、34.76±5.65和51.23±8.46与35.26±6.13和38.67±7.53、18.61±5.26和13.85士4.37与17.94±6.13和15.91±6.08、1.51±0.19和4.17±1.27与1.47±0.21和2.52±1.34,治疗组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1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并可提高患者CD3+和CD4+值升高,CD8+值降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创伤的耐受能力,促进脑组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谭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52-215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唐海县医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53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4、72 h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11.1%,略高于对照组的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硬膜外压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较佳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