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王亚  王宏  李建桥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5-1658
探索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对重庆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 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维度得分(4.77±0.91)高于男生(4.66±0.99)(t=-2.765,P<0.05);高一学生的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5±0.58)高于初一学生(3.95±0.76)(t=-3.534,P<0.05);独生子女的朋友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25±0.82,3.90±0.86)低于非独生子女(4.36±0.59,4.02±0.65)(t值分别为-2.071,-2.183,P值均<0.05);住校生的自我维度得分(4.39±0.78)低于非住校生(4.50±0.93),而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4±0.64)高于非住校生(3.91±0.75)(t值分别为-2.693,3.948,P值均<0.05).男生生活应激事件的恋爱与性维度得分(0.67±0.67)高于女生(0.50±0.60)(t=6.133,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值均<0.05);初一年级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高一年级,除家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同伴维度得分(0.99±0.82)低于非独生子女(1.15±0.81)(t=-2.914,P<0.05);住校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活满意度、生活应激事件部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自我维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9~-0.301,P值均<0.01).家庭应激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作用(B=-0.145,t =-5.739,P<0.01).结论 减少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升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为医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探究.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对6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得分男生低于女生,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得分男生高于女生;父母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偏爱被试则是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得分市县学生高于乡镇学生,而父母的偏爱被试则是乡镇学生高于市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男生低于女生;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共情性关心市县学生低于乡镇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反应指数多个因子间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共情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教养方式抑制共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国华  张桂英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98-1200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可能性的性别差异,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东海洋大学一年级大学生6794名,使用自杀可能性量表(SPS)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在SPS条目、分量表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性别差异,有23个条目上的得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敌意量表外,其余3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大学生自杀可能性的检出率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SPS总分60分以上的比例高于女生,而60分以下的比例为女生高于男生;70分以上的检出率为19.7%,男生(20.6%)高于女生(18.0%).结论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王宏  李建桥  吴瑞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36-1338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一中文版》(MSLSS-CV)对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1618名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均分为(4.26±0.53)分,各个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4.73±0.93)、自我(4.41±0.82)、朋友(4.25±0.60)、居住环境(3.91±0.56)、学校(3.69±0.72).女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男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仅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其中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住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住校学生(P<0.05),其中朋友、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每月生活费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结论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关部门应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6.
刘佳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298-301
了解河南农村地区低保贫困户家庭中学生健康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河南驻马店和周口市抽取低保农村家庭初中生624名,进行健康满意度、健康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河南低保农村家庭初中生健康满意度总均分为(3.18±0.64)分,男生高于女生(t=3.284,P<0.05).男生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责任、身体运动、营养行为方面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17,5.818,4.494,P值均<0.01).健康满意度高分组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6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满意度高分组学生在教育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氛围、居住方式、父亲学历等方面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运动对健康满意度各维度均有影响;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氛围、父亲学历对健康满意度的生理和心理维度有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满意度影响因素最多(8个因素),其次是生理健康(7个因素)和社会适应能力满意度(5个因素).结论 河南农村低保农户家庭初中生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健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了解城乡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期望方面差异,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区、县城、乡村抽取9所小学,对四、五年级全体3 765名学生进行一般信息调查、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MSLSS)及社会期望量表(Children'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CSD)问卷调查.结果 总体生活满意度县城儿童最高(5.10±0.50),乡村儿童最低(4.96±0.57);女童高于男童;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F/t值分别为17.04,-5.91,2.21,P值均<0.05).社会期望城市(32.23±7.04)与县城儿童(31.78±6.30)均高于乡村儿童(30.82±6.34),女童高于男童,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P值均<0.05).除朋友外的其他维度,城市女童满意度高于男童(P值均<0.05);社会期望城市、县城及乡村独生及非独生女童得分高于男童(P值均<0.05).除家庭维度外的其他维度,3个地区中县城男童满意度得分最高(P值均<0.05);在总体及各个维度上,县城女童满意度最高,乡村女童最低(P值均<0.05).家庭维度城市独生男童满意度高于非独生男童(P=0.03).在总体、朋友及自我维度上,城市、县城、乡村独生和非独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县城儿童满意度最高,乡村儿童满意度最低.城市及县城独生儿童社会期望高于乡村独生儿童.结论 哈尔滨市城市、县城及乡村儿童在生活满意及社会期望上存在差异.应制定相应措施,对儿童分别进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寄宿高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山市高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中山市4所高中学校学生735名,以问卷方式调查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寄宿制高中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关于B族维生素、维生素A、BMI指数以及n-6和n-3脂肪酸知识的回答正确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营养态度普遍较好;男女生均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和独生子女(P<0.05);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在寄宿制高中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同时应加强对女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端正男生和独生子女学生的营养态度.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学生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桃园小学三~五年级8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生活方式知识(48.35分)、态度(18.52分)、行为(59.58分)问卷得分小学生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男生在知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三、四年级小学生的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P值均<0.05).结论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干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桐乡市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6所学校1 120名学生施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学段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数、应激总量、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受惩罚因子得分高于初中、高中学生,高中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数、应激总量、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数、应激总量、受惩罚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学段以及不同性别学生生活事件各有其特点.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研究生心理、行为现状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方式采用自评调查.[结果]在校医学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有相当的经济压力;男生经常抽烟的比例为10.12%;男生与女生在课外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对专业前景的信心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研究生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心理等问题,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性别存在的问题加以教育、引导和加强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2.
13.
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5所高校2 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3.43±0.43)分,女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男生(t=-3.416,P=0.001);大五年级学生低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F=9.113,P<0.01);来自城镇地区的的大学生低于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F=5.544,P=0.004).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整体得分为(4.75±0.78分),大学生非谈恋爱者生活满意度总体得分高于谈恋爱者(t=-2.05,P=0.04);孤儿家庭的大学生总体得分低于双亲和单亲家庭(F=3.906,P=0.02).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F=1 538.2,P<0.01,R2=0.381)及各维度(F=340.9,P<0.01,R2=0.406)对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可以很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曾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8,(12):2195-2199
目的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韧性方面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提高郑州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高校的2 604名在校大学生对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总评分为(4.73±0.77)分。男女生在家庭、学业、环境等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4、4.402、0.814,P值均<0.05)。郑州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得分为(3.42±0.42)分。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各维度均进入回归方程(F值为342.13,R2值为0.405,P<0.01),解释生活满意度总变异的40.7%。心理韧性总评分也进入回归方程(F值为1 539.42,R2值为0.380,P<0.01),解释生活满意度总变异的38.2%。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今后可以从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角度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of first and fifth year medical students found a general recognition among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that gender affects future career choices and the ability to reach career goals. Females were seen as being disadvantaged both in terms of career choice and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career goals. These views are less abstract and more based upon the reality of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clinical attachments among fifth year students. While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describe negative experiences of clinical training, female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discrimination because of their gender in certain specialties, such as surgery, and to be dissuaded from pursuing a career in that specialty. Despite the general awareness of the effects of gender in medicine this did not appear to have an effect upon personal career choice. However, some female students were considering career choices at an early stage in their career based on accommodating their future desire to have a family life. Over half of all male and female fifth year students reported that having time for their family wa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choosing a care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于2007年4月对郴州市城区3所学校2042名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学生焦虑均分为(44.13±9.07)分、抑郁均分为(50.79±8.95)分;男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5);独生子女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得分与母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青春期发育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父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性别呈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焦虑自评量表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测量结果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在校医学研究生心理焦虑现状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方式采用自评调查。结果: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1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测试结果显示,医学硕士研究生焦虑自评平均分为33.43分,其中男生为32.60分,女性为34.22分,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医学硕士研究生焦虑的因素较多,如家庭和睦、上网状况、父母学历、恋爱次数等均与学生焦虑有关。结论:虽然医学研究生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心理等问题,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的问题加以教育、引导和加强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校研究生焦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12所高校3 812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12所高校在校研究生焦虑自评量表总体评分均值为(33.82±8.74)分;焦虑检出率为5.8%,且检出率在性别、学历、专业满意度、家庭社会地位、所学专业、母亲学历及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目前在校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主要与性别、学历、专业满意度、家庭社会地位、所学专业、母亲学历及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asons for entry to medicine and the career perspectives of phase III medical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USM).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were Malays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who entered medical school after completing a 2–year matriculation course. An interest in medicine and helping people were the two main stated reasons for entry to medical school. A group of students wishing to work in private practice was identified. In comparison to the rest of the study body, students in the group were: not well prepared to enter medical school; dissatisfied with the course; and subject to family influences. A desire for monetary gain motivated their choice of medicine as a career. Overall, 13% of the students wished to change career because they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of medicine as undergraduates.
The study did not fi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eer intention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medical students. However, women were less likely to seek entrance into private practice or pursue form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choice of surgery as a career was confined to men. About 90% of the students had already decided on their future specialty. Four well-established specialties were their most popular choices. The gender of the students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the decision to continue in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students who wished to marry docto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mal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性别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初一到高三学生5718名,匿名填写问卷,有效问卷5660份.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的报告率为14.3%,男生高于女生(男生25.2%、女生5.1%).无论男女生,学校亲密度差是校园躯体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男生OR=1.060、女生OR=1.065);父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653)、重组/单亲家庭(OR=1.834)、低年级(初一OR=5.291、高二OR=1.526)、学习成绩较差(OR=1.470)是男生躯体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OR=0.546)、同伴关系较好(OR=0.618)、与父亲沟通容易(OR=0.756)是男生躯体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与母亲沟通容易(OR=0.358)是女生躯体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校园躯体暴力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与性别有关,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从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躯体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