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方位为头/头位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头/非头位及臀/头或非头位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胎方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总结我院79例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56例,其中胎头吸引11人次,臂牵引28人次,第一或(和)第二新生儿窒息数36位占32.1%,足36孕周者25人占26.6%,死产5例占8.9%;剖宫产2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4位占8.7%,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部分双胎妊娠胎位不正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2年1月~2006年6月49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A组)和剖宫产组(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276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妊娠系高危妊娠,并发症多,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高。为寻求双胎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减少新生儿窒息,本文对双胎妊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剖宫产55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第一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第二胎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采用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双胎妊娠首选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何辉 《安徽医药》2011,15(10):1289-129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孕周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双胎分娩的产妇分别按孕周及胎位各分为两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34孕周组(P<0.05),双胎均为头位采用剖宫产或阴道产对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影响(P>0.05),而非头-头位的阴道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第二出生新生儿中阴道产组的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总结我院79例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56例,其中胎头吸引11人次,臀牵引 28人次,第一或(和)第二新生儿窒息数36位占32.1%,足36孕周者25人占26.6%,死产5例占8.9%;剖宫产2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4位占8.7%。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部分双胎妊娠胎位不正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双胎妊娠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25例;早产16例,低体重儿48个,新生儿窒息23个,围生儿死亡率9.21%。结论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对母儿危害最大。为了减少双胎妊娠的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患病率,必须重视孕期管理及分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1998年2月-2005年2月49例双胎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比较为差别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对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60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妊娠所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占比95.8%、产后出血占比9.2%、子宫切除占比2.7%、产后感染占比3.1%、胎盘前置...  相似文献   

12.
叶建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56-157,160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小板计数将其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以及实验C组,各30例,并选取同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90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巨幼细胞贫血、妊高征、地中海贫血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等;实验组A、B、C三组的自然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导致妊娠血小板减少合并症的两个主要原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科指征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与分娩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胎儿发育规律及适宜分娩孕周。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健院1997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6例双胎妊娠的胎儿超声测量结果、妊娠期限等。结果双胎妊娠自孕28周以后发育平均双顶径值较单胎小2.42 mm(t=6.43,P〈0.01),平均股骨长较单胎小3.1 mm(t=8.710,P〈0.01),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单胎同孕周平均值(t=7.25,P〈0.01),平均分娩周数为(37.0±1.5)周。结论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的发育规律不同,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单胎,平均分娩孕周较单胎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射阳县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双胎妊娠156例分娩方式及其他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及存活率。方法观察双胎妊娠<34周、>34~37周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双胎妊娠行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对胎儿的影响,存活率以及双胎患子痫对胎儿的影响。结果双胎妊娠周数越多、子痫越轻、剖宫产分娩对胎儿越有利,存活率越高,双胎妊娠行剖宫产分娩几乎无塞息死亡的危险。结论双胎妊娠早期除应早期预防早产、子痫发生外,临产时除双胎均为头位产主张阴道分娩外,其他胎位均应在剖宫产分娩下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及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出生新生儿共11822例,其中剖宫产分娩4103例,正常阴道分娩7719例。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法诊断新生儿窒息。结果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822例新生儿中,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共284例,窒息率2.40%。其中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07例,剖宫产窒息率2.61%;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177例,阴道分娩窒息率2.29%。两组比较,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高低不影响新生儿窒息率高低。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应着重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检查及提高围产期监护水平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结局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18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0例孕产妇中阴道试产55例,成功49例(89.1%);行剖宫产131例(72.8%),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0例(30.5%);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19.80±17.62)mL和(468.90±56.94)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再次剖宫产组(3.75±0.42 vs 7.59±0.69 d,P〈0.05);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因素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占有较大比重,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对于具备试产条件者应在密切监护进行阴道分娩。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科医师的业务培训,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孕足月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统计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分娩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638例。按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组。统计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各组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1,P=0.084)。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剖宫产率为46.8%,显著高于破水至分娩时间<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47)。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收住院率均显著高于破水时间<24h组(χ2=3.94,P=0.011)。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超过48h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160例,分为剖宫产组80例和阴道分娩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原因及休克发生率等,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阴道分娩组患者相比,剖宫产组患者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率较高,应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析瘢痕子宫的分娩结局,总结其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48例瘢痕子宫孕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948例非瘢痕子宫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在众多剖宫产因素中,近3年以社会因素所占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最高,与其它因素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孕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2±105)min,长于对照组的(62±21)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524±3108)ml,高于对照组的(757±568)ml.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会明显增加再次剖宫产率及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危险性明显增高;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