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了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病期患者血液及尿液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CRF患者血液D二聚体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中D二聚体结果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当进入尿毒症期,随着病情的恶化,血Cr和BUN增高、CCr的下降,尿中的D二聚体有逐步升高的趋势。提示在CRF尿毒症期仍有肾单位局部凝血。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病期患者血液及尿液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CRF患者血液D二聚体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中D二聚体结果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当进入尿毒症期,随着病情的恶化,血Cr和BUN增高、CCr的下降,尿中的D二聚体有逐步升高的趋势。提示在CRF尿毒症期仍有肾单位局部凝血。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溶系统有防止人体血栓形成、维持血循畅通的重要功能。血浆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心衰纠正后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肢体动脉栓塞和肠系膜动脉栓塞等。本文用Latex聚法即D-D胶乳法对58例CHF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2年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RF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的不同分为甲组(10 ml/min≤Ccr<50 ml/min,42例)和乙组( Ccr<10 ml/min,30例)。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与CRF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随着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及Ccr的下降,这三项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CRF患者血浆黏度与D-二聚体的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结论:随着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水平逐渐升高,纠正凝血纤溶平衡紊乱对CRF的治疗和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的凝状态已为众多作者所证实。已知造成高凝状态的因素有凝血系统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为进一步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高凝状态的变化,本文测定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合并血液高凝状态 ,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病情恶化 ,但临床上却较少出现明显的血栓形成症状 ,给识别高凝状态及抗凝治疗带来困难 [1 ] 。本文通过对 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血、尿 D-二聚体 (D-dim er)的测定 ,探讨 NS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时血尿 D- dimer检测的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均为我院 1997~ 2 0 0 0年的住院患儿 ,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7.35± 3.5 )岁 ,均符合 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协作组制订的标准 [2 ] ,患儿临床上无明显的血栓形成症…  相似文献   

7.
胡超勇 《广西医学》2001,23(4):1000-1001
肝硬化患者常伴明显出血倾向 ,严重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除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外 ,近年认为纤溶亢进是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原因之一 ( 1)。我们检测 5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 ,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的机理及其与肝功能相关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2例患者均为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我院传染科的住院患者 ,经查肝炎系列、肝功能、B超或腹部 CT确诊为肝炎肝硬化 ,其中男 38例 ,女 1 4例 ,年龄 1 9~ 68岁 ,平均年龄 44岁。所有肝硬化患者按 Child- Pugh分级标准划分为 …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是肝脏疾患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知肝病出血的原因极为复杂,除了与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消耗增多有关外,还有报道称部分肝脏疾病和肝硬化患者有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亢进的表现。本文利用  相似文献   

9.
黄月松  易菲  唐萍  罗美湖  夏莉 《广西医学》2000,22(5):1104-1104
D-二聚体 (D- D)是受凝血酶作用后的交联纤维蛋白单体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反映继发性纤溶增强和凝血酶增多( 1) 的特异指标 ,而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多数处于血液高凝状态 ,并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2 ) 。如何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置 NS合并的高凝状态 ,对预防血管性血栓栓塞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应用快速定量金标免疫膜过滤测定技术 (GIA) ,检测儿童肾脏疾病患儿血、尿D- D含量 ,旨在探讨 D- D检测在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正常健康儿组 2 0例 ,男 1 0例 ,女1 0例 ,年龄 3~ 1 2…  相似文献   

10.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肌病与未并发心肌病两组间比较,前者舒张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百分率增高;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肾有效血流量、肌酐消除率降低。提示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中,冠状动脉病变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测定肾有效血流量有助于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83例临床分析冯江超(附属医院内科637000)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老年病人中极为常见〔1〕。有报道病死率高达73%以上〔2〕。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83例老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马亚宁  李艳 《血栓与止血学》2021,(5):823-824,827
目的 子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患者血D二聚体(D-D)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其中子宫颈癌28例,子宫癌25例,卵巢癌23例.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颈炎28例,子宫肌瘤25例,卵巢囊肿23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并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D-...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降解产物中的一种特殊碎片,含有γ′—γ′交联的特异性分子结构。检测D二聚体在理论上具有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原发性纤溶是纤溶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降解,在临床上不伴发凝血酶活性增高所致的高  相似文献   

14.
胡彩云  张小华 《血栓与止血学》2021,(6):1025-1026,1029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患者血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子宫颈癌30例,子宫癌25例,卵巢癌25例.以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颈炎、25例子宫肌瘤、25例卵巢囊肿为良性对照组.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D-D水平,分析其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子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血浆及尿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变及其与肾功能、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尿中ET- 1、NO含量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浆及尿ET显著高于健康人(P< 0.01),其中CRⅠ期血、尿NO 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 0.05)而CRF期尿NO 低于健康人(P< 0.05),血浆及尿ET 与SCr及MAP均显著正相关(P< 0.05)、NO与SCr及MAP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慢性肾衰时体内ET增高、NO 合成减少,且与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说明ET及NO 在慢性肾衰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0例,另选择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AMI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水平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51例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时及第30天,第60天D二聚体水平,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随着病程进展,D二聚体水平逐渐长高;D二聚体水平增长越快,预后越差,提示:D二聚体水平动态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目前,可应用乳胶凝集和ELISA法等检测出血液和尿液中的D二聚体浓度,为止血与血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1 什么叫D二聚体? 首先,机体在凝血过程中是凝血酶水解纤维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30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18例,并与96例非冠心病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UA含量(305.49±98.58)umol/L,D-二聚体(0.16±0.05)mg/L相比,冠心病组的UA、D-二聚体明显增加(P均0.05),随着冠心病程度增加(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UA、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UA(389.06±99.13)umol/L(475.39±124.35)umol/L;(582.20±145.56)umol/L;D-二聚体(0.38±0.16)mg/L;(0.98±0.31)mg/L;(1.83±0.64)mg/L;P0.05~0.01]。结论尿酸、D-二聚体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正相关,检测UA,D二聚体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