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退药情况及对策。方法:统计分析门诊200例退药处方,调查退药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退药原因中不良反应居多,占40.5%,其次分别为住院原因(11.5%),医保原因(9.5%)等,经过干预门诊退药现象已有所下降。结论:所制定的方法和措施行之有效,值得坚持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并针对退药原因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药房2013年1-12月期间219610张门诊处方中527张退药处方,分析其科室来源、退药原因,进而探讨其应对措施。自2014年1月起实施门诊药房退药应对措施,对比该措施实施前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发生率,以检验该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1)退药处方科室构成比:527张退药处方中,内科253张(48.0%),儿科160张(30.4%),外科58张(11.0%),妇产科47张(8.9%),其他9张(1.7%)。(2)退药原因:527张退药处方中,因药物不良反应退药者318张(60.4%)。医师原因退药处方张173张(32.7%)。患者自身原因退药处方张27张(5.2%)。药师原因导致退药处方9张(1.7%)。(3)应对措施实施效果: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门诊药房退药率从2013年的0.24%显著降低到目前的0.18%( P<0.01)。结论门诊药房退药在医疗机构中较为普遍,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仍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退药具体情况及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减少退药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113至12月3113门诊中西医药房退药处方1876张,从退药率、退药药品分类、退药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门诊药房总退药率为0.25%,所退药品西药占66.91%,中成药占33.09%。西药退药按用途分为:诊断辅助用药(25.81%)、口服抗菌药物(22.79%)、外用药(18.55%)、门诊手术用药(14.23%)、口服性激素类(8.55%)、其他(10.06%)。通过门诊退药登记分析退药原因有:药品不良反应(24.63%)、医患沟通不够(20.42%)及治疗方案更改(17.32%)等。结论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医师-患者-药师沟通,提高医师、药师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减少门诊退药;同时完善现有的退药制度,保障所退药品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l_02~2013—08期间收集的125例门诊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退药原因、品种、科室及患者年龄分布分析退药现象的产生及特点。结果125例门诊药房退药处方中,患者申请退药理由主要为患者自身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生处方错误.三者共占比87.20%;涉及药物品种及其比例前4位分别有跌打类中成药(18.18%)、本院骨科制剂中成药(12.40%)、抗炎镇痛西药(11.16%)、抗感染类西药(8.68%);产生退药科室集中在骨科中心、大内科、妇科与耳鼻喉科等门诊科室,共占比81.30%:退药患者年龄段集中在20。50a,占比71.20%。结论医院、医生、药师和患者多方共同努力.避免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程红勤  安波尔  孟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30-1731
目的减少门诊退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6年发生676例退药情况按照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退药原因依次为:药品不良反应384例次(56.8%),患者住院64例次(9.46%),药品数量开多/重复开药53例次(7.84%),看说明书后怕禁忌证、副作用51例次(7.54%),药品自费或部分负担48例次(7.1%),怀疑医生药品开错27例次(4%),患者死亡22例次(3.25%),取药后不做检查16例次(2.37%),外院不给输液11例次(1.63%)。结论有些退药(药品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而相当一部分退药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减少退药现象发生。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2年门诊西药房872例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30.62%)、患者依从性差(24.43%)等;其中退药以心内科居首,其次是消化内科。结论应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减少ADR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现象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门诊退药。方法对医院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为医务人员因素(44.19%),其次为患者自身因素(20.35%)。结论为避免和减少退药发生,应当健全退药制度;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责任心,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主动服务意识;药师应深入临床,加强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探讨退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2年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讨论干预措施。结果退药原因主要有:不良反应(占46.9%)、转为住院(占40.6%)、其他因素(患者因素、病情改变及医院因素等)。结论医院规范退药制度,医师、药师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沟通,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处方,探讨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统计门诊退药处方72份,进行退药原因分析。结果在退药原因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占38.89%,电脑录错占18.05%,患者拒绝使用占19.44%,不合理用药占11.11%,病情变化占4.16%。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退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根据我院2008年7月-9月的1160例门诊患儿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1160例退药中,家长要求退药的为394例,占退药总数的33.97%;因药品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为203例,占17.50%;因住院治疗而要求退药的为160例,占13.79%;因治疗方案改变而要求退药的为123例,占10.60%;因医生开错药而要求退药的为115例,占9.91%;因家里有药而要求退药的为85例,占7.33%;因依从性差而要求退药的为35例,占3.02%,因其他原因退药的为45例,占3.88%。结论:制定和实施退药干预,协调门诊与住院系统机制,改善医患关系,重视打印纸质处方的必要性,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门诊退药事件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退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分析解放军第406医院2003~2005年退药事件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结果 医院共发生退药事件135例。主要为药品收费错误38例(28、15%),药品对患者有禁忌22例(16.30%),所配药品家中已备18例(13.33%),患者病情改变15例(11.11%),患者担心出现不良反应11例(8.15%),怀疑医生用错药9例(6.67%),已出现不良反应7例(5.19%),经济能力无法承受6例(4.44%),对医院服务不满5例(3.70%),药品质量有问题4例(2.96%).结论 医院应提高收款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医师药学知识的学习;制定医师诊治患者的最短时间;医师用药时要尽可能征求患者的意见;提高处方质量;加强药品黔存管理:医院各科室要通力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该院门诊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08726张,退药处方107张(0.098%)。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结果该院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治疗取消、患者拒用,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退药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和口服药。结论医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退药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全年退药处方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内共调配门诊西药处方63709张,其中退药处方1497张(0.23%)退药主要原因为不良反应(69.34%),其余为服药依从性差、重复开药、患者住院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患者既往用药史的问诊,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降低门诊处方药物退药率。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北京医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宏  齐伟  王涛 《首都医药》2014,(20):12-14
目的:总结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门诊药房西药退药处方872例,中药退药处方198例,并分别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西药退药原因主要有医生操作失误272张(31.2%),不良反应177张(20.3%),患者病情变化、住院及死亡109张(12.5%),患者拒绝用药74张(8.5%),不合理用药33张(3.8%)等,其中前4项为主要原因,共计632例,占退药总例数的72.5%。中药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45张(22.7%),患者拒绝用药45张(22.7%),医保拒付、患者家中有药37张(18.7%),医生操作失误26张(13.2%),患者病情变化、住院及死亡22张(11.1%),不合理用药23张(11.6%),其中前4项为主要原因,共计153例,占退药总例数的77.3%。结论医院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采取建立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合理检查流程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3657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原因以减少退药发生。方法对2006年全年退药处方的理由及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药价原因、患者原因、重复开药及处方质量等分别占退药原因的24%,22.1%,13.5%,11.2%和10.1%;降压调脂药、口服抗菌药物、糖尿病用药及心脑血管用药构成了门诊退药的主流品种,分别占退药总金额的25.0%,18.8%,17.1%和13.9%。结论应针对退药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退药行为。  相似文献   

16.
徐玥  沈夕坤  金炎  胡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32-3634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方法收集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100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退药最多的科室为内科(45张,45%),其次为骨伤科(22张,22%),其余为外科(14张,14%)、呼吸科(8张,8%)、妇科(7张,7%)、皮肤科(6张,6%)、内分泌科(6张,6%)、消化科(4张,4%)、肛肠科(4张,4%)、神经科(3张,3%)、心血管科和风湿科(各2例,各2%)、针炙科和生殖科、肾内科(各1科,各1%);退药原因包括不良反应(37张,37%)、患者原因(44张,44%)、医生原因(16张,16%)、其他(3张,3%);所退药品以抗微生物类药物(25张,25.0%)、中成药(39张,39%)为主。结论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实施门诊退药干预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我院2011年和2012年门诊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和实施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12年实施退药干预后,门诊退药率由1.86%。降至0.7%e,干预效果显著。结论严格退药程序,积极退药反馈,加强门诊药师与退药患者沟通,是降低门诊退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维恒 《安徽医药》2009,13(9):1129-1131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对策,以降低退药率。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6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612张.运用Excel结合上海金仕达卫宁THIS4.0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某院月均退药率0.23%;退药科室前三位分别为儿科、呼吸内科、急诊科;退药原因有药物因素、医生因素和药师及收费因素等,其中因药品不良反应(ADR)退药221例(占36.11%);退药种类涉及18大类184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结论有些退药如ADR不可避免,但人为因素造成的退药行为完全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门诊退药处方调研与安全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蓓 《天津药学》2009,21(4):34-35
目的:调研门诊2008年的退药处方,通过统计归类,找出退药原因,减少退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统计门诊2008年1—12月的退药处方2207张,分析退药情况,按分布科室、退药品种和剂型、退药原因进行归类。结果:退药率为1.0%,内科退药多,品种主要是抗菌药物退药最多,剂型以注射剂多。退药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生不良反应(ADR)和患者要求退药。结论:总结退药特点,加强管理,应提高医师、药师业务水平,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退药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20.
正确对待和处理医院门诊的退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清武 《中国药业》2006,15(2):60-60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减少医院门诊退药现象,方法:对某三甲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与结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一般不得退换,如系医院责任或患者无法抗拒的特殊原因,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可考虑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