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转录因子E2F1在膀胱癌T24恶性生物学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iRNA干扰T24中的E2F1基因,MTT法检测沉默前后T24存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前后T24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T24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可以下降E2F187%左右的蛋白表达,E2F1被干扰后,T24的存活能力下降,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NA沉默E2F1可以降低膀胱癌T24的恶性,提示E2F1可以作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贝母苷甲通过调控miR-215-5p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方法不同质量浓度土贝母苷甲(10、20、30 mg/L)处理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分别转染miR-NC、miR-215-5p mimics、anti-miR-NC、anti-miR-215-5p,随后用土贝母苷甲(30 mg/L)处理T24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qRT-PCR法检测miR-215-5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 结果土贝母苷甲作用于T24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和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降低(P<0.05),而miR-215-5p表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递减或递增。miR-215-5p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P<0.05);抑制miR-215-5p可逆转土贝母苷甲对T24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 结论土贝母苷甲可通过促进miR-215-5p的表达而抑制膀胱癌细胞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染色质重构复合体蛋白PBRM1对膀胱癌细胞株EJ、T24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PBRM1 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转染膀胱癌细胞,沉默PBRM1基因后进行如下检测:RT-PCR法检测PBRM1 mRNA表达变化及凋亡、迁移相关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及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PBRM1siRNA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中PBRM1的表达。PBRM1基因沉默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细胞凋亡减少,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凋亡及迁移相关基因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也出现相应变化。结论 PBRM1对膀胱癌细胞株EJ、T24生物学功能有重要影响,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表达的TGF-β1和作用于TGF-β受体Ⅰ的干扰RNA(TsiRNA)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迁移试验、划痕试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过表达的TGF-β1和TsiRNA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及TsiRNA处理后TGF-β受体Ⅰ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过表达的TGF-β1可以显著提高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而TsiRNA可以完全降低由TGF-β1引起的T24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论 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与过表达的TGF-β1密切相关,TsiRNA可以降低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XCR4基因沉默后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T24细胞分为3组,即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将靶向沉默CXCR4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株中,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T24细胞中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迁移试验观察T24细胞迁移能力。 结果 转染siRNA后,CXCR4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T24细胞比较,沉默CXCR4基因后,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活性(均为P<0.05),促进T24细胞凋亡(均为P<0.05); 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RNAi干扰CXCR4表达后能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 结论 RNAi干扰CXCR4表达水平能够抑制T24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推测CXCR4基因可能是膀胱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nm23-H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电击穿孔转染技术导入人膀胱癌细胞株T-24, G418筛选阳性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T-24细胞转染前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以电穿孔技术将nm23-H1基因转入T-24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24细胞株在nm23-H1基因转染前后其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转染后T-24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有明显的降低.转染后T-24细胞对顺铂(CDDP)明显增敏.结论 nm23-H1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nm23-H1基因能增强T24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外照射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存活后代增殖的影响,探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 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经6 MV X线DT10 Gy照射后的存活后代细胞(SHG-44-10细胞),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在培养SHG-44-10细胞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SHG-44细胞相比较,SHG-44照射后代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倍增时间延长,对放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SHG-44照射后代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可增加.SHG-44照射后代细胞再次照射后12 h,G2/M相细胞比例增高,24 h比例下降,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G2/M相细胞12 h、24 h均维持较高的比例.结论 (1)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增殖延缓,放射敏感性下降.(2)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提高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的机制为诱导细胞阻滞在对放射敏感的G2/M期并能诱导它的凋亡.(3)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放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BC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的lncRNA-UBC1,设置阴性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与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2(MMP-2)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2(EZH2).结果 lncRNA-UBC1在T24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高于人胚胎膀胱组织来源细胞;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沉默UBC1后,UBC1沉默组膀胱癌细胞增殖速率慢于对照组,UBC1沉默组膀胱癌细胞凋亡细胞比例高于阴性对照组[(18.72±7.79)%vs.(13.09±5.66)%,P<o.05],UBC1沉默组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抑制,T24细胞MMP-2与EZH2表达降低.结论 沉默lncRNA-UBC1可抑制T24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MP-2与EZH2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181b-5p通过下调CYLD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81b-5p在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5637)和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的表达水平。在T24和UM-UC-3细胞中转染miR-181b-5p模拟物 (miR-181b-5p组)和miR-NC(对照组),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T24和UM-UC-3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T24和UM-UC-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81b-5p潜在下游靶基因CYLD,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b-5p是否与CYLD的3′-UTR结合,qRT-PCR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CYLD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CYLD蛋白的影响。在T24和UM-UC-3细胞中沉默CYLD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CYLD对T24和UM-U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与SV-HUC-1比较,膀胱癌细胞系中miR-181b-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比较,过表达miR-181b-5p和沉默CYLD均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1b-5p 明显降低野生型CYLD 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1b-5p显著下调CYLD mRNA和蛋白的水平(P<0.05)。结论 miR-181b-5p通过负调控CYLD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6B(kinesin family member 26B, KIF26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沉默KIF26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基于GEO和UaLcan数据库分析KIF26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J82)及膀胱正常上皮细胞SV-HUV-1中KIF26B的表达水平;将si-KIF26B、si-NC片段转染至T24细胞,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沉默KIF26B后对T24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KIF26B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hosphory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p-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IF26B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KIF26B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KIF26B在膀胱癌细胞系T24、J82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膀胱正常上皮细胞SV-HUV-1(P<0.05)。沉默KIF26B基因后,MTT、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24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沉默KIF26B后,T24细胞中p-MEK、p-ERK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MEK、ERK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KIF26B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沉默KIF26B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通过MEK/ERK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荣庆林  刘莉  王芹  刘强  陈艳芳  姜文华  李小东 《重庆医学》2012,41(19):1906-1908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经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率与存活分数的潜在关系。方法选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4种肿瘤细胞系,经0Gy到8Gy X线照射后,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得存活分数,巢式PCR法检测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率。结果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是Hela细胞、HepG2细胞、EC-9706细胞和PC-3细胞。Hela细胞经1Gy X线照射后,HepG2细胞、EC-9706细胞和PC-3细胞经2Gy X线照射后均检测到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1Gy X线照射后,4种细胞线粒体DNA 4977bp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y X线照射后,Hela细胞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率高于其余3种细胞(P<0.01);4Gy和8Gy X线照射后,Hela细胞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率高于其余3种细胞(P<0.05),HepG2细胞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率高于PC-3细胞(P<0.01)。Hela细胞、HepG2细胞和EC-9706细胞的存活分数和缺失率之间呈负相关(r=―0.951,P<0.05;r=―0.976,P<0.01;r=―0.986,P<0.01)。结论线粒体DNA 4 977bp缺失可能是一个反映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pshuttle-Egr-1-hSmac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转染pshuttle-Egr-1-hSmac质粒的MDA-MB-435细胞经过2 Gy X线照射不同时间(4、8、12、24 和48 h)和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shuttle质粒组、pshuttle-Egr-1-hSmac 质粒组、2 Gy 组、pshuttle+2.0 Gy组 和pshuttle-Egr-1-hSmac+ 2.0 Gy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Annexin Ⅴ-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和pshuttle质粒组MDA-MB-435细胞中Smac mRNA无表达,而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和48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经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 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2.0和5.0 Gy X线照射后Smac mRNA表达水平最高。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4、8、12和24 h后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后表达水平最高。经过0、0.5、1.0、2.0和5.0 Gy X线照射后24 h 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尤其以5.0 Gy X线照射时表达水平最高。MTT法检测时程效应,2.0 Gy、pshuttle+2.0 Gy和pshuttle-Egr-1-hSmac+2.0 Gy质粒组24、48和72 h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1.0~5.0 Gy X线照射后,MDA-MB-435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0 Gy X线照射(P<0.05或P<0.01)。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huttle-Egr-1-hSmac+2.0 G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2.0 Gy照射组(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pshuttle-Egr-1-hSmac质粒转染的MDA-MB-435细胞有效表达Smac mRNA及蛋白,能抑制细胞存活,且诱导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Smac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对人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TCGA肿瘤数据库中SHOX2基因在膀胱癌标本和癌旁对照标本的表达情况,利用GEPIA网站对TCGA膀胱数据中的SHOX2基因表达量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利用GSEA软件预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膀胱癌细胞T24,采用SHOX2 shRNA及SHOX2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过表达SHOX2基因,用Western blot检测SHOX2蛋白表达量,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悬浮成球、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分子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和TGF-β信号通路重要组件TβR-I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癌旁膀胱组织相比,SHOX2基因在TCGA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在配对的膀胱癌组织中明显升高(P=0.001),SHOX2基因表达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GSEA显示SHOX2基因表达与EMT(P=0.002,P=0.03)及干细胞特性(P=0.006,P=0.008)呈正相关。在膀胱癌细胞 T24 中,两种不同的 SHOX2 shRNA 均能降低SHOX2的蛋白表达水平(shSHOX2-1,P=0.004;shSHOX2-2,P=0.03),SHOX2过表达质粒则能提高SHOX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07)。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0.001,P=0.02)、侵袭(P=0.002,P=0.003)能力明显降低,而SHOX2过表达则提高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0.001)、侵袭(P=0.004)能力。悬浮成球、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后明显减弱膀胱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P=0.002,P=0.007,P<0.001);而SHOX2过表达则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P=0.002,P<0.001)。此外,抑制SHOX2表达可使细胞发生上皮样形态改变,而SHOX2过表达可使细胞发生间充质样形态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可使膀胱癌细胞中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Vimentin(P<0.001,P=0.01)、TβR- I(P=0.03,P=0.0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 SHOX2 过表达可使膀胱癌细胞中的Vimentin(P=0.04)、TβR-I(P=0.00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SHOX2在膀胱癌中扮演致癌基因:SHOX2增强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干细胞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的EMT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G1影响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TUG1和mir-29c-3p的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中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TUG1的表达后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检测CAPN7的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中利用mir-29c-3p类似物过表达mir-29c-3p后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检测CAPN7的表达变化。功能回复试验验证CAPN7及TUG1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UG1和mir-29c-3p在膀胱癌细胞和组织中分别表达升高(P=0.01)及减低(P<0.01),同时它们的表达呈现负相关关系(P=0.0109,r2=0.4295)。TUG1表达下调后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mir-29c-3p过表达后可以下调CAPN7的表达水平,CAPN7的表达水平与TUG1在膀胱癌中呈正相关关系(P=0.0139,r2=0.4081),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了 mir-29c-3p可同时靶向调节TUG1及CAPN7,功能回复试验验证了TUG1可以正向调节CAPN7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P<0.01)。结论 靶向TUG1的mir-29c-3p可通过调节CAPN7的表达影响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稳定的XRCC2基因沉默大肠癌细胞系及阐明沉默XRCC2基因表达的大肠癌细胞对电离辐射损伤的反应。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系人大肠癌细胞系( T84、HT29、Lovo)、食管癌EC9706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正常胚肾HEK293细胞中XRCC2蛋白的表达水平。大肠癌T84细胞经0、2、4、8、12 Gy X射线照射后和8 Gy X线照射后0、6、24、48 h,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XRCC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XRCC2 shRNA质粒转染T84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细胞筛选,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沉默XRCC2蛋白和mRNA表达的效率。将XRCC2 shRNA质粒转染T84细胞,经X线照射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沉默XRCC2基因表达的T84细胞的DNA损伤修复。结果与人正常胚肾HEK293细胞相比,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XRCC2蛋白均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中在大肠癌T84细胞中XRCC2蛋白表达最高。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增加,T84细胞中XRCC2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8 Gy照射后XRCC2蛋白表达水平在4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XRCC2 mRNA表达也表现出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转染XRCC2 shRNA质粒的细胞中XRCC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约分别减少了70%和60%。照射后的T84细胞DNA损伤修复中shRNA-XRCC2组TDNA%、TM和OTM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shR-NA-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11.36、13.15,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XRCC2基因沉默的大肠癌T84细胞系,XRCC2基因沉默导致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过氧化物酶Ⅰ(peroxiredoxinⅠ,PrxⅠ)基因,观察乳腺癌MCF-7细胞对X线敏感性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rxⅠ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PrxⅠ和阴性对照质粒pGPU6-HK转染入乳腺癌MCF-7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xⅠ表达变化。6 MV X线照射6 Gy后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率,计算Do、N、Dq、SF2及放射增敏比(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SER)等放射生物学参数,Western blot法检测Rad51及γ-H2AX蛋白变化。结果获得2个稳定转染细胞株:pGPU6-HK和pGPU6-PrxⅠ。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显示pGPU6-PrxⅠ组中PrxⅠ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6 Gy的X线照射48 h后,pGPU6-PrxⅠ及联合照射(ionizing radiation,IR)组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G1期细胞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而细胞增殖能力和S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辐射增强靶向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AIFΔ1-480)对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其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经质粒转染早期生长反应1(Egr-1)介导的AIFΔ1-480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Egr-1-AIFΔ1-480(pE-AIFΔ1-480),2 Gy X射线照射后24 h,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只转染pcDNA3.1质粒)、pE-AIFΔ1-480组(转染pE-AIFΔ1-480质粒)、2 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 2 Gy X线照射组。结果:质粒转染并经2 Gy X线照射后,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和pE-AIFΔ1-480质粒组细胞生长较快,且增殖规律基本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 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 + 2 Gy X线照射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且以pE-AIFΔ1-480+ 2 Gy X线照射组降低更明显,从12 h开始较2 Gy X线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和pE-AIFΔ1-480组穿过基底膜细胞数基本一致,而2 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 2 Gy 照射组穿过基底膜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并且pE-AIFΔ1-480+2 Gy照射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较2 Gy照射组减少更明显(P<0. 01)。结论:AIFΔ1-480和电离辐射均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且Egr-1启动子能增强辐射条件下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4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T24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式分为si-COX-2转染组、miRNA-143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Transwell趋化实验和3 H-thymidine 法检测 T2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43和si-COX-2转染T24细胞48~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T24细胞相比下降36%~49%( P <0.01),迁移能力下降8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si-COX-2或miR-143转染的T24细胞内源性COX-2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至正常T24细胞表达水平的0.39和0.31倍( P<0.01)。【结论】miR-143可能通过COX-2通路发挥对膀胱癌 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抑制COX-2的表达。提示miR-143可作为膀胱癌的治疗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B16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MM B16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40μmol/L)的2-ME处理。未经任何处理的小鼠MM B16细胞,记作B16-negative。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ME处理小鼠MM B16细胞2周后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方法观察药物在体外对细胞趋化侵袭能力的影响。观察药物在体外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经10μmol/L 2-ME处理MM B16细胞24h后划痕愈合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2-ME处理MM B16细胞后克隆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ME组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证实对照组的MM B16细胞经过24h后几乎迁移至所有的划痕区域,而实验组MM B16-10μmol/L的划痕区域仅有部分由MM B16细胞占有。结论 2-ME对小鼠MM B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MM B1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2-ME可以抑制小鼠MM B16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姜黄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培养膀胱癌T24细胞,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进行干预。使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处理后T24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T24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激酶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CCK8结果表明姜黄素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懒性抑制T24细胞的增殖。Transwell结果显示姜黄素能降低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能力。姜黄素也能降低T24细胞p-AKT和p-PI3K磷酸化以及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姜黄素通过抑制AKT/PI3K信号通路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