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距离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及哮鸣音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临床症状较快缓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叶久茂 《大医生》2023,(14):126-128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使用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慢阻肺患者74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噻托溴铵治疗,研究组接受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就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炎症指标及肺功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于慢阻肺患者开展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抑制炎症反应,提升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科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与日常生活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在稳定期COPD临床治疗方案中,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将7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38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1次);对照组(B组)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改善情况。结果 A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6MWT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用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可使COPD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 45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第14 d,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用力肺活量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3种药物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评价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及二者联合吸入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单药A组与单药B组及联合用药组,各组均为55例,单药A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单药B组患者给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联合用药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全部患者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中165例患者最终按要求实施治疗者共163例。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各项指标、FEV1、FEV1/FVC以及FEV1/预计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用药A组与单用药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二者联合吸入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美沙特罗/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试验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雾化吸入治疗1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沙美特罗/250μg丙酸氟替卡松),试验组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疗程结束后,试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试验组急性发作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能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肺功能的恢复,降低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COPD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重度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和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6MWT)、CAT问卷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EV1/FVC、Pa O2、Pa O2、6 min步行试验(6 MWT)和CAT问卷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观察其疗效。方法45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第14天,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提高,(0.941±0.088)L、(0.935±0.078)L vs(1.136±0.086)L(P<0.0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提高,(1.580±0.156)L、(1.575±0.181)L vs(1.808±0.180)L(P<0.01)。结论3种药物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吸入,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变化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cent predict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vapacity,FVC)、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4,8,12周6min步行距离,FVC,FEV1,FEV1%,IC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疗效优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单药吸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确诊为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联合组(A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组(B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C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I、3个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COPD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联合治疗组其改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A组)30例,噻托溴铵组(B组)30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C组)30例。采用肺功能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FEVl、FEVl/FVC、FEVl%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c组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能更有效地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使用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通气功能指标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估(呼吸困难指数)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COPD,能够有效改善其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相比异丙溴胺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50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42例(第2组),对照组为同期参加呼吸疾病体检的老年人65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PBMC中的肺炎衣原体(Cpn)特异性抗原(Ag),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n抗体(IgA,IgG和IgM)。胶体金法快速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第1组Cpn的感染率为66%(33/50),第2组为66.7%(28/42),对照组为21.5%(14/65)。Cpn-Ag和Cpn-IgM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pn-IgA和IgG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和第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组和第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Borg记分下降和FEV1/FVC(%)显著增加(P〈0.01);Cpn-IgM阳性率显著下降(P〈0.001);第1组和第2组CRP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OPD患者有较高的Cpn感染率,噻托溴胺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彼此有正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重度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almeterol/fluticason,SFC)吸入剂(50μg/500μg),2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刺(18μg),1次/日,坚持治疗与观察1年,每3个月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D),肺功能测定(FEV1、FEV1占预计值%)及详细观察并记录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9、12个月后SGRQ总分减少、6MD距离增加,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9、12个月后sGRQ总分的减少、6MD距离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9、12个月后FEV1值、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噻托溴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较单纯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效果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平均住院次数为0.13±0.02次、急性发作次数为0.79±0.38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0.27±0.06次和1.20±0.64次;试验组急性发作间隔时间为190.01±35.79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70.46±27.01d;两组患者治疗前咳嗽、咳痰、气促以及肺部音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促以及肺部音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噻托溴铵与舒利迭联合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舒利迭治疗;试验组60例使用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Sp 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呼吸困难量表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舒利迭与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60例COPD并肺部感染患者予以微波照射治疗;60例COPD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和治疗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0%,χ2=10.44,P<0.05;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波辅助治疗COPD并肺部感染效果显著,提高了COPD并肺部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from tiotropium added to inhaled long-acting β2 agonists (LABAs) and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s) i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included 65,966 patients with COPD treated with LABAs and ICSs identified from the Taiwan nationwide health care claims database from January 1, 2007, through June 30, 2011. Cases were all patients with a first primary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stroke, or arrhythmia from inpatient or emergency care settings during follow-up, and each was matched with 4 disease risk score–matched controls from risk sets. The use of tiotropium in the year before the index/event date was measured, stratified by duration since therapy initiation, concomitant COPD medications, and dosage form.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odds ratios of the CVD risk from add-on tiotropium therapy.

Results

From the study cohort, with a mean age of 70.3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61.8-79.4 years), 3188 CVD cases (incidence rate, 6.2 [95% CI, 6.0-6.4] cases per 100 person-years) and 12,349 matched controls were identified. The new use of tiotropium was associated with a 1.88-fold (95% CI, 1.44-2.46) increased CVD risk within 30 days of therapy initi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was sustained up to 60 days after treatment initiation (adjusted odds ratio, 1.71; 95% CI, 1.08-2.70). The risk persisted across all tiotropium regimens, with a case-crossover analysis, and in comparison with new add-on theophylline therapy.

Conclusion

Tiotropium newly added to LABA/ICS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