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生》2013,(2):15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等要求,科学养生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3年1月1日至1月31日。举报电话: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0451-84631322。已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张守廷、张如梅、张玉春  相似文献   

2.
公示     
正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等要求,《养生大世界》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7年4月1日——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电话:010-83138953。杂志社举报电话:010-57975289。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内蒙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内新出报字(2012)32号文件《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杂志社成立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小组,对本杂志社所有持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以下人员为我单位在编人员,现将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名单公示如下:公示日期为2016年1月9日-1月19日。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痉病的出处,同时也论述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里都有关于痉病的论述,并从病因、病机、主证、兼证、治法、方药等方面比较了有关文献关于痉病论述的异同。最后总结出认识痉病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 眩晕一证,颇为常见。关于其证治,张仲景《伤寒沦》、《金匮要略》有如下记载:一、真武汤条:太阳病发汗,汗出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证散见于《伤寒论》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中,其应用范围广泛,医者对主证的把握不到位,易致药不对症.总结《伤寒论》中关于小柴胡汤证救误的论述,并从《古今救误》《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四部医案中收集小柴胡汤证救误较典型病案14例,分析其误治的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率,为医者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更加准确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对妇科病的治疗研究,有不少著述。如《疗妇人方》二卷,《金匮要略》中关于妇科疾病的论治,以及《伤寒论》有关条文,都是张仲景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总结。关于这一方面资料比较集中的要数《金匮要略》,其中论治妇科疾病的有3篇,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二十二”。笔者通过学习仲景妇科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现其将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经》痛经论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影响着女性生理周期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内经》中就有关于痛证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认识妇科痛证提供了原则,《内经》中指出了痛证的病因病机及针对不同的痛证,治疗原则的选择。治疗痛经的方法也应如此,当谨守病机,因证施治。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本文将对《内经》中关于痛经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论述稍作小结和拓展,以期能帮助读者整理思路,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较为详尽地阐述了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证治、预后等临证机要,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仲景关于黄疸的预后学说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10.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22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湘发[2007]5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我省中医药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导报》2011,17(7):1-3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湘发〔2007〕5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我省中医药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13.
辨证浅析     
一、证的概念证候是中医学在发展的历史进展中逐步形成的。古代医家在认识“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证的概念。《内经》就有不少关于证候的论述,为中医辨证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发展了《内经》中关于证候和辨证的思想,在《伤寒论》中首创“辨证”一词,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在《金匮要略》中,初步建立了脏腑辨证的雏型。之后历代医家对“证”“症”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金元各家的医学著作中常有“症”字出现。如:《儒门事亲》有:“表症未罢,大不可下”的记载。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审其脉症则别之”的论述。明清“症”与“证”的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亦很混乱。既有“症”与“证”同用,又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CFDA颁发了《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又立项开展《证候类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课,旨在建立《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推动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审批。考察表明,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定义、证候与中医病症和证的关系、证候类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方法等,均存在许多理论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希望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关注。  相似文献   

15.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关于血热证的论述丰富而翔实,可谓开启了后世血热证辨治的先河。《温热论》首创卫气营血辨治体系,明确了温病的证治规律。从两部著作的原文入手,将《伤寒论》血热证与《温热论》营血分证对举,发现两者病理基础相同,临床表现相似,治疗时皆擅清热、化瘀,实有相像之处。两者的不同在于:《伤寒论》血热证最初所受邪气为寒邪,《温热论》营血分证多是感受温热类邪气,也有伏邪内发的可能;《伤寒论》热入血室证强调热与血结之症状,《温热论》血热证强调血热之象;仲景所用针刺之法,为叶氏未言及之处;而叶氏所倡滋养阴血,为仲景未试之法。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江西中医药》所设的重点栏目有《明医心鉴》、《滕王阁医话》等。《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江西中医药》所设的重点栏目有《明医心鉴》、《滕王阁医话》等。《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江西中医药》2010,(3):27-27
《江西中医药》所设的重点栏目有《明医心鉴》、《滕王阁医话》等。《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继承、发展《外台秘要》治疗肛门疾病的有效方法。将《外台秘要》关于肛门疾病的方药及主治病证加以分类,整理出系统的肛门病因证治,以充分反映唐代以前的诊治特点。《外台秘要》在载方的同时,对肛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外台秘要》以方统病,在学习时应注意以证用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