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对策:方法:516例均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术。颈部吻合59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59例,弓下吻合98例。结果: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6例:吻合口瘘21例,乳糜胸9例,心脏并发症6例,胃穿孔3例,死亡1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与病理分期,病变部位关系密切,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棘手并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代食管术)并发胸胃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瘘口直径小于1 cm,行瘘口修补术;术后行空肠营养,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随访6个月~3年,均可正常饮食;1例进食后不能平卧,口服吗丁啉后症状缓解。结论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发生胸胃瘘症状和治疗与吻合口瘘相似,手术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胸胃)气管瘘的诊治。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共手术治疗45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对其中出现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率为1.77%(8/451),其发生与食管胃吻合口或胸胃瘘后纵隔感染腐蚀气管膜部相关。8例患者中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5例行保守治疗(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1例死亡,4例治愈,死亡率为0.22%(1/451)。结论:通过降低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发生及减少术中气管膜部损伤可预防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代食管术)胸胃瘘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瘘口直径小于1 cm,行瘘口修补术;2例因胸胃大片坏死,先行胸胃大部切除加食管旷置术,并行空肠造瘘,后分期行结肠代食管术.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声嘶、肺部感染各1例.随访10个月~5年,患者正常饮食.2例饱食后胸胃淤滞排空不畅,口服胃动力药可使症状缓解.结论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发生胸胃瘘包括胃壁穿孔和坏死,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预防和治疗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用于胃食管吻合口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1999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26例行胃食管吻合并于术后应用胰岛素的食管癌病人作为治疗组与1998年1月-1999年1月收治的23例术后未用胰岛素的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26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对照组23例中发生吻合口瘘7例,其发生率分别为3.4%和30.4%,治疗组无1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5.27%,结论:胰岛素用于胃食管吻合术后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对比2005年1月-2007年12月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68例和2008年1月-2011年12月同类手术采用管状胃替代8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胃残端瘘、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结果:管状胃病例术后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胸胃瘘、胸腔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均恢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房早2例,房颤1例,肺部感染5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随访有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6例,吻合口狭窄3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利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行食管癌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用管状胃加幽门成形重建上消化道的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出血1例,胸胃无力征2例,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可以使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解决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克 《当代医学》2014,(23):52-53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治疗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术后出现消化道瘘9例(7.5%),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胸内吻合口瘘3例、胸胃瘘2例。经再次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4例,植入食管支架2例,观察患者治疗的基本情况(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等)。结果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为7~153 d,平均(37.56±17.36)d;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3例、败血症1例,死亡2例(病死率22.2%)。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1例,治愈2例(其中1例再发生瘘后改为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经支架治疗均治愈;保守治疗4例,其中3例治愈,死亡1例,治疗时间15~47 d,平均(21.37±4.66)d。结论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治疗要以患者瘘发生的时间、部位、瘘口大小和局限程度等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保证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310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8例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占2.6%,死亡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吻合口瘘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管状胃代食管经食管床、胃食管胸顶吻合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2例食管癌患者全部经左胸第5,6肋间后外侧剖胸,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及胃右血管2~3支,距幽门5 cm处用闭合器垂直于胃大弯逆向斜形切除胃小弯、贲门至胃底下方2 cm处,将近半胃制成直径约3 cm~4 cm的管状胃由食管床经弓后上提至胸顶与残留食管行端侧机械吻合。结果全组均为R0切除,无围术期死亡,发生吻合口瘘1例(0.6%),胸胃扩张2例(3.6%),乳糜胸1例(0.6%),肺部并发症9例(5.9%),心律失常7例(4.6%)。结论部分管状胃成形经食管床、胃食管胸顶吻合术符合消化道生理解剖要求,减少了胸胃综合征及反流,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闽  李伟  朱振治  黄学圃 《现代医学》2002,30(3):186-187
目的:探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4月-2001年3月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胸中、上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9例,胸下段各型食管癌12例,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吻合口狭窄、切缘残癌各1例。结论:对胸下段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及不伴有明显淋巴结肿大的胸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患者,选择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引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组13例中12例行主动脉弓上吻合,1例主动脉下吻合.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T12例,T23例,T3 8例;N08例,N15例,M013例.术后引流量320~1530ml/天,平均560ml/天,白蛋白总用量30~210g,血浆总用量1000~8000ml;9例行二次开胸胸导管结扎术治疗,两次手术间隔时间9~21天.4例保守治疗,胸腔注射重组人血白介素Ⅱ等.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肿瘤外侵处,主动脉弓后和弓上部位胸导管易受损伤,此为产生乳糜胸的主要原因,手术部位的良好显露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胸导管损伤.胸腔引流量平均在500ml/d以上,保守治疗1w无好转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例数,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0%(40/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和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改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方法 对62例食管癌病人应用右胸前外侧、上腹部正中切口切除中、上段食管癌,同时经左侧颈部行食管胃吻合。结果 62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3.2%。1例经切口引流、抗感染治愈.1例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改良Ivor-Lewis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4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7月治疗食管癌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病例。结果:吻合151瘘2例,肺部并发症6例,心律失常5例,胃排空障碍10例,死亡1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与病理分期、病变部位关系密切,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棘手并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胸胃(残胃)闭锁端瘘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3 200例,对所遇胸胃(残胃)闭锁端瘘4例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胸胃(残胃)闭锁端瘘4例,1例经2次手术行胸腔内廓清术,3例经保守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8~78 d,平均58 d。结论:胸胃(残胃)闭锁端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少见并发症。术中要认真处理好胸胃(残胃)残端的闭合,发生胸胃(残胃)闭锁端瘘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夏时苍  权大荣 《四川医学》2001,22(2):196-197
我院自 1995~ 1998年 ,对食管癌术后 2例胸胃瘘 ,采用低位肠胃闭式引流 ,行胃肠减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见表 1。表 1  2例食管中段癌、食管胃胸顶吻合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后胸胃瘘时间部位程度瘘至空肠造瘘时间(天 )空肠造瘘前引流量空肠造瘘后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肠胃闭式引流胸腔式引流肠胃闭式引流61岁 男 4天吻合口 吻合口4/5周径 91 1 .1 5升 /9天平均 1 .2 3升 /天2 .1 2升 /9天平均 0 .2 4升 /天3.2 61升 /2 4天平均 0 .1 4升 /天30 .2 8升 /48天平均 0 .63升 /天48岁 男 1 0天缝合口 缝合口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配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2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颈部吻合,8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胸内吻合,所有患者均行管状胃成形。结果:32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例,声音嘶哑3例,肺部感染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2例患者术后随访3~19个月,2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经右胸行食管癌手术更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管状胃重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管状胃成形重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87例高龄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观察术后心肺功能及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87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严重肺部并发症,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术后3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随访半年以上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结论 管状胃成形重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制作简单,方法容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薛栋  范位沛  谈振国 《河北医学》2003,9(6):485-48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8月至2001年8月在我院经胸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784例患者,其中食管癌569例,贲门癌215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死亡4例,乳糜胸10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吻合方法的改进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使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