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经断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五心烦热,或腰背瘦痛,浮肿泄泻,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与绝经有关的证候。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出现:表现有轻有重。少数妇女症状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半载,长者可达数年以至十几年不等。本文欲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治疗外感热病,当分清伤寒抑或温病,治法迥异,不可混淆。今从《伤寒论》有关太阳经发热的条文分析,外邪侵入人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病情的轻重与邪气入里程度和病人的体质有关,探讨太阳经发热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4.
五善散为仲景名方,在《伤寒论内《金匾要略》中有相关记载的条文共8条,论及的病证有蓄水、水逆、霍乱、癫眩等,提到的主要症状有脉浮、小便不利、渴欲弓体、发热、身疼痛、水入则吐、心下痞、脐下悸、吐诞沫等。近代对五警散的运用早已超出仲景原治病证,已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的数十种病证。然就五等散证的水蓄部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仍是各抒己见。为此,本文查阅古今医籍及1993年前医学刊物,共收集五苓散汤剂验案384例,经过全面统计,系统分析,以探求其证治规律,使之规范化,从而为该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本文通过吉今医案的统计分析,较全面地揭示了栀子豉汤证治规律,本病证发病的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和饮食劳倦三方面;病机为热扰胸膈、心神不宁;主要诊断见症为心烦、失眠、发热、纳呆、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数、滑、弦、浮脉;当以清除烦为基本治疗原则,具体运用辅以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之品;该病男女老少皆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为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痛经病的证治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古今文献治疗痛经复方425首,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痛经病的证治规律.结果 常见证型居前5位的是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宫、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单味药使用频次为55次以上的药物(甘草除外)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配伍频次居前10位的多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组合.结论 研究表明:①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淤,寒凝血淤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为多见;②活血化淤药、行气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血药、补气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基本配伍规律;③当归、川芎是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组. 相似文献
11.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说,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阐述不同状态下营卫在三焦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太阳病表实表虚证的病机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诸家医案所载诸虚有气虚,有阳虚,有阴虚,有营血虚,有胃气虚,有久病体虚后感伤寒等情况;从治法上看有先解表,后扶正;有先扶正,后解表;有解表为主,有扶正为主;有只解表,不扶正;也有只扶正,不解表;还有小其制等法。但究竟采用何法,还是看具体病情,其中脉象强弱非常重要,若伤寒脉浮紧,按之有力,纵兼夹虚证,可一汗而解;若脉迟细弱无力,即使伤寒证非常典型,亦不可峻用汗法。若虚实兼杂,分清主次,予以扶正解表,做到解表不伤正,扶正不恋邪。诸家医案中还有假虚伤寒,须仔细鉴别,治病求本,当汗则汗。如虽年衰岁高,得太阳伤寒证,如脉证合,当用麻黄汤时亦不可犹豫,若用荆防等发汗不力亦错失时机而变证多出。 相似文献
16.
汪绮石《理虚元鉴》证治虚证重“三本二统”;辨证强调未详五脏,先审七情;论治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重调;投方用药有新解特色。 相似文献
17.
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性表现,太阳病是六经辨病中疾病传变过程的开始阶段,表证是八纲辨证里外感症状的集合,太阳病不等于表证。 相似文献
18.
19.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发现仲景所论之太阳伤寒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发病、传变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或相似,因此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提出二者治疗可以互通,并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早期、进展期、恢复期的不同症状表现,分别指出了《伤寒杂病论》中宜投用的经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