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了解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类型,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58例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及42例健康人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 poly somnogram,PSG)监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延长,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缩短,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低,浅睡眠(light sleep,S1)增多,快速动眼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期)减少,觉醒(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次数及时间增多。约53%患者表现为睡眠呼吸紊乱(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SRBD),1例表现为 REM 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对照组相比,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TST、SE、REM均明显减少( P <0.05),而SL、S1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的变化,且易并发 SRBD 及 RBD,应用PSG正确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的类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对69例失眠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40.7±21.3)min],总睡眠时间减少[(317.8±88.6)min],觉醒次数增多[(9.5±5.5)次],睡眠效率下降[(75.5±8.6)%],深睡眠减少[(7.8±3.8)%];(P<0.05-0.01).(2)失眠症患者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N量表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多导睡眠图(PSG)特征,以及PSG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对抑郁症组(54例)和23例健康者进行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症组。结果:与对照组比,抑郁症组治疗前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快眼动潜伏期缩短,N1、2期睡眠增多,N3期、快眼动期睡眠减少(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快眼动潜伏期缩短、N3期睡眠减少(P<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PSQIS评估与PSG监测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快眼动潜伏期、N3期睡眠与HAMA、HAM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眼动潜伏期缩短、慢波睡眠减少可能是反映抑郁症疾病特征性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多导睡眠图检查中给予失眠患者短效催眠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明  宿长军  游国雄  张衍国  杨婷 《医学争鸣》2004,25(15):1432-1434
目的:减少在临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中入睡频繁觉醒(如首夜效应)的干扰,进而提高PSG检查效率和实际快速眼球运动(REM)潜伏期检出率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方法:对30例失眠症患者先后进行2次多导睡眠图检查(异地间隔10 d),第2次监测在入睡前给予短效催眠药多美康7.5 mg,对比前后2次PSG监测睡眠结构参数、第Ⅰ睡眠周期觉醒次数、首夜效应以及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 结果:多美康(Dormicum)可明显缩短入睡潜伏期(44±73) min vs (13±12) min, P<0.01, 减少第Ⅰ睡眠周期醒觉次数4.6±3.4 vs 2.0±2.7, P<0.01,缩短REM潜伏期(RSL)(180±82) min vs (124±55) min, P<0.01;服用多美康后, 受首夜效应干扰的患者例数由23例减为5例;完全无觉醒干扰出现RSL由2例增加至11例,其中RSL<80 min 4例、>120 min 3例和90~120 min 5例,结合临床分别符合抑郁性失眠(抑郁症或心境恶劣)、脑部器质性疾病和心理生理性失眠的诊断;RSL符合临床诊断例数由12例增加至26例. 结论:入睡前口服短效催眠药多美康,可有效的减少PSG检查中频繁觉醒的干扰,提高PSG检查效率和临床利用价值,适用于因频繁觉醒干扰而无法入睡的进行PSG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氮平对早醒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PSG)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PSG对22例早醒病人、22例对照者进行检测.早醒病人米氮平治疗6周后复测PSG,在米氮平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早醒症状,比较治疗前后PSG指标与HAMD及早醒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醒组在PSG指标方面存在诸多异常.早醒组经过6周的米氮平治疗,PSG显示睡眠潜伏期缩短[(16.9±6.6) min],睡眠效率提高[(85.4±6.7)%],觉醒时间缩短[ (27.7±10.4)min],睡眠维持率提高[(87.9±5.3)%],慢性睡眠第一阶段(S1)百分比降低[(9.7±4.1)%],慢性睡眠第二阶段(S2)百分比提高[( 148.0±30.7)%],快动眼睡眠(REM)密度降低[(56.1±3.8)%];差异有显著性(P<0.05).HAMD及早醒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相关分析显示HAMD及早醒的评分与PSG指标变化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延长,REM活动度和密度增加可能是抑郁症早醒的生物学标志之一,PSG变化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与生态学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3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生态学执行功能行为评估量表成人版(BRIEF-A)评估睡眠质量和执行功能,比较其组间差异;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PSG睡眠参数...  相似文献   

9.
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患者情绪和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患者情绪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抽样调查.选取30名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瑜伽功)8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觉醒及睡眠脑电比较训练前后失眠患者情绪及脑功能的改变.结果 放松训练后受试者SAS得分降低,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觉醒期患者α波增加,β波下降,α波分布正常,电压增高.睡眠期睡眠潜伏期减少,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动眼睡眠时间延长,非动眼睡眠3、4期时间延长.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改善大学生焦虑状况,改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恢复、提高脑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onography,PSG)监测。结果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PSQI总分(11.46±4.7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93.3%,对照组PSQI总分(6.35±3.2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26.7%,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P<0.01),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明显下降(P<0.05);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S1期睡眠与S3+S4期睡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P<0.05)。结论伴有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