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G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到广东省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检验科体检和门诊检查的病毒性肝炎保健对象47例作为观察组,将健康保健对象4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和功能白球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能为病毒性肝炎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凯华  余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02-380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与血脂、胆红素、尿酸、尿素、肌酐、血糖等的关系。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脂、胆红素等测定,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尿酸、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总胆红素、尿酸、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其测定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呈正相关(P<0.001,rs=0.457),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最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最少,仅为2.68%。不同浓度HBeAg组的HBV-DN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浓度DNA拷贝下,以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最为常见,以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的DNA中位数值最高,但各模式间HBV-DNA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与DNA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在消化道肿瘤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采用罗氏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另外,抽取同一时期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50例,测定CA242(血清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以及CY-211(细胞角蛋白19)含量,分析研究临床诊断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多种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对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断灵敏度明显要比各个指标单独检测高(P<0.05);胃癌、结直肠癌以及肝癌患者血清CA242(血清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以及CY-211(细胞角蛋白19)含量明显要比消化道良性疾病高(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采取多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使临床诊断灵敏度明显提高,适用于肿瘤高危人群以及健康人群的筛选检查,同时对预后以及治疗效果给予有效判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肝癌患者实施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在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SF水平值(245.36±15.23)ng/mL、AFU水平值(34.58±5.67)U/L、TG水平值(1.89±1.52)mmol/L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同时血清生化指标在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50%、90.00%、2.50%、10.00%。结论肝癌患者实施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选取4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的4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经过对比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可知,观察组除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各项指标百分比相较对照组均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脂肪肝患者血清中多项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10年3月~2013年8月来医院体检人员3250人,分为(实验组)脂肪肝组和(对照组)非脂肪肝组,检测ALT、AST、ALP、TBA、Glu、TC、TG共七项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脂肪肝组的ALT、AST、ALP、TBA、TC、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而Glu的对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生化指标的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和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进行检测,对两者与HB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HBV DNA的含量高低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HBV M和HBV DN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抗-HBS和抗-HBC没有显著变化(P>0.05),A组和B组对比HBeAg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对比HBeAg差异显著(P<0.05),A组和C组对比HBeAg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HBe和HBeAg差异最为显著(P<0.01)。 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和HBsAg与抗-HBc含量与HBV DNA之间均无相关性。随着HBV DNA的含量增高,HBeAg的含量增高,HBV DNA与HBeAg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2),随着HBV DNA含量的增高,抗-HBe含量下降,HBV DNA与抗-HBe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36)。结论:HBV DNA的定量检测为乙肝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HBV M的定量为乙肝数据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5,(9):126-127,130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产检及住院待产者共100例,根据有无合并肝病分为肝病组及正常妊娠组,各50例,抽取两组产妇静脉血1.8 ml,检测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所有检测均在抽血后2 h内完成。结果肝病组ALT、GGT、AST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病组PT、APTT较正常妊娠组升高,FIB较正常妊娠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血生化指标及PT检测对于临床鉴别与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山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760-760
目的 通过对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均有比例的检出率,其中单一肝炎发病率最高是乙型肝炎,但戊型肝炎感染率比单一乙型肝炎发病率要高,TTV检出率为O。结论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比例的流行趋势和相当比例的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12.
血清与血浆生化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的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血浆和血清中多项生化指标。结果:钠、碳酸氢根、尿素、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功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与血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钙、镁、肌酐、钾、氯、葡萄糖、乳酸、α-淀粉酶血清与血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与血浆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报告时应注明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即墨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结果,显示我市的乙肝流行趋势,为控制乙肝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统计分析我市1998~2006年的乙肝病历资料。结果1998~2006年,我市共计发生乙肝病例785例,发病率为0.08‰,男女发病之比为2.69: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157.87,P<0.01)。年龄分布:发病率以20岁年龄组最高为0.14‰(χ2=290.25,P<1.01),其次为3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0.10‰。职业分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病率最高为2.76‰(P<0.01),其次为农民0.44‰及工人0.32‰。地区分布:以平原地区发病率最高为0.10‰,其次为丘陵及山区(χ=20.25,P<0.10)。时间分布:自1998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至2001年发病率达高峰(1.13‰),以后逐年下降。季节分布:每年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占29.94%。结论应重视我市的乙肝流行特点,把防治重点放在公务员和20~30岁年龄组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检查的脂肪肝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体格指数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分析总变异系数CV。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对比,观察组肥胖率占比为73.08%(95/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5%(60/130);观察组的TC、TG、Glu、TBA、LT、AST、AL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诊治脂肪肝应采用与其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提高监测效果,以便早期诊断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对诊断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胆源性及非胆源性胰腺炎两组,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TBIL、DBIL、ALT、AST、ALP、r-GT的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组生化指标异常升高的改变显著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P〈0.01)。结论血清TBIL、DBIL、ALT、AST、ALP、r-GT的异常升高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住院慢性丙肝患者100例的肝组织检查结果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炎症分级的增加,ALT、AST、HA逐渐增高,PTA逐渐降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HA逐渐升高,PTA、ALB逐渐降低;ALT、AST在S1~S3阶段逐步增高,在S4阶段降低。结论血清生化指标中的ALT、AST、HA、PTA、ALB等能反映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血清生化和炎性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为HIV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 1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50例HIV感染患者(HIV组)及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32(IL-32)。结果 HIV组与对照组ALT、AST、TB、DB、TP、ALB、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CK、LDH、IL-23、IL-27、IL-32为(108.55±15.11)U/L、(168.20±42.61)U/L、(95.24±21.53)pg/ml、(24.81±4.66)pg/ml、(457.90±40.51)pg/ml,对照组为(90.05±10.71)U/L、(137.93±31.22)U/L、(180.71±30.74)pg/ml、(33.55±5.75)pg/ml、(546.09±21.4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合并与未合并HBV和(或)HCV感染患者ALT、AST、TB、DB、TP、ALB、CK、LDH、IL-23、IL-27、IL-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C期与A-B期患者ALT、AST、TB、DB、BUN、Cr、CK、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LB、IL-23、IL-27、IL-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可引起患者促炎因子IL-23、IL-27、IL-32降低,合并HBV和(或)HCV感染时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HI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HBV和(或)HCV对肾功能指标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讨论其相关性。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340例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其一般资料,对其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验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及稳定性、重复性。结果对照组两检测全阴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HBV-M检测结果不同HBV-DNA阳性构成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三阳HBV-DNA的构成比较高,HBV-DNA定量值较高且随病程延长下降,1.2%HBV-DNA阳性患者HBV-M检测全阴性。结论采用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容易导致对慢性病毒性乙肝漏诊,对其传染性及治疗效果分析不足,可采用PCR检测HBV-DNA或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病情发展的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和病毒载量(HBV-DNA)检测是反映体内病毒感染状态最主要的指标,对临床诊断HBV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酶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确诊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29例,急性肝炎肝硬化31例,肝硬化4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酶指标[血清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单胺氧化酶(MAO)]以及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