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一种主要疾病,80岁以上老年人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住院率5%,虽其5年生存率50%,但预后相当差。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心电学诊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激综合征在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0.15%~0.31%,在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中检出率高达40%以上,即室上速患者中,约40%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另有40%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约10%为房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在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者并发预激综合征者的较多,可达10%,部分预激综合征患者有多条旁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ST段改变与心电图正常患者的TIMI帧数的比较,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其心电图ST段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6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表现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1.0mv或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定义为心肌缺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定义为无心肌缺血组。分析2组间的TIMI帧数和ET-1水平。结果心肌缺血组患者的TIMI帧数明显长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心肌缺血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分别为(40.34±15.22)帧、(29.10±12.05)帧、(20.50±10.13)帧,非心肌缺血组的TIMI帧数值分别为(32.78±10.73)帧,(25.15±9.48)帧,(18.48±8.47)帧,前降支TIMI帧数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组的ET-1水平为(31.19±16.17)pg/nl,无心肌缺血组的ET-1水平为(21.09±13)pg/nl,P值为0.02。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因素有前降支的TIMI帧数(P=0.004)和ET-1(P=0.04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ST段压低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慢于无心电图改变的患者,血流减慢可能与内皮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4.
胸痛病人占内科门诊和急诊病人的5%-10%,而且有日益增多趋势,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胸痛。老年患者多为冠心病所引起。心电图(ECG)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简单实用,但患者就诊时初次心电图往往无异常表现,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对以胸痛就诊的ECG检查正常老年患者进行四年观察,并追踪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高血压病(EH)者V1、V5、V6导联T波改变。方法对96例EH者(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94例之间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v1/Tv5〉1伴V6T/R〈1/10在A组中占23.96%,B组曲占6.38%,A组显著高于B组(P〈0.01)。②A组中Ⅰ、Ⅱ、Ⅲ期中分别占48.57%、16.13%和3.33%。Ⅰ期与Ⅱ、Ⅲ期比较有统计意义(P〈o.05、P〈o.01),而Ⅱ期和Ⅲ期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Tv1/Tv5〉1伴V6 T/R〈1/10与早期EH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高血压病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9岁,突发心悸、气短2小时就诊。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4年,以往心电图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检查:血压14/10 kPa(105/75mmHg),心率180bpm,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0.12s。静脉滴注维拉帕米(异搏定)10mg后恢复窦性心律一心电图呈B型显性预激表现一依体表心电图初步判定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7.
患女性,51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2h,突发意识丧失3h入院。患于入院前12h清晨起床蹲位排便后起立行走时突发胸闷、心悸、黑朦,叫之不应,持续约10min,由急救车送来急诊入院。既往健康。检查:神志清,心肺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ECG)V4-6 ST段略下移,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输液治疗观察8h未再发作,但患下床活动行走约10米远处又突感心悸、胸闷,ECG示窦性心动过速120次/min,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片5mg无好转,约10min患出现呼吸浅快、意识不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0岁.自幼诊断为室间隔缺损,无紫绀.4年前经心导管检查证实,且有肺动脉高压,以动力型为主.有双向分流.行空间隔修补术.术后因阵发性房宣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此后一般情况良好.近3个月出现头晕、头痛、呕吐、一过性意识不清,于1982年6月入院.听诊:心律明显不齐.反复停搏,即记录心电图(图1).图示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而无起搏信号.上述症状显然由起搏器故障所致,在排除故障后出院.8年后(1990年)又发生起搏器故障,并死亡.心电图分析;第一联RI、R。,第2联RI、R7及第三联已呈rs型.与其前的P波无固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栓塞不仅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因其缺乏比较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故其误诊率、漏诊率也很高。目前因多数医院,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心电图仍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了解肺栓塞发病后心电图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特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收住的10例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进行简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活动后心前区疼痛4年,加重1月入院。4年前因活动诱发心前区疼痛、胸闷、大汗,每次持续3~5min后缓解,含服消心痛10mg后1~2min疼痛消失。曾在当地医院就医,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消心痛、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无效。近1月一般步行约200m或饱餐即发作,疼痛持续10min以上,舌下含消心痛10~20mg方可缓解。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心血管病家  相似文献   

11.
房室旁路射频消蚀后的T波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射频消蚀术后的T波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做了讨论.病例和结果例1.男性46岁,主诉发作任心悸8年。心电图示领激综合征宽定上性心动过速干1992年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后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A型硕激,旁略位干左后间隔。入院后第10天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水。术中标测旁略位于左后间隔。放电6次(每次10~30秒)后体表心电图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示室房分离,不能诱发室上速,表明分路阻断。术后每日查心肌酶(CPK、CK-MB)2次共3天,均在正常范围。24h…  相似文献   

12.
发现位相型传导阻滞是近20年来临床电生理学和心电图学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将我们近10年来所遇见的37例位相型传导阻滞分析报告如下。37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16~79岁。其中冠心病26例,风心病4例,心肌病3例,肺心病2例,心肌炎2例。ECG诊断:3位相阻滞2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胸闷1h来院就诊。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体检:BP164/64mmHg,心率75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三期;②冠心病。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Ⅰ、Ⅱ、Ⅲ、aVF、V6直立,aVR倒置,其振幅、时间均正常,其后均有相关的QRS-T波。胸前导联V1呈rS型、V6呈Rs型。T波均直立。Tv1-v4高尖,Tv1&;gt;Tv6心电图诊断:Tv1&;gt;Tv6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表现特点。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典型病理Q波有4例(占12.9%),不典型Q波有10例(占31.O%),无异常Q波有18例(占56.1%)。结论心电图可快捷地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是诊断冠心病常用的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36岁。因“胸痛9小时余”于2022年9月25日入院。入院当天凌晨2点左右突发左右侧胸痛,呈胀痛不适,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无胸闷气促,持续半小时症状缓解入睡,凌晨6时30分左右再发胸痛,部位位于左侧胸部,可放射至左肩及左后背,疼痛性质同前,症状持续不缓解。患者于10时左右就诊我院急诊科。10时07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病例:患者,男,46岁,糖尿病史10年,吸烟20年,混合性高血脂10年:平素偶有胸闷咳嗽,自认为与吸烟有关:多次胸透、心电图检查正常。入院前晚突感胸闷心前区不适20分钟左右,经含化救心丸逐渐缓解。查体:心率106次/分,血压17.6kPa/10.3kPa,化验CK-MB27u、血糖9mmol/L,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止常。经扩冠、8受体阻断剂、营养心肌、降脂、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15天出院,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近段弥漫性狭窄65%,回旋支近段狭窄85%,右冠中段局限性狭窄55%。行回旋支球囊扩张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17.
常规心电图诊断并行心律型室性心动过速44例,原因均不明。在6—10年后随访,除1例死于非心脏疾病,43例均存活。对其中33例进一步检查,无1例发展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显示,大部分病例存在形态与早先记录相似的室性异位搏动,部分表现为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病死率很高。文献报道,国内住院病死率为10-15%,死亡多在第一周内,特别是48小时,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渡过急性期后,国内存活率5年为70-80%。因此急性,心梗的预后与梗塞范围的大小,侧枝循环建立和治疗是否及时得当有关,其次是早期康复活动,可降低病死率,也是病人恢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临床少见,现将我院10年间住院的24例该综合征病人随访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Brugada综合征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或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患者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不明,是目前全球报道较少的心脏病之一,临床较少见,发病迅速,病死率高,1~3年病死率40%。近10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引起世界各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现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2例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