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30名临床确诊为耳硬化症的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63.33dB HL,气骨导差为24.5~50.25dB,平均为36dB。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24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6.82dB HL,气骨导差≤15dB者23例,占95.83%;气骨导差≤10dB者21例,占87.5%;平均气骨导差为8.50dB。30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7.52dB HL,气骨导差≤15dB者28例,占93.33%;气骨导差≤10dB者25例,占83.33%;平均气骨导差为8.60dB。术后半年与一年复查听力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耳硬化症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15例(16耳)临床确诊为晚期耳硬化症的患者在我科接受了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70.21 dB HL,平均骨导听阈38.49 dB HL,平均气骨导差(air conduction-bone conduction gap,ABG)31.72 dB H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结果 术后半年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 43.7 dB HL,平均骨导听阈28.95 dB HL,平均气骨导差14.75 dB HL,ABG≤20 dB者9耳,占比56.3%,ABG闭合≤10 dB者6耳,占比37.5%。无一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辅助技术降低了镫骨开窗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多数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实用、相对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对晚期耳硬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1970年至1999年间的耳硬化症手术病例,对符合晚期耳硬化症标准[500—2000Hz骨导听阈(听力级,下同)均值≥40dB,气导听阈均值≥70dB的混合性聋]的68例(7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77耳)术后,5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听力级,下同)由术前的77.32dB减至53.70dB,提高23.62dB;71耳(92.21%)气导提高≥10dB,其中46耳(59.74%)气骨导差闭合。500~4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由79.01dB减至58.23dB,提高20。78dB;68耳(88.31%)气导提高≥10dB,其中32耳(41.56%)气骨导差≤10dB(闭合)。随访5~25年,听力稳定的有67耳,听力下降4耳(均为镫骨提高术患者,再次手术后听力均有提高),听力较术后进一步提高的有28耳。结论镫骨手术是治疗耳硬化症的有效手段,也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镫骨手术对改善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镫骨术后听力尤其是骨导听力改善情况,比较分析镫骨手术不同术式及长短期手术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行镫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56耳,重点关注听力情况。术后6周~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听力。结果 术前气导阈值(56.2±11.1)dB,骨导阈值(22.2±7.9)dB,骨气导差(34.0±8.9)dB;术后气导阈值(33.1±10.9)dB,骨导阈值(19.9±8.3)dB,骨气导差(13.2±7.9)dB。23例(41.1%)术后骨气导差≤10 dB,45例(80.4%)骨气导差≤20 dB。术后0.5、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分别下降了1.0、3.1和3.9 dB,而4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提高了0.6 dB。1和2 kHz频率的术后听力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t 1 kHz=2.536,t 2 kHz=2.666,P 均<0.05)。结论 镫骨手术可明显改善耳硬化症患者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缩小骨气导差。不同镫骨手术技术对于改善术后听力无明显区别,术后长期听力可以获得较好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气骨导差(air-bone gap, ABG)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镫骨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手术、术前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08例(116耳), 其中女性71例(76耳), 男性37例(40耳), 平均年龄38.5岁。根据术前纯音测听ABG将其分为三组:S组, 15 dB≤ABG<31 dB, 共39耳;M组, 31 dB≤ABG<46 dB, 共58耳;L组, ABG≥46 dB, 共19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听力结果。结果术后有3耳(S组2耳, L组1耳)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组耳硬化症患者术后纯音听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平均气导阈值改善(21.6±13.4)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3, P<0.01);平均骨导阈值改善(3.7±7.6)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  相似文献   

6.
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84年 4月至 2002年 3月接受镫骨手术的鼓室硬化症患者共 125例 ( 157耳),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119例(149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语言频率气导听力(听力级,下同)增进 15dB以上或者达到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气导听力平均(50.7±12.1)dB,听力损失主要以低频为主。术后半年气导平均听力为 ( 25.6±15.2 )dB。半年、1年、2年、5年以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50.3%、45.8%、41.3%、34.5%。手术方式的选择:镫骨钻孔活塞术 (Teflon小柱 )术后气导听力增进较好,半年后成功率为62.5%,镫骨切除术(自体骨或者异体骨重建听骨链 )、镫骨撼动术半年后成功率分别为 43.1%和30.8%, 3种手术方式经卡方检验,前 10年各阶段气导增进均以镫骨钻孔活塞术高于镫骨切除术,镫骨撼动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0.5~18年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数据以听力阈值 30dB为标准,经Ridit分析, 5年内无明显下降 (P>0.05); 5年后下降显著 (P<0.05),说明平均气导听力随术后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程度排列分别为术后时间、镫骨周围  相似文献   

7.
对27例耳硬化症患者施小窗镫骨部分切除,并行特氟隆活塞小柱人工镫骨安装术,并于术前、术后2周、2个月行DPOAE及纯音听阈测试。显示:术后气导听力平均提高25.8dB,气骨导间距平均为9.9dB,DPOAE术前、术后2周、术后2个月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耳硬化症患者行小窗镫骨部分切除术后,DPOAE仍引不出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射声逆向传递减压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患者镫骨底板切除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2月~2009年2月行镫骨底板切除术的30例(49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术前2天、术后1、3、6个月纯音测听结果,并分析年龄、术后耳鸣对听力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气导8000Hz平均听阈比术前提高了约8dB,骨导4000Hz平均听阈提高约10dB(P〈0.01)。≥40岁组术后高频平均听阈比〈40岁组明显提高(P〈0.01)。术后1个月有25耳(51%)出现耳鸣,其中约80%患者术后3个月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改善。结论耳硬化症患者行镫骨底板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暂时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3个月听力明显改善,≥40岁患者高频听力受损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过程中对镫骨底板的过度非生理性振动,通过耳蜗内淋巴液导致靠近底板的外毛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使高频听力暂时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CO2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智能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手术治疗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智能CO2激光切断镫骨肌腱、后足弓,并行镫骨足板开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试,记录0.5、1、2、4 kHz 频率气、骨导阈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眩晕和感音性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骨导阈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言语频率气骨导差中位数分别为30.38(23.13,39.38)及9.75(8.25,10)dB,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CO2激光切断镫骨肌腱、后足弓,行镫骨足板开窗安全便捷,适合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和耳内镜手术效果分析。方法 对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行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测试,并对听骨链畸形根据Cremers Classification分型,对各个分型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35例(38耳)均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其中13耳行人工镫骨置换术,17耳行鼓室成形Ⅱ型术,8耳行鼓室成形Ⅲ型术。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气骨导差变化来分析术后效果。结果 析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2000 Hz骨导听阈处有明显听阈下降。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11耳为镫骨底板固定(Ⅱa),占29.0%,平均气骨导差为(44.6±7.5)dB HL。2耳为镫骨底板固定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Ⅱb),占5.3%,平均气骨导差为(42.9±8.9)dB HL。17耳为镫骨畸形但底板可活动(Ⅲa),占44.7%,平均气骨导差为(37.8±9.7)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b),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4.1±10.6)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锤砧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c),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9.0±7.8)dB HL。耳内镜术后3个月,行人工镫骨置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1.0±11.4)dB HL,较术前缩小(24.0±11.1)dB HL;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17.1±10.5)dB HL,较术前缩小(20.0±8.3)dB HL;行Ⅲ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2.0±14.1)dB HL,较 术前缩小(20.0±13.0)dB HL。结论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中,2000 Hz骨导听阈有明显的听阈下降,在听力图上呈现与耳硬化症相似的V型切迹形状。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分型中,先天性镫骨底板活动伴听小骨畸形为常见。采用耳内镜下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听力,缩小气骨导差。  相似文献   

11.
耳硬化症行镫骨切除术后复发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差达25dB)者是再次性镫骨手术(RSS)的适应症。目的是修正镫骨切除失败的原因,再建一个起作用的听骨键,改善患者听力或借助助听器以达到适用水平,RSS不应招致耳蜗的损伤。作者在1975~1985年间共行RSS120例。同期作者行镫骨切除123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2.
极重度进行性耳硬化症(VFAO)指耳硬化症病人,在标准临床听力计不能测得气导和骨导阈值(空白听力表),而重度进行性耳硬化症(FAO),按House等介绍,其气导水平超过85dB,骨导在各语言听觉频率均不能够测得。报告3例极重度耳硬化症患者,全部施行活塞型镫骨手术,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满意效果。术中所见病理为厚足板贴附着致密而含血管的粘骨膜,再加鼓岬骨质突出,导致窗龛变狭。CT扫描检查显示耳囊软骨内骨层有广泛脱矿质区。重度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除FAO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硬化症再次镫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耳足板小窗技术术后听力改善不满意的病人,局麻下行耳内镜下镫骨探查及再次人工镫骨置换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耳听力明显改善,气导平均改善26.5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3耳≤15dB,2耳为15~20dB,1耳无效。手术历时短,所有病人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再次人工镫骨手术,探查听骨链,重建听力具有图像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显微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耳鼓室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52耳均清除全部或部分硬化灶,并进行听骨链重建,出院 3个月后复查1次,6个月~1年内复查第2次,以最后1次作为随访结果(取0.5、1.0、2.0、4.0 kHz语言频率均数)。结果  以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 dB且气骨导差小于20 dB视为成功,以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 dB视为有效,成功率为46.7%,有效率为71.1%。结论 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疗效可靠,应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期听骨链重建的患者采用切除砧骨、锤骨头、听小骨植入的III型鼓室成形术,二期采用镫骨底板切除、全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优于底板打孔、人工镫骨植入术后听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先天性镫骨畸形的诊断和听骨链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19例(21耳)先天性镫骨畸形病人,术前检查语言频率(0.5~2kHz)气导听力平均为62.9±16.6dBHL,气骨导差平均为46.4±15.9dBHL。依术中镫骨畸形的类型和足板情况采用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0耳足板固定或卵圆窗闭锁作钻孔活塞术,2耳行镫骨撼动、提高术;4耳镫骨上结构全缺如但足板活动,用自体骨片尖枪柱立于足板,并用鼓索神经或鼓膜紧张部弹压固定;5耳足弓部分或全部缺失伴或不伴砧骨长脚部分缺失的病例,用自体骨片作成“Y”叉形,置于砧骨长脚及底板之间。结果参照Teunissen(1993)分型,其中I型8耳,II型4耳,III型8耳,IV型1耳。术后语言频率气骨导差缩小大于15dB或气导听阈小于40dBHL为手术有效标准,计有18耳,有效率为85.7%(18/21),术后语言频率听力与术前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四种不同手术技术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根据镫骨畸形的类型和足板是否活动采取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既安全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铒-YAG激光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9例、10耳施术,男3例、3耳,女6例、7耳,20~64岁,平均45岁.耳硬化症镫骨手术6耳(3耳再手术,2耳伴锤骨前韧带骨化),其他手术4耳(3耳鼓室成型10~15年后传导聋再发,术中见镫骨周围钙化、骨化,1耳耳鸣,听力轻度下降,检查见鼓膜松弛部黏连,术中见鼓环上切迹与锤骨颈部骨性黏合).手术设备为Twin ER-YAG(铒钇铝石榴石二合一)激光系统,与OMPI手术显微镜相配套.激光使用参数一般用50mJ,连续脉冲.结果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听力平均缩小31dB,9例气骨差小于20dB HL,7例气导小于40dB HL.其中6耳镫骨手术,术后气骨差均缩小37dB HL,气导全部在20dB HL以内,其中3耳在15dB HL以内,1耳闭合.10耳术后全部无眩晕.10耳术前均有程度不同的耳鸣,术后8耳消失,1耳减轻,1耳仍有(严重鼓室硬化症,镫骨周围钙化、骨化包裹).结论铒-YAG激光用于治疗耳硬化症和鼓室硬化症安全高效,无内耳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镫骨修正术对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后复发传导性聋的疗效,总结再次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至2014年行31例镫骨修正术患者的术中发现及术前、术后听力学资料。结果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粘连,砧骨固定和假体移位。镫骨修正术后患者气骨导差(听力级,下同)在20d B以内的21人(67.7%)。术后平均气骨导差13.4d B,平均纯音听阈气导由术前58.5d B减至术后42.7d B,提高15.8d B,术后未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结论镫骨修正术手术成功率虽较初次手术低,仍可明显改善多数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耳内镜下激光辅助人工镫骨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集采用耳内镜下激光辅助人工镫骨植入手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听力改善效果进行观察,对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2例人工镫骨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言语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气导阈值由术前的57.19±11.06 dB HL下降至术后的36.88±11.51 dB HL,同时骨导阈值无明显升高,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的32.47±8.72 dB HL缩小至术后的11.81±9.15 dB HL。2例发生鼓索神经牵拉,但未发生面瘫及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等并发症。结论联合耳内镜和Diode激光辅助镫骨底板开窗,进行人工镫骨植入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清晰、安全性好和操作精度高等特点,术后患者听力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耳硬化症手术的理想效果是使气导听力提高到骨导水平,而一般认为术前骨导听阈代表着内耳功能,作者研究了它是否对手术的听力效果有何影响。对156名用Schuknecht人工镫骨手术的患者的听力记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证实为耳硬化症,平均年龄为43岁,男女之比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具有遗传倾向的耳硬化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 6个家庭 14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及追踪结果 ,根据活动型耳硬化症的病理特征 ,提出防治的可行性方案。结果  6个家庭 14例患者均经听力学和 /或手术及病理学确诊。 11例作了镫骨手术 ,其中 10例选听力损失较重侧行手术 ,1例双耳先后作手术 ,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平均提高 2 3dB。 3例未行镫骨手术 :1例未接受治疗 ;2例已建议作手术 ,现在口服硫酸软骨素的治疗中。结论 每隔 6~ 12个月对耳硬化症高发家庭的青年成员检查一次听功能是可取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对耳硬化症的防治作用应予重视。镫骨手术对临床耳硬化症有防止病情恶化和治疗耳聋的双重作用。在无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则宜配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