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比较在开胸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5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25)和对照组(B组n=25),A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麻。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时(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等各时点的HR、MAP、SpO2,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插管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A组较B组平稳.术毕至拔管时间B组比A组延长,全麻药用量、拔管后躁动率A组比B组明显减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明显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PGI2)、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方法19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CEA组,9例),全身麻醉(GA组,10例)。19例胆石症行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患者,分组方法同上。GEA组在全麻诱导前乳腺组于T3-4,胆囊组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中用利多卡因维持硬膜外阻滞,其余步骤同GA组。于麻醉前(T1),切皮后5min(T2),手术30min(T3),术毕(T4)抽静脉血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ET浓度。结果TXA2、PGI2:乳腺、胆囊手术GEA组和GA组各时点与T1及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T:乳腺GEA组、GA组T2、T3、T4与T1比均显著性下降(P〈0.05)。胆囊GEA组、GA组T2、T3、T4与T1比均显著性下降(P〈0.05),GEA组于T3时点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抑制盯的释放,对TXA2、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三明  蒋民霞  鲁小民 《江西医药》2013,(11):1072-107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术中)、T4(术毕拔管时)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计算两组全麻药用量,记录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MAP基础值变化平缓,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手术过程中实验组T1、T2和T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采用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的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和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探讨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并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方法,B组(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插管后、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毕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比较,复合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相对平稳,对照组均出现MAP升高、HR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GEA和GA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β-内啡肽(β-E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监测指标均随着麻醉的进行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拔管时两组患者的Cor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GEA组拔管时的A-Ⅱ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β-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G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IL-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但GEA组患者拔管时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GA组(P〈0.05)。GEA组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小于麻醉前(P〈0.05);而GEA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但并不能完全抑制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程静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11-11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方法 选择拟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 (MG)患者 30例 (Ⅰ~Ⅱb型 )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 ;B组采用单纯静脉全麻。结果 A组患者插管后及术中MAP、HR平稳 ,B组患者MAP、HR则波动较大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两组患者拔管后呼吸功能均受到一定影响 ,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组患者术中全麻用药量小 ,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短 ,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对其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的差别。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直肠癌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B组采用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MAP、HP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均出现MAP升高(P〈0.05)、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及肌肉松弛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陈宇  钱燕宁  何亮  张国楼 《江苏医药》2006,32(2):122-125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换瓣病人血浆内皮素(ET)、心钠肽(ANP)和肌钙蛋白Ⅰ(CnT-Ⅰ)的影响。方法 2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A组)。GEA组行硬膜外镇痛,GA组行术后静脉镇痛。观察麻醉前、手术后4、24、72h及第7天血浆ET、ANP和CnT-Ⅰ的变化水平。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病人的ET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GA组(P〈0.05);GA组病人的ANP自术后第1天起显著升高(P〈0.05),GE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病人的CnT—Ⅰ水平在术后4h及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EA组病人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均早于G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降低血浆ET及ANP的水平,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观察术中血压(BP)、心率(HR)、吸入全麻药浓度及麻醉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及拔管5min、10minHR、SBP、DBP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对照组为(21.8±5.5)min,观察组为(11.9±4.4)mi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冯雷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3-1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AP)、血糖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胸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并刻录麻醉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GA组BG于切皮时、切皮后1h显著高于GEA组(P<0.05),与COR和A-Ⅱ变化相一致。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表1)。A-Ⅱ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GEA组在麻醉中(插管后5,30m in)SBP、DBP及MAP均比GA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R亦相对较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显著减轻但不能消除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A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10例。术毕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术后6h、12h、24h和48h的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辅助药用量、有或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GEA组在静止和活动状态下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小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在术后12h和24h时MAP低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点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静脉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的心血管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HR、MAP、血糖、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血压(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GE)和单纯全麻(GA)对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E组和GA组,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GE组全麻诱导后行硬膜外阻滞。分别于入室镇静后(T0)、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及拔管后10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并记录七氟醚的吸入浓度。结果T1-T3时GE组MAP明显低于T0时,且明显低于GA组(P〈0.05);T4时两组HR均明显快于T0时(P〈0.05);T2、T3、T4时GE组ET、CGRP明显低于GA组(P〈0.05);T2、T3时GA组ET明显高于T0时(P〈0.05);T3时GA组CGRP明显高于T0时(P〈0.05);T1-T4时GE组七氟醚MAC值显著低于GA组(P〈0.05),T2、T3时两组MAC值均显著高于T1时(P〈0.05),T4时显著低于T1时(P〈0.05)。结论与GA相比,GE可有效地减轻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秦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71-337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肝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HH组(A组),全麻AHH组(B组),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在切皮前实施AHH,经静脉将血定安以25ml/min,15ml/kg,输注完毕。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分别在麻醉前(T0)、AHH毕切皮前(T1),肿瘤切除后(T2)及术毕(T4)记录上述数据。术后记录拔管时间、出血量。结果:A组患者的MAP,CVP,HR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出血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可提高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行AHH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方法将116例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后、气腹、病灶切除、手术结束及拔管时MAP、心率等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拔管及清醒时间等,并做以比较。结果术中吸入安氟醚浓度及维库溴铵用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间无明显差异,但气腹、手术结束时、MAP、心率组间差异明显;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LC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儿茶酚胺水平,血液动力学平稳,麻醉药物用量减少,通气效率提高,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降低,为LC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的血流动力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毕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连续监测SBP、DBP、MAP、HR、ECG、SpO2、BIS、PetCO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后(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和放气后10min(T5)的SBP、DBP、MAP、HR、PetCO2,以及全麻用药量和拔管时间.结果:在T2、T3、T4、T5时,A组SBP、DBP、MAP值明显升高,B组较基础值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气腹期间A组心率明显升高(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20min后PetCO2值两组都较术前升高,以A组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毕拔管时间B组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LC时,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使循环、呼吸更稳定,清醒质量高;术中需加强PetCO2的检测,尤其是气腹解除后.  相似文献   

18.
白杰  李芳英  孙婷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86-168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择期胸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A)和单纯全麻(B)两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HR,MAP变化。A组明显较B组平稳。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量少,病人清醒快,拔管早,术后躁动少。  相似文献   

19.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B)、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组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A组T2时间点MAP、HR稳定于基础水平,而B组T2时间点MAP、HR仍呈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清醒躁动发生率为12.5%(5/40),低于B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部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减轻各种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