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药“毒”     
“毒” ,在中医药学中是一个重要的 ,使用频率颇高的字。故正确理解其含义 ,对于中医药理论的学习有一定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释曰 :“‘毒’ ,厚也。害人之草 ,往往而生。从毒声。”此处许氏解释了毒较原始意义———“厚”。但厚只是表示程度 ,并不专门用来表示“毒害”或“毒素” ,为一中性词。正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言 :“毒兼善恶之辞 ,犹祥兼吉凶 ,臭兼香臭也。”他举例证道 :“《易》曰‘圣人以上经毒天下而民从之’ ;《列子》书曰‘亭之毒之’ ,皆谓厚民也。”这例证中的两个毒都是“善而厚”的意思 ,即对人民善的…  相似文献   

2.
近读于智敏先生《“毒”的本义和引申义考辨》,受益匪浅。《考辨》主要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对毒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研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不揣浅陋,稍加补正,敬请方家学者批评。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词义中辨别词的本义?主要依据字形。由于目前尚未见“毒”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因而许慎《说文解字》所提供的小篆和古文字形,仍是今天用来分析“毒”字本义的主要依据。《说文·屮部》:“毒,厚也。害人之,往往而生。从屮,从毒。古文毒从刀、。”案:上述许书原文,诸家所引略有差别,值得重视。因为这不仅存在版本和校勘的问题,而且直接反映了…  相似文献   

3.
壮医毒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谓“毒,厚也,害人之草。”在古代,毒被作为致病之因引申运用到医学范畴,成为一种常见的病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壮医毒论蕴含于壮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中,成为壮医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古今文献,对壮医毒的内涵、分类、特点以及壮医毒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一份医古文考试卷,其中有一道题,问:“巨室某翁有女,待字闺中”的“字”做何解。字,乃文字也。有些考生不加思索做了如此的回答。其实,“字”做文字解,是后来的事。它最初的意义并非是这样。“字”本来的意义是当“生育”讲。何以言之呢?李阳冰在《说文解字》“子”字条下注云:“子在襁褓中,并足也。”“宀,”和“子”合在一起,意思是说,孩子总是要在屋子里面生的。可见“字”字的创造不是为了表达文字义。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古书中找到根据。《说文解字》中说: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毒”义举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毒”义举略姚朝晖浙江省余杭县第二人民医院(311121)主题词医古文,注释在祖国医学中“毒”字使用频率很高,其含义较广,如“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指治则;“火毒”,“湿毒”言病邪;“温毒”、“痰毒”是病名,也可指病邪。学习中医,不可不把“毒...  相似文献   

6.
1毒的概念何谓毒?毒字本义,《说文解字》中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引申为厚也、恶也、害也。毒之来源有外毒与内毒之分。外感之毒指由外而来,侵袭肌体,造成毒害的一类病邪。如中医学中的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戾气等;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噪声、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电磁波、超声波等超高频率  相似文献   

7.
从"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惠乃玲  李振彬  杨静 《河北中医》2008,30(12):1276-1278
《说文解字》曰:“毒,厚也。”厚即程度较重之意。《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尤在泾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由此可见,毒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等。其特点是致病酷烈顽恶,胶着难愈。我们认为“毒”可概括为导致脏腑或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毒邪与许多疾病(如肝病、肾病、肿瘤、哮喘、风湿免疫病等)的发生、演变、恶化及辨证论治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所谓通借,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在中医文献中,汉、魏,隋、唐以前的著作通借字比较多,后世医家睎古用通借字也不乏其例。对此,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大相径庭,误解原意。这些通借字除“声通”外,无甚明显规律可循。汉、唐学者多用“读若”、“读日”明通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而近人则用“某通某”格式,来表明两字之间的通借关系:“通”前的字为借字,“通”后的字为本字。兹(?)用这一体例,撮集中医文献中常用通借字若干,予以例释,以裨益于初学举一反三。 (一) 内通纳(内与外相对,纳与出相对)  相似文献   

9.
文摘荟萃     
文摘荟萃江中制药厂特约试论“肝生于左”“肝生于左”并非古人对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肝生于左”的实质是何意呢?杨世兴认为,实质上是对藏象肝生理特性的高度概括,是指肝气具有从左升发的生理功能。考其“生”字本义,《说文解字》谓:“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疒至 湿脉证》:“伤寒所致太阳病 ,疒至 、湿、此三种 ,宜应别论。”句中“疒至 ”字 ,有的笼统注为病名 ,是什么病 ,语焉不详。有的注为通“痉”,是个通假字。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如认为是病名 ,大都依从《集韵·至韵》:“疒至 ,风病。”其显然不当。如认为“疒至 ”通“痉”,古音不同 ,不能构成通假。其实 ,“疒至 ”是“痉”字之讹 ,因古字形体相近而误。考《说文解字》无“疒至 ”字 ,而有“痉”。其云 :“痉 ,强急也。”《说文解字》没收“疒至 ”,这说明汉以后“痉”在传抄时讹写为“疒至 ”。到魏张揖《广雅》才把…  相似文献   

11.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之《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将“谷白皮”作为“米皮糠”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翼方》(见《辞典》上册974页);将“穀白皮”作为“楮树白皮”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方》(见《辞典》下册2291页)。此两处之“谷”字与“穀”字,实均为“埤”字之误。按“穀”与“穀”,是形、音、义俱不相同的两个字。“穀”,《说文解字》云:“楮也”;《类篇》:“音构,义同”;《埤雅》:“皮白者穀,斑者楮,盖一物三名也”;《康熙字典》列于木部。“构”,《说文解字》:“续也,百  相似文献   

12.
梦魇,西医学称之为“梦中焦虑发作”,民间俗称“压狐”,是指睡梦中惊叫或是幻觉有重物压身,不能举动,欲呼不出,恐惧万分,胸闷如窒息状,发作后仍可入睡[1-2].关于“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魇,惊梦也”.梦镜中的人处于极度焦虑,或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为坏人猛兽所追赶,或是自己及亲人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等,当时想哭哭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无可奈何和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3.
鸡是中国古人最早豢养的禽类,并被列为“六畜”之一,鸡之得名,源于呜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徐铉所说:鸡者稽也,能稽时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鸡,知时者也。因为雄鸡每晨呜叫报晓,能稽时辰,这大概是“鸡”和“稽”字读音相同的缘由吧。鸡的若干别名,如“时夜”、“烛夜”,也与稽时有关联;而王充《论衡》称鸡为“酉”,是因十二生肖中,鸡与酉相配。  相似文献   

14.
在“医古文通论”教学中,讲到“工具书”一章时,除了《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等耳熟能详的著名字(词)典,清代阮元主编的《经籍簧诂》也会时常被提上几句。教师会说此书是唐以前古书训诂的总集,其好处是将经传子史古籍正文中的训诂及各家注释尽可能地汇集在一起,对研究古代词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事实也确实如此,同为清人的王引之曾评其功用说:“展一卷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所谓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者矣。”(《经籍簧诂》序)但是,  相似文献   

15.
毒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毒,《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广雅·释诂》“毒,犹恶也”,所论毒者,之深之甚也,险恶深重,超态之常。中医首论毒溯及《内经》,如“毒药攻邪”、“大毒治病”、“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所论大指毒物、药物祛邪,寓治疗之意。《神农本草经》亦有“解毒”、“逐毒气”之论,亦从治法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论阴阳毒,华佗《华氏中藏经》直言“毒邪”致病,“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疔”。晋·王叔和以“内伏寒毒化温”阐述温病之成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述毒邪致病及病势趋向:“结胸者,谓热毒聚于心胸…  相似文献   

16.
一、释字 1.造字解:试看“精气”二字,皆从于米。《说文解字》释有:“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凡米之属皆从于米,莫礼切。”“精,择也,从米、青声,吾盈切。”“气,馈客芻米也,从米,气声”。《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释字专书,它准确的从造字的角度先解释了精气二字的读音和原意。就是说精气二字的原始意思是选择出来供馈赠佳客的上等精粮。 2.引伸意:《內经》(灵枢·决气篇)载有:“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  相似文献   

17.
古医籍的“颇”字除了具有表示程度大的“很”、“甚”义和表示程度小的“少、小、稍”之外,还有表示范围的“都、全”意义。如果不予探究,或以今津古,就会影响释义的准确。“颇”《说文解字》日:“头偏也”。可见本义是“头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日:“引申为凡偏之称。”所以“颇”可引申为“偏”、“不平”、“倾倒”,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偏向一方或一侧。例如: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论无常行。(《索问·方盛衰现论》)既是偏,就有了大偏、小偏之分,引申之后就有了两个相反的义项:大偏引申为“很、甚”之义…  相似文献   

18.
非典的中医命名、分期及病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非典起因于疫毒病邪,根据其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建议称其为“肺痹疫”。其病机特点突现一“毒”字,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再致湿热毒盛,表里俱实。且根据其在病程中外邪引发内毒,诸邪交织,杂而为患的特点,将病程分为发热期、喘憋期、恢复期3期,按期论治,在救治过程中,视随时出现的变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9.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宗铎 《河南中医》1994,14(6):380-382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李宗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草药/毒性,中药配伍/毒性,综述在许许多多的中医药书藉中,中药的性味之下往往标注有“有毒”、“大毒”、“小毒”,这些“有毒”的标记说明了该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疾病     
徐文兵 《东方养生》2010,(9):150-150
“疾”、“病”两字都带病字头,其实病字头本。义是床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很形象,是竖起的床的样子,指人生病卧床。“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所以“疾”本义指急性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