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命门”     
“命门”的提出首见于《内经》,其次再见于《难经》。对《难经》提出的命门部位,历代医家争议颇多:“有左肾右命门”、“两肾总号命门”。“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为肾间动气”。等学说。今人则认为命门即肾阳;对于《内经》提出的“命门”。则认为单指眼和睛明穴。本文将针对这两种看法:以《难经》、《内经》为  相似文献   

2.
根据脑髓的形态解剖学和生理学探讨《内经》的目睛命门说和张景岳的脑心命门说,居于脑髓中央的间脑就是张景岳所说的脑心命门,脑心即脑芯。脑芯就是《内经》的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命门的本质所在。足太阳是起源于目睛命门脑芯的经脉,它运行脑芯元精化生的元气通过目系出于生命之门目,然后上额循顶下项入五脏六腑之俞以推动激发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并唯肾而络最后植入足少阴肾经的至阴穴,这也是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和"其气与肾通"的经络学证据。《内经》的命门及其足太阳经可以完整的诠释《难经》命门的所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4.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寝馈于《内经》、《易经》数十载,较好地继承了古代朴素的辨证法和明代以前的学术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是命门总主手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的命门阴阳学说,强调真阴真阳,总主命门;辨证论治以脾肾为重,用药偏于温补,重视滋阴,对温补学说有  相似文献   

5.
浅谈命门学说在临床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2,11(3):221-221,225
<正> 命门学说的提岀,首见《内经》和《难经》。以后则笼统包括在“肾气”的概念之中。直至明代,经赵献可和张景岳等阐述,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近来,对命门的认识有很大发展,认为命门是在两肾之间,具体体现为“肾间动气”,亦称元  相似文献   

6.
中医命门学说象数易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上古巫文化的遗存,以吉凶悔吝表达了先民对宇宙与生命的占问,《易传》是先秦思想家对《易经》的首次哲理性解读,以此为滥觞开创了《易经》诠释的象数与易理两个易学派别。易贯儒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由卦爻符号发源的象数易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生思想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从命门学说的定说模式可见一斑。命门之名最早见于《灵枢》:“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即睛明穴为太阳经之气所结处。至《难经》将两肾之右者定为命门,命门者精气之所舍,原气之所系。其后虽有肾间动气说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难经》论命门的主要精神是:肾有两,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作用是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所论颇有创见,所以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并有一些争论。这里重点探讨一下金元医家的所论,为进一步研究明清命门学说作个开端。  相似文献   

8.
命门之说 ,始于《内经》 ,《灵枢·根结》曰 :“太阳根于至阴 ,结于命门 ,命门者 ,目也”。此与后世所称之命门 ,形实意义 ,迥然有别。历代医家于命门多有探究 ,考之形实 ,见仁见智。笔者浅见 ,命门与肾上腺、与垂体一肾上腺轴密切相关。兹溯源古医籍 ,结合现代医学探讨于下。1 位置形态相近论述命门 ,探隐发微 ,代有医家。具有代表性者有四 :第一为《难经·三十六难》 :“肾两者 ,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 ,右者为命门”。第二《景岳全书》 :“命门总主乎两肾 ,而两肾皆属于命门。”第三为赵献可《医贯》 :“命门在人身之中 ,对脐附脊骨 ,自…  相似文献   

9.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命门与肾的关系及对养生抗衰老理论的影响。方法本文从“命门学说”的概念与源流出发。通过对中医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命门的实质,与肾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医养生抗衰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结果“命门”为生命的本原,“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皆可归于命门,人体经脉之根也系于命门。自《难经》起,“命门”的概念与“肾”密不可分。与肾相比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重要。从养生抗衰老观点出发,“命门火衰”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所以“谨护阳气”与“保精全神”同样重要。而“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火中以补水”是保持命门水火平衡的重要养生法则。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命门”是无形的,与肾密切关联的系统,为体内阳气的根本,阴阳的变化,精血的化生皆源于此,命门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全过程的观点。结论“命门学说”对于中医抗衰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浅述命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余年来,由于历代医家对其部位、形态、功能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因此进一步研究、探讨命门学说的内容,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命门”一名源于内、难经。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素问、刺禁论》。随后在《难经、三十六难》中指出命门的功能说:“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  相似文献   

12.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13.
道教医学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学说自《难经》提出后 ,并未引起魏、晋、隋、唐医家的关注 ,而在此阶段 ,道教医学内丹术对命门理论的发展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铅汞心肾交互作用的思想 ,促进了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宋代内丹术中主铅论占据优势地位 ,相关论述已经确立了命门学说 ,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医命门学说的发展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命门学发韧于《难经》,其发生学原理大致有二:①解剖学对“肾有两枚”的准确把握;②秦王朝主水德这一特定的社会前景。嗣后,中医命门学说历经魏晋隋唐的沉寂、宋金元的复苏及明季的蓬勃发展而得以定型,促成其复苏及蓬勃发展的力量来自医学的外部--道家内丹术。  相似文献   

15.
命门者,生命之门也。有关“命门”的理论探讨,自《难经》以来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历代诸家对命门的论述不一,总的都认为“命门”是存在的,而且是元气、生命的根本。近代应用命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更是越来越广泛,故很有必要把“命门”理论再提出加以讨论。一、命门的位置与功能: “命门”究竟为何物?在人体哪一部位,有什么生理功能?这是一个要弄清的问题。“命门”的论述首见于《难经》,《难经、三十六难》云:“脏各有一耳,肾独有  相似文献   

16.
1命门无形亦无位《内经》《难经》及诸家对“命门”的论述,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有命门的存在,位置大概在肾或两肾之间。《内经》曰:“命门者,目也。”烟氏[1]认为,《内经》称眼睛为生命的窗牖门户,认为眼睛之形质由脏腑精气上注形成,通过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与全身联系,眼睛的各  相似文献   

17.
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我国古代道家、医家比较中 ,探讨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认为李时珍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经脉为“内景隧道”、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为体 ,三焦为用”等富有原创性学说 ,这些学说的提出均在同时代医家之前。此外李时珍还提出“脾乃元气之母”观点 ,虽非首创 ,却也是对前人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其中《消渴论》篇可反映其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思维。认为消渴病虽涉及肺、胃、肾等多个脏腑,但肾在诸脏腑中最为关键,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治疗消渴病应以治肾为主。对五行生克理论也有独特的发挥,认为五行生克是“相通”的。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在临证中极为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注重先天水火互济。  相似文献   

19.
考察命门学说的历史,分析命门学说理论结构,探讨命门学说兴衰原因,进一步探讨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命门学说兴于明代,衰于清代,在现代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其兴起源于对阐述生命原动力及动力机制的需求,并以宋明理学为核心基础构建;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命门学说自身的存在缺少实证基础。现代处于边缘位置,主要是有两个特点:第一,在介绍命门学说的章节中,缺少命门学说原本的理论框架;第二,出现了以命门学说理论框架部分结构构建的新概念,即以"动力—肝、心、脾、肺、肾"这一结构重新构建新的概念。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的理论构建上,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主流思想的改变,使命门学说的核心结构与核心理论的结构存在差异,相互排斥,使得命门学说原本的问题被放大;第二,对生命动力及原动力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厘清这一点,对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命门"之说源于《内经》,《灵枢·根结篇》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内经》认为"命门"就是两目,因此我们研究祖国医学的"命门学说"时,必须先了解一下《内经》把两目作为"命门"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