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脂质、瘦素、胆囊收缩素(CCK)和胆脂水平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胆囊结石成分将患者分为胆固醇结石组(99例)和非胆固醇结石组(57例),测定该两组及正常对照组(52名)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Apo)、瘦素、CCK水平和胆汁中胆固醇、磷脂和胆汁酸浓度,比较分析三组间血脂、胆脂、瘦素和CCK的水平差异.结果 胆固醇结石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Apo-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2和0.017),非胆固醇结石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两结石组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CCK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为0.000).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两组患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指数(CSI)均大于1.结论 血清CCK、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Apo-B和瘦素水平变化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上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总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上的应用及意义商宏龙,李玉成,吴晓菊胆汁酸(bileacids)是胆汁中的主要成份,是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必要物质,也是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的必要成份,一旦肝脏有损害,血清中的总胆汁酸(TBA)即增高,可作为肝脏实质性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草提取物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作用对血浆载脂蛋白、血清及胆汁类脂水平影响的关系。方法:大耳白种 家兔,手术植入人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 。实验组灌喂缬草提取物,对照组灌喂等容、等渗盐水,8周后取出胆囊结石称重,取胆总管胆汁测胆固醇、磷脂、总胆汁酸浓度;取血清查载脂蛋白A1、B及胆固醇、磷脂、总胆汁酸水平。结果:实验组胆囊结石平均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石消失率达75%;实验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载脂蛋白A1高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B低于对照组(P<0.01),胆总管胆汁酸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草提取物对胆囊结石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与其对血清载脂蛋白及对血、胆汁内的类脂质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是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胆汁酸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汁酸的代谢包括合成、摄取转运、加工、排泄和肠肝循环等过程。上述过程的有序进行是保证体内胆汁酸正常代谢和机体稳态的基础,而体内对胆汁酸各个代谢过程的精细调控则是基础的保障。此文主要针对胆汁酸代谢调控进展,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胆石病)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最近研究显示,胆石病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基因变异有关。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基本条件,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是胆石病患者的重要表型。本研究试图探讨胆石病患者中具有不同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个体的胆汁成分及胆汁CSI的差异,探究胆石病与线粒体DNA(mtDNA)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胆红素及胆汁酸的代谢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知胆红素和胆汁酸有二个分离的运输系统。如胆红素增高而血清胆汁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反之,如血清胆红素正常而胆汁酸增高,则为胆汁郁积,若二者均增高,则为胆汁郁积性黄疸(胆汁郁积伴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6,(11)
目的研究羧肽酶E(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肝胆手术患者术中留取肝标本39例,以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以未患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饱和指数,并检测肝脏CPE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9,均P0.05)。观察组胆汁胆固醇含量(11.42±1.24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1.3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05 mmol/L和1.06±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21,均P0.05)。观察组肝脏CP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41,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肝脏CPE表达水平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r=-0.532)和胆固醇饱和指数(r=-0.614)具有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患者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肝脏CPE表达水平下降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肝脏CPE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肝脏对胆汁形成和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姚光弼 《肝脏》2004,9(2):106-109
胆汁由肝细胞制造,分泌进入胆道系统,进餐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吸收。一、胆汁成分胆汁是一种复杂的液体,固体成分不到5 %,与血浆等渗,主要由水、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物如胆汁酸、磷脂、胆固醇和胆色素等组成(表1)。胆汁酸是胆汁中最主要的有机物质,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与牛磺酸和甘氨酸形成结合胆汁酸,更具水溶性。肠道细菌将初级胆汁酸分解为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称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在末端回肠重吸收,石胆酸大部分随粪排出,小部分重吸收。表1 胆汁的主要成分成分浓度mmol/L水占95 %电解…  相似文献   

9.
郑吉春  王韫芳  裴雪涛 《肝脏》2007,12(4):308-310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排泌以及胆汁胆固醇的溶解和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肝内外胆管狭窄、阻塞,胆汁酸分泌模式改变及长期胃肠外营养等多种原因导致胆汁的排泌障碍将对肝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汁中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胆囊结石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对进食高胆固醇膳食后1、2、3、4周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胆汁中胆汁酸、硫磷铁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以及^125I-LDL放免标记法测定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结果 高胆固醇膳食后1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2,3和4周组分别有4/10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20,(7)
正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由胆固醇合成,以胆汁形式经胆管系统分泌到小肠,促进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吸收。回肠末端,胆汁酸被肠上皮细胞重吸收,大部分经肠肝循环返回肝脏,再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中。胆汁酸参与调节肝肠循环以及甘油三酸酯、胆固醇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体内稳态,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汁淤积性肝病、血脂异常、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1]。有机溶质转运蛋白(OST)是一种位于极性上皮细胞基底外侧膜的转运蛋白,其底物主要是胆汁酸和类固醇等阴离子有机分子。OST在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稳态合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OST由OSTα和OSTβ两条多肽链组成,转运过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胆汁的形成过程依赖胆汁合成、微管分泌和肠肝循环时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肠道和肝细胞表达的多种转运体进行肠肝循环,胆汁酸在肝脏合成,通过胆管分泌入肠腔,在回肠重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重新被肝脏摄取,仅少量胆汁酸进入体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摄取吸收是调节循环血液中胆汁酸水平的关键环节,肝细  相似文献   

13.
血清雌激素和黄体酮浓度的生理变化能否影响胆汁中类脂成分,目前尚有争论,因此作者测定年青妇女月经周期中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的变化,并重新估价其精确性。方法:胆汁取样:健康志愿者男5名,20~31岁;女10名,20~35岁。妇女不服激素类避孕药至少2月。标准饮食12小时后收集胆汁,每3~4天一次,一月中共8次。女性第一次胆汁在月经周期第2或第3天收集。志愿者每次吞入十二指肠管,顶端放于十二指肠第三部。按每公斤体重1 U胆囊收缩素静脉缓注后,从十二指肠抽取胆汁5管,每管3ml。最深的胆汁立即送实验室作胆固醇、总胆酸和磷脂分析,其余的胆汁在拔  相似文献   

14.
胆汁酸代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聂青和  张亚飞 《肝脏》2004,9(4):247-249
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为脂类物质(包括脂溶性维,卜素)的消化、吸收所必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肝胆汁酸代谢的变化.方法 3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糖尿病组20只,分别喂以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8 w后通过口服糖耐量实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证实是否产生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2型糖尿病.成膜大鼠继续用高脂饲料喂养4 w,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总胆管插管收集胆汁,股动脉采血,并留取部分肝组织.检测血生化指标,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和磷脂的浓度,RT-PCR检测胆汁酸代谢有关基因LXRα、CYP7A1、ABCG5和ABCG8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胆汁酸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体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胆汁中胆汁酸和胆固醇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磷脂含量也有一定增加(P<0.05),但胆汁酸和磷脂浓度总和与胆固醇浓度比值下降(P<0.01);糖尿病组LXRα、CYP7A1、ABCG5和ABCG8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状态下,肝胆汁酸合成增加,由肝细胞进入胆汁中的胆汁酸和胆固醇均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已知胆固醇结石患者在应用鹅去氧胆酸(简称CDCA)后,肝中HMG-CoA还原酶(简称HMG-CoAR,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及胆固醇7α-羟化酶(简写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活力均有降低。本文研究胆石症患者在CDCA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肝脏中此两酶的活力及胆汁中脂质(胆固醇、磷脂及胆汁酸)的变化,并与无胆石症的对照者相比较,探讨胆石症发病机制及CDCA溶胆石的机理。研究对象为12例无症状的胆囊透光结石及6例无胆石、无胃肠道病变的对照者。除1例病人是东方人之外,其余对象均系白人。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以正常的、既不限制胆固醇也不用高胆固醇的饮食,也不用任何可以改变胆汁中脂质的药物,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胆汁酸浓度增高,并有大量的胆汁酸排入尿中。近来又注意到,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和尿中含有一种新形式的结合胆汁酸,即硫酸化胆汁酸(Sulfated bile acid)。本文报道了在各种肝胆疾病患者的尿、血清及胆汁中硫酸化与非硫酸化胆汁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血清甘胆酸测定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甘胆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经一系列氧化、还原、脱羧等步骤合成胆汁酸后,再与甘氨酸结合而成,经胆管排泌至胆囊,进餐时随同胆汁排入小肠,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当肝脏功能受损时,  相似文献   

19.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acid ,UDCA)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的 ,八十年代起开始试用于临床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 ,其利胆、保护肝细胞 ,尤其是免疫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广泛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UDCA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是胆汁有机溶质的主要成分。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 ,胆固醇是其合成的前体。正常人胆汁含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由肝脏合成 ,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后者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  相似文献   

20.
小肠动力障碍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陵  董蕾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3):206-207,213
小肠动力障碍及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减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小肠动力障碍及MMC减弱间接地使胆汁中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浓度增高:DCA本身可以使肠转运减慢,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胆汁中DCA比例过高直接抑制胆囊运动;DCA增强胆汁中胆固醇分泌;DCA增加富含胆固醇的“泡”(vesicles)不稳定性,增强胆汁胆固醇结晶形成。胆汁中DCA浓度增高,胆汁酸减少,胆囊运动减弱,从而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