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儿童哮喘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哮喘患儿采用问卷调查、哮喘专家评估及简易肺功能(PEF%)测定,进行C-ACT可靠性评估;C.ACT与专家评估及PEF%与C-ACT评估之间的相关性;C-ACT得分在不同PEF%之间以及C-ACT得分在专家评估水平之间的比较;检测C-ACT的效标效度.结果整个样本C-ACT的7个项目Cronbach's(克隆巴赫)a系数为0.800 8;c-ACT与专家评估、PEF%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776 8;C-ACT得分在不同PEF%、专家评估水平的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ACT的效标效度测量结果显示出:按病情分为缓解、间歇、轻度、中度、重度5组,各组之间C-ACT及PEF%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T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C-ACT可在中国推广应用,可作为儿科哮喘专科医师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2月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哮喘患儿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11岁,平均(7.8±2.1)岁。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测定PEF%、FEV1%,并同时填写C-ACT。观察入选时和治疗1个月时、3个月结束时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ACT评分及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后1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28例(56%);治疗后3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42例(84%)。C-A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指标PEF%、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C-ACT评分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并在家进行治疗的学龄期哮喘患儿96例,其中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控制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并分析干预前、后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结果干预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前PEF%、FEV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干预后PEF%、FEV1%较常规组升高(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明显改善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减少急性发作,并增强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7例,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管理组39例,对照组38例,均进行哮喘防治知识教育,填写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并做肺功能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管理组每两周填写一次C-ACT,定期规律随访,C-ACT评分≤19分及时就诊;对照组未使用C-ACT监测病情变化,随诊不规律。两组入选患儿均在治疗6个月后再次填写C-ACT,同时做肺功能检查。记录6个月内急诊次数,缺勤天数,治疗费用。并进行哮喘控制评估。结果管理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C-ACT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得分与初诊时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管理组治疗后C-ACT测试得分以及管理前后得分增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管理前后肺功能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急诊次数、缺勤天数及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应用C-ACT可以为临床提供简单、有效,较准确的评估哮喘控制的方法,是改善哮喘管理质量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运动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探讨适合我国儿童哮喘管理的初步运动处方。方法112例7~14岁哮喘患儿随
机分为运动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运动组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运动处方,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试验持续4个月。
在入组后每日记录哮喘日记卡内容:早晚呼吸峰流、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β2受体激动剂使用频率、运动情况及及其过程中出现
哮喘相关症状情况。结果112例研究对象中,共107例完成试验。运动组日内PEF变异率自第13周开始持续低于对照组(P<
0.05);运动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及应急用药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哮喘患儿进行4个月每周3 d,每次持续20 min以上的运动有益于其儿童哮喘控制,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14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纽72例给予哮喘知识专门宣教,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按常规护理治疗。结果:管理组患儿哮喘发作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可长期控制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轻、中度患儿共60例,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喘息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有效率达93.3%。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有效率占66.7%,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哮喘可大大提高有效率,且可缩短病程,远期疗效明显,中医有望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为提高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控制哮喘发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儿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2纽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儿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SSDC)对哮喘患儿82例和健康对照儿童38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儿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唾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哮喘患儿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而SIgA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唾液中SIgA含量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和肺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循证医学证据证实RSV感染能导致反复的喘息和哮喘,是哮喘发病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哮喘的本质是慢性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自我管理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门诊哮喘患儿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教育组接受哮喘基本知识教育及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哮喘基本知识教育。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近1周症状记分、近1周β2-激动剂喷数、近1年急诊次数、误学天数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EF值、日间症状记分、夜间症状记分、误学天数、β2-激动剂喷数及近1年急诊次数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白三烯调节剂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三烯 (LT)调节剂 (受体拮抗剂和生物合成抑制剂 )在成人、儿童、甚至学龄前儿童哮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中均已证明是有效的 ,当然它们在现代哮喘管理指南中的地位有待发展。所以 ,回顾一下LT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从随机对照试验获得的LT调节剂的作用的证据 ,以便了解他们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可能作用是非常必要的。1 LT的生物化学特性LT是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 ,是通过花生四烯酸(AA)级联从膜磷脂释放出来。磷脂酶A2 的活化导致膜结合AA的释放 ,游离的AA可以通过环氧化酶(CO)被转化形成前列腺素类 (前列腺…  相似文献   

12.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儿童哮喘中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测定法检测95例(年龄≤3岁26例,>3岁69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及40例(年龄≤3岁11例,>3岁2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中的Cpn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 ①95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中,血清学检测符合Cpn急性感染诊断标准者13例(13.68%,13/95),其中≤3岁者3例(11.54%,3/26),>3岁者10例(14.49%,10/69),而对照组无一例为Cpn急性感染。哮喘组与对照组Cpn急性感染水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3岁者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组IgG抗体阳性率为52.63%(50/95),其中≤3岁者和>3岁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13/26)和53.62%(37/69);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为22.5%(9/40),其中≤3岁者和>3岁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和24.14%(7/29)。哮喘组Cpn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升高(IgG≥1∶16)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22.5%,P<0.01),>3岁者中哮喘组与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G≥1∶1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pn感染与小儿哮喘密切相关;哮喘的发作与Cpn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Cpn特异性IgG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峰流速仪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患儿的气道持续存在过敏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即使轻度哮喘或缓解期也存在改变[1].2002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患病率为0.5%~3.4%[2],全国至少有2000万的患儿.全世界有1.5亿哮喘患儿. 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而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e piratory flow,PEF)的日常监测是GINA方案(全球性哮喘防治建议global initiativefor asthma)中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PEF作为客观的肺功能简易指标,它可用于评价与监测哮喘轻重程度及治疗后病情的转归判断,是实现哮喘病人家庭自我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舒在儿童哮喘GINA方案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吸舒+定量雾剂方法,对128例儿童哮喘(年龄〈5岁)进行追踪观察,定期复诊,疗效判定。结果经追踪观察,定期复诊,128例患儿中有9例脱管,临床控制93例,显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98.3%。结论采用吸舒+定量雾剂方法,对128例儿童哮喘(年龄〈5岁)进行吸入疗法,疗效确切,患儿依从性好,经济方便,吸药技术要求简单,有利于提高吸入疗法的普及率,更好的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轻中度哮喘患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轻度及22例中度哮喘患儿分别在初诊、1个月及3个月复诊时进行C-ACT及肺功能检测,记录每次C-ACT得分、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和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分析两组患儿C-ACT分值、FEVl%、PEF%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儿C-ACT得分、FEV1%及PEF%值均有显著升高。C-ACT得分与PEF%、FEV1%存在相关性(r=0.363和0.348,均P<0.05);在轻度组中,C-ACT得分与PEF%、FEV1%呈正相关(r=0.738和0.545,均P<0.05),与PEF%的相关性更显著;而在中度组中,C-ACT得分与PEF%、FEV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ACT能动态反映出哮喘的控制水平,且与中度哮喘患儿相比,其在轻度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系统护理指导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 ,吸入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吸入治疗的效果与个体依从性及吸入方法的正确性密切相关 ,因此吸入治疗过程中的系统护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系统护理指导的作用 ,我们对 2 50例哮喘儿童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50例哮喘儿童均来自本院儿童哮喘宣传中心 ,男 1 67例 ,女 83例 ;年龄 1 .5~ 1 4 .0岁 ,平均 7.8岁。依据哮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 4级。Ⅰ级 :发作次数每周少于 1次 ,发作间歇无症状 ;Ⅱ级 :发作次数每周多于 1次 ,每日少于 1次 ,PEF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EF监测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住院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对哮喘防治知识了解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 ,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对每日进行PEF监测 ,90 %的患者及其父母缺乏认识和重视。结论 :PEF作为客观的肺功能简易指标 ,可用于监测与评价哮喘轻重程度 ,对降低哮喘发作的次数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哮喘家庭自我管理的依据。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有关PEF监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儿童哮喘发作期 42例、缓解期 35例及正常对照组 2 0例血清TNF -α水平。结果表明 :哮喘急性发作期TNF-α值明显增高 ,至缓解期明显下降 ;使用激素组较未用激素组下降更显著 ,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提示TNF -α参与哮喘发病 ,并在慢性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悦虹 《中外医疗》2014,33(1):150-151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该院就诊进行哮喘治疗的100例5~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使用自行设计的哮喘儿童居家自我护理问卷,评估患儿居家护理行为水平,并观察患儿近1个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等方面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在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检测行为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定期举办哮喘学习班在哮喘病儿治疗中的作用。②方法 240例哮喘病儿按初诊时是否参加哮喘学习班分为哮喘学习班组(观察组)、未参加学习班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初诊4周时吸药方法的正确性,8周时药物治疗依从性及24周时疗效。③结果 观察组吸药方法的正确率、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总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77~25.88,P〈0.01)。④结论 定期为哮喘病儿及其家长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