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和血管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多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尤其在心脏手术后.亦可发生于无心脏病变的正常人.病原微生物最常见为细菌,其他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表面形成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栓。其特征性病变是赘生物形成,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入血繁殖,并在心瓣膜、心内膜或大动脉内膜上侵蚀生长,与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及坏死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样突出物。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而单独侵犯肺动脉者更为少见,占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的2%。现报道我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肺动脉瓣赘生物患儿一例。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炎症,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致病原以细菌、真菌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肿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瓣膜或腱索或大动脉内膜并伴赘生物形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基本病变为心内膜炎症,形成赘生物,主要侵犯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也可发生在其他有病变的瓣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和血管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结论:早期治疗;根据病原选用杀菌药物,或抑菌药与杀菌药联合应用;剂量要足,疗程长,一般4~6周或更长。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行播散于全身组织、血管.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根据发病的情况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后者远较前者多见.两者在基础病变、致病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病可见任何年龄,尤以成年男性为多发.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 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 的炎症.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当心内膜炎的 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 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 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感染.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的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应做好如下护理  相似文献   

10.
纱球在脑出血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154-154
口腔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其内部环境特别适合病原微生物的寄居和繁殖.正常人因其自身的自洁活动能有效清除口腔病原微生物,因而很少引起严重感染.当机体患病时,尤其是重症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机体的自洁活动减少,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继而引起呼吸道甚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膜导致的感染,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较为少见,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本文报道1例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病例,其经积极抗感染及外科手术治疗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不断面临着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入侵.目前认为天然免疫系统是对抗病原性损伤的第一道防线,能识别引起细胞损伤的微生物,及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对"无害"的微生物则视为"共生体"而产生免疫耐受.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就是这类天然免疫系统的效应分子,能够与微生物膜接触,溶解细胞,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代之以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而将IE分成四类:①自身瓣膜IE;②人工瓣膜IE (PVE) (瓣膜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者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1年之后发生者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③右心IE;④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提取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Steinman等首次从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因其表面有许多伪足样或树状突起而得名。DC被称为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重要“哨兵”,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DC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感染与我国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千姿百态的微生物中有些对人体有益,有些则能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后被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将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染。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从患者血液及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心肌炎的病原只能是中度或低度相关,从心肌中分离到病毒的阳性率很低,仅见于少数病例。国外目前采用经导管取得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或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病毒RNA或DNA。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安贞医院合作,对1例病原不清的7岁女性心肌炎患者经导管心内膜心肌活检取材,制备8μm厚的冰冻切片。用〔~3H〕标记的柯萨奇B_3病毒(coxsackie virus B_3,CVB_3)cDNA全核苷酸序列核酸探针与活检心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心脏内膜表面发生的微生物感染状态,感染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内膜壁,有极强的破坏性、致残性。笔者就IE的易患因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发生于心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直接感染心内膜或心脏瓣膜而引起的炎症,可累及心脏的瓣膜、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室壁内膜,其人群发病率约为3~10人/10万人[1~2].IE的典型表现为赘生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传染病总的形势是,经典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些过去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的病原性微生物重新抬头,新的病原性微生物不断出现,人类和病原性微生物的较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需要卫生防控部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消毒剂危害及其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建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87-1088
消毒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切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种方法,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消灭所有的微生物,只是要求将有害的微生物降低到无害的程度。消毒剂既然能够破坏微生物,对人体就有一定毒性,也会产生一定危害。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既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又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消毒剂。如果对其特点认识不足,就可能有的达不到消毒目的,有的虽然消灭了病原微生物,但对人体造成了伤害,带来新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消毒剂的危害、常用消毒方法及正确使用消毒剂,科学合理进行消毒对家庭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