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成分的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对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成分输血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输血新技术。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已达80~90%,我国1990年65个血站统计,1989年临床使用血液成分平均为19.8%。近5年来,我市各医院使用血液成分的比例均在65%以上。在外科手术中已得到普及。笔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泸州市人民医院2009~2012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已达到三级医院规定标准,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是使用最普及的血液成分,除2011年以外临床用血都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严格按照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安全标准执行,严格控制输血适应症,能有效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儿科近年来血液病人的成分输血分析,了解儿科成分输血是否存在合理性。方法 分析儿科2000-2005年血液病人年度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的比例。结果 儿科血液病人用血量为红细胞用量最多呈逐年上升,全血、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 儿科血液病人成分输血率平均75%以上,达到部颁标准;2004-2005年成分输血率89.97%,接近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掌握赤峰地区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为血站的血液采集及血液成分制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赤峰市2003—2007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红十字会血站对血液的外观检查制定了《血液外观检查参考手册》,详细介绍了血液外观检查可能遇到的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对我国的血液外观检查有所助益。1背景很多情况可能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质量、特性、纯度和效价,这将导致血液对输血者不安全或者在外观上不被顾客接受。热、冷、处理不当、污染物、制备过失、献血者疾病以及其他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血液成分不适合输血。一些情况能够导致不安全的输血,或者引起医院工作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质疑血液安全,这些情况包括溶血、脂血、黄疸、颗粒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该院过去三年成分输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用血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 成分输血使用量逐年增加,以红细胞、血浆为主,血浆的应用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该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99.9%),但是临床血浆的滥用情况应该得到进一步遏制,仍需继续加强对成分输血的监督管理,强调血小板和冷沉淀的配合使用,以便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9.
谭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91-1993
目的科学合理输血,节约血源,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对用血科室5年来输血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并与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及先进国家成分输血的情况对比。结果成分输血率均在97.0%以上,超过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与先进国家相当;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率为33.8%~58.7%,高于先进国家。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管理,降低新鲜冷冻血浆使用率,防止冷冻血浆滥用,实现真正的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血液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我国输血事业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用血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成分输血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推行成分输血显著地节约了血资源,增加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下面将我院1996~1999年的输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引起同行对输血统计的重视,力求把成分输血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输血材料研究的深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逐渐减少,人们对输血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医用生物材料与血液间接或直接接触,将对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浆蛋白等成分发生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血栓形成、溶血、补体系统激活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改变.医疗器械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是医用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介绍输血技术的研究进展,自身输血为何能得到广泛应用,进而阐述了3种自身输血方法的涵义,各种输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对2013-2014年本血站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血液制品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013-2014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制备了285673.75U的血液制品,总报废的7 798U血液成分制品中,脂血和溶血引起的报废最高(报废率分别为7.78%和2.37%)。结论征询体检、初筛、采集、贮存运输、成分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能造成血液的不必要浪费,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减少脂浆的报废率;尽可能地缩短过滤前的血液存放时间,及时过滤,最大化的保证血液成分的合格率,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1年渭南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输血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抽取渭南市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00名临床医生,采取统一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临床医生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掌握,成分输血知识了解情况,以及输血新业务、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77%的临床医生认为输血治疗重要;50%的临床医生做出输血决定的依据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5%的临床医生了解血液成分的种类和适应征;63%的临床医生了解输血免疫不良反应,58%的临床医生了解输血非免疫不良反应;65%以上的医生愿意接受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渭南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内容了解、掌握程度不够,对血液成分的种类、适应征和输血相关新理论新技术的了解尚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生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4年开始,伴随临床医疗需求大幅增长和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与科学合理用血,荆州市临床用血发生了重大转变,成分输血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选择。我们对本市2004~2009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尝试借助既往数据构建血液及血液成分用量拟合曲线,用以预测下1年度各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探讨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2009~2010年8 532例接受输注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532次输血治疗中共有121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其中机采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为3.55%,冷沉淀1.83%,悬浮红细胞1.73%,血浆0.9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发生率为1.15%,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发生率为0.79%,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根据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临床用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推进成分输血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成分输血率、内外科使用成分血的量、贮存式自身输血开展情况及各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全血用血量逐年下降,总用血量和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由2002年的60.29%上升到2006年99.04%,其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显著,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长也较为明显;2006年内科和外科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36%和98.86%,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0.33%和44.4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和过敏反应是主要的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率较高的血液成分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白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未发生NHFTR和过敏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依据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见输血不顺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房县人民医院输血科处理的136例输血不顺畅病例,分析发生原因和对策。结果 136例输血不顺畅病例中,血液及成分性质造成的10例,采血、输血技术操作规范造成的119例,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7例;其中全血86例,血液成分50例。结论规范输血管理及采、输血操作,推广成分输血,可减少血液输注不顺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制备冷沉淀、机采浓缩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 ,对确诊的 7名DIC出血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根据病人的出血情况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成分和肝素 ,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经成分输血抢救 ,7名病人的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 ,除 1例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于肾衰外 ,6例均获得良好疗效 ,有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 ,为其它治疗措施提供时机  相似文献   

19.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血液资源的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卫生部在2000年就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了临床输血适应症以及成分输血的重大意义。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足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1血液保存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全血是由液态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离开机体的血液循环,将会发生“保存损害”,由于所有的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因此全血保存一般指红细胞保存。对其他成分没有保护作用。不同的保存液,其保存期限有所…  相似文献   

20.
2003~2010年都江堰市成分输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分析,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对2003~2010年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我市及各医疗机构全血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成分输血比率高达98.4%,其中三级医院居首为99.3%,二级及其他医疗机构2006年起成分输血比例呈明显逐年上升态势,2009,2010年血浆用量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284.2%、117.1%,血小板和冷沉淀2种成分使用量相对较少。结论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