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血栓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磷脂抗体(APA)与抗磷脂血栓综合征(APL-T)的发生密切相关,但APA引起APT-T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APA通过抑制蛋白C(PC)途径,引起获得抗活化蛋白C现象进而导致血栓的研究受到关注。本主要将抗磷脂血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活化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是迄今所知引起静脉血栓形成(VT)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如Leiden突变)引起APCR外,尚存在获得性APCR。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在获得性APCR的研究中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将获得性APCR与APA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阳性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该院就诊并进行APA检测的2 3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PA阴性患者1 828例(APA阴性组),至少1项APA阳性(ACA为中高滴度阳性)患者554例(APA阳性组)。APA阳性组中最终仅42例被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患者(APS患者)。采用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法和硅土凝固时间(SCT)法进行检测狼疮抗凝物(LAC),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结果 APA阳性组LAC、aβ2GPI、ACA阳性率分别为52.3%、58.3%、17.0%;APA阳性组性别比及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AP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S患者中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73.8%、26.2%,LAC、aβ2GPI、ACA阳性率分别为95.2%、76.2%、42.9%,DRVVT法、SCT法及两者联合检测LAC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9%和78.6%。结论抗磷脂抗体阳性是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APS血栓事件以动脉血栓为主,LAC检测对APS的诊断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指一组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及(或)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征候群,并伴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PA)阳性,亦称抗磷脂血栓综合征(APL-T).其临床症状及表现较复杂,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竹林 《临床荟萃》1991,6(7):318-321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A),包括狼疮抗凝物质(LA)和抗心磷脂(ACL).随着研究的深入,对APLA的临床意义获得了较多的认识,发现静脉和动脉血栓、神经精神症状、血小板减少,反复流产等临床表现与APLA密切相关,并提出血清中具有APLA的患者伴静脉和/或动脉血栓、血小板减少等表现者称抗磷脂综合征(APS).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APS作一综述.一、APLA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磷脂蛋白抗体(APA)、活化蛋白C抵抗(APCR)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DVT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ACA(IgG,IgM,IgA),APTT法检测LA,APTT+/-APC法检测APCR。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FV Leiden变异。结果DVT组患者APA、APCR的总阳性率分别为3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APA阳性组APCR阳性率(8.82%)明显高于APA阴性组(1.51%),4例APCR阳性患者均未检测到FV Leiden突变。4例APCR阳性患者中有3例APA阳性。并能被血小板磷脂纠正。结论抗磷脂抗体、活化蛋白C抵抗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抗磷脂蛋白抗体及其产生获得性APCR是高凝状态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 ,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 ,包括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胆固醇 ,磷脂酰乙醇胺等。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syndrome ,APS) ,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APS患者血中检出aP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根据一些aP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 ,采用心磷脂包…  相似文献   

8.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以反复发生动脉、静脉血栓和(或)习惯性流产为临床表现,伴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PA)或抗β2-糖蛋白I(β2-glycoprotein I,β2GPI)抗体阳性,累及多系统的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血栓是APS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抗凝血酶原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栓和反复流产。低亲和力的抗凝血酶原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存在一定的联系。抗凝血酶原抗体检测标准化将有助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包文礼 《护理研究》2013,(23):2510-251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和(或)习惯性流产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抗磷脂抗体(APA)和抗β2Ⅰ糖蛋白(β2GPI)抗体阳性[1]。部分病人起病突然,出血量大,或全身多器官迅速栓塞,甚至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早正确的诊断,及时用药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对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常继发于其他  相似文献   

11.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PL)是一种容易引起高凝状态和许多临床表现的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原因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临床上把与之相关的一组症状称为抗磷脂综合征。对于不明原因的血栓形成者,应考虑aPL存在的可能性。aPL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调节蛋白对蛋白C的活化、抑制抗凝血酶Ⅲ活性、通过对纤溶系统的影响以及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等引起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抗凝血酶原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栓和反复流产。低亲和力的抗凝血酶原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存在一定的联系。抗凝血酶原抗体检测标准化将有助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赵宇  杨莉莉  董玉芳  邵会全 《疼痛》1999,7(2):61-62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I,)是抗磷脂抗体(am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的主要成分,是存在循环系统中的自身抗体,它通过免疫介导在体内产生促凝血作用,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病、无菌性心内膜炎、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血栓等。ACL激发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已引起国内外学的重视,并有此方面的报道。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抗磷脂抗体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7例脑梗死(C I)患者和82例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A-IgG、IgM、IgA,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狼疮抗凝物法(PTT-LA)筛选狼疮抗凝物(LA)。结果C I组血清中ACAIgG、IgM、IgA以及L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组(P<0.05);C I组总APA阳性率(25.5%)显著高于NC组(4.9%),P<0.01;多灶性C I组APA的阳性率(36.5%)明显高于单灶性C I组(15.7%),P<0.05;在40例APA阳性脑梗死的病因分析中,≤50岁C I组单纯APA阳性率(58.3%)显著高于>50岁C I组单纯APA阳性率(14.3%),P<0.05;女性C I组与男性C I组之间AP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脑梗死患者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的本质仍不清楚,但大多学认为是一组酸性磷脂的异质性自身抗体的总称.它包括狼疮抗凝因子(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两大类,抗磷脂酸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抗磷脂酰胆碱抗体、抗磷脂酰肌醇抗体等均可归于这两大类中.  相似文献   

17.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栓性疾病。APS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内血栓形成,并导致相应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异常。临床上以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孕妇习惯性流产或早产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发现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或)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等自身抗体为特征。这类自身抗体统称为抗磷脂抗体(APA),是APS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珂  王翠香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50-850
抗磷脂综合征 (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 (APL抗体 )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 ,包括狼疮抗凝物 (LA)、抗心磷脂抗体 (ACL抗体 )、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  相似文献   

19.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PS)是以多发性动、静脉栓塞、习惯性流产、肺动脉高压和血小板减少等多样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此综合征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 (APL) ,最初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红斑狼疮等病例发现 ,但此后的研究和病例报告证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患者也可患此综合征 ,称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本征部分病例可发生迅速进展的多脏器血栓形成的急剧型 ,预后不良。因此 ,早期正确的诊断 ,及时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结合病例对APS的有关问题及护理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 :女 ,38岁。因鼻衄、…  相似文献   

20.
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组异质性抗体,是抗磷脂抗体(APA)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综述了ACA的免疫学特性、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