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处方组分、制备工艺、药物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质量评价指标。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为一种新型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固体辅料或采用包衣技术制备缓控释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伟男  孙佳琳  王锐 《中国药房》2014,(37):3528-3532
目的:介绍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方法:以"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等的中、英文词汇为关键词,组合查询Elsevier数据库中1995-2013年相关文献并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文献37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通过对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定义及特点、结构及形成机制,处方组成、处方筛选及优化、制备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阐述,发现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分散能力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自乳化脂质混悬剂和自乳化复方制剂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基于自乳化技术的新剂型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国外文献报道,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对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组成和质量评价作一介绍,重点对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结论: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期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形成机制、处方组成、体外质量评价及其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对亲脂性和水难溶性的药物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型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5.
苏卫  陈鹰  董少华  胡晓  胡静波 《中国药房》2012,(45):4308-4310
目的:了解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组成、固化技术及近年来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应用新进展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显著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载体。但是对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型固体载体研究、固体载体筛选方法以及其对药物体内外性质的影响、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制剂的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6.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周庆辉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1,25(3):134-138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对于亲脂性和难溶性药物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新型载体系统。本文综述了自乳化药物的传递系统的物化生物药剂学特性和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该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S技术提供相关参考。结论固体自微乳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兼顾了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自乳化释药系统组成、基本概念、自乳化机制、SEDDS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在国内外的专利、SEDDS的处方设计等方面出发,总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自乳化传递系统的发展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固体自微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具有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通过设计不同的辅料处方和包衣技术,可以控制药物释放使其具有靶向性,来达到不同的给药目的。固体自微乳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研究意义。本文对固体自微乳载体、固化技术、固体自微乳新制剂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提高水难溶性药物释放的固体自微乳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吸收机制、组成、影响因素及其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显著地提高难溶性或亲脂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改善难溶性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药剂学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的介绍,并阐述2种技术联合开发难溶性药物新剂型的优势,说明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作为液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提高或者替代,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业生产,提高稳定性与患者耐受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优化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优化方法和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优化方法有(伪)三元相图法、正交设计法、响应面优化法、D-优化法、定量构效关系法、高通量处方筛选法等。结论:在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中,可根据考察的因素和指标,选择合适的处方优化方法进行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3.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是克服某些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制剂困难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自乳化系统的组成、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其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在给药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卡维地洛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固体自微乳化硬胶囊。方法考察了卡维地洛在各种基质中的溶解度,绘制三元相图用来确定Gelucire 44/14-Lutrol F68-Transcutol P及Tefose 63-Lutrol F68-Transcutol P两种三元系统的有效自乳化和自微乳化区域。优选Gelucire 44/14-Lutrol F68-Transcutol P系统制备了自微乳化硬胶囊,对其粒径分布,ζ-电位及体外溶出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自制自微乳化硬胶囊能够显著地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速率。结论自制卡维地洛固体自微乳化硬胶囊有希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鹰  陈戈  覃贝 《中国药师》2010,13(6):776-780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体外特性.方法:以自乳化辅料和泊洛沙姆188(F68)为栽体制备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自乳化辅料及用量、不同制备方法、投药量和溶出介质对自乳化固体分散体溶出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与普通固体分散体(F1)相比,自乳化固体分散体(F8)的溶出度显著提高,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自乳化辅料的种类、用量的不同对药物溶出有显著差异;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好于熔融法;投药量和介质的不同对溶出也有一定影响.结论:与普通固体分散体相比,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能进一步提高长春西汀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是克服某些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制剂困难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自乳化系统的组成、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其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在给药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廖九中  张建  崔升淼 《中国药房》2012,(19):1757-1759
目的:优化大豆苷元固体自乳化制剂的处方。方法:通过处方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程度和乳化时间为指标,确定乳化剂、油相和助乳化剂种类;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平均粒径与Zeta电位为指标,优选最佳自乳化处方;以β-环糊精为吸附材料,制备大豆苷元固体自乳化制剂,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和X-射线衍射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优化后的处方为大豆苷元:吐温8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油酸乙酯:β-环糊精=9.4:54.2:20.1:25.7:437.6。DSC和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在载体中以无定形或分子形式存在。大豆苷元固体自乳化制剂45min溶出度达85%以上。结论: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提高大豆苷元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注射用葫芦素B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进行处方优化。方法在注射级辅料中筛选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根据空白假三元相图和粒径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m(油酸乙酯)∶m(Cremophor RH)∶m(乙醇)=30∶55∶15,其中药物含量的质量分数为1%。结论可按照最佳处方组成制备注射用葫芦素B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9.
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是由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外观均一透明,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在环境温度及温和搅拌的条件下,遇水自微乳化成水包油(O/W)型、粒径小于100nm的乳剂。它可将某些疏水性、吸收较差的药物制成口服液体或固体(软胶囊)制剂,除了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外,还可拓宽药物的使用人群(如儿童、难以吞咽的患者等),易于工业化生产,是一种理想的给药剂型,因此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自乳化释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莉  王东凯 《黑龙江医药》2004,17(4):299-301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是克服某些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制剂吸收困难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从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基本概念、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出发,对其在药学方面应用的特殊及质量要求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