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根据位于人类Y染色体短臂的性别决定区SRY基因的序列。人工合成一对引物。以正常男、女性白细胞DNA为对照,以PCR技术体外扩增了16例绒毛DNA样本,结果有9例出现Y特异性扩增带,余为阴性,说明这9例为男性胎儿,另7例为女性胎儿,用扩增性别决定基因的方法作产前性别测定,在临床上可用于x连锁遗传病的辅助诊断和性异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7名孕妇(妊娠8~24周)的外周血细胞中制备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睾丸决定因子基因(SRY基因),进行胎儿的产前性别诊断研究。男性胎儿,可扩增出SRY基因特异的336bp片段;女性胎儿,无此片段。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性连锁遗传病的产前性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探讨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能性,对18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并对所富集的细胞经提取DNA后进行人Y染色体特异DNAPCR扩增以判定胎儿性别。结果13例胎儿性别诊断准确。提示引技术可作为无创伤方法用于X的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探讨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能性。对18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并对所富集的细胞经提取DNA后进行人Y染色体特异DNAPCR扩增以判定胎儿性别。结果13例胎儿性别诊断准确。提示此技术可作为无创伤方法用于X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用PCR技术对3例保存3年半的血痕及新鲜毛发标本进行性别鉴定,其方法是从陈旧血痕及新鲜毛发标本中提取DNA,用蛋白酶K进行消化,然后用两组引起Y1.1与Y1.2和Aul9.1、Aul9.2及国产FD耐热DNA聚合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NA,电泳分析Y及Aul重复序列,从而判断血痕及毛发性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技术,对50例胎儿组织DNA进行了Y染色体物 的SRY基因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250bp。结果显示:32例早孕绒毛DNA中,有17例扩增出特异性片段,15例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有、无特异片段比例为1.133:1,接近胎儿自然出生性别之比;  相似文献   

7.
46,XY性反转综合征的分子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3例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了SRY基因扩增。结果表明,例1SRY基因缺失,例2、例3存在SRY基因,进一步证明SRY基因作为性别决定基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性反转综合征病因的多样性和性别决定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非侵入性的对X性连锁遗传性疾病胎儿的早期产前性别鉴定方法,我们采用了巢式PCR方法来扩增孕妇外周血中男性胎儿的Y染色体特异序列,并与新生儿出生性别相对照。44例孕妇中22例分娩男性婴儿.其中19例扩增出Y特异片段,阳性检出率为86.4%(19/22).其余22例分娩女性婴儿,其中无一例出现Y特异扩增带,结果提示用巢式PCR方法可快速判断胎儿性别,使临床上无伤性产前检查X性连锁遗传性疾病的胎儿性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SRY基因编码区1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进行基因组DNA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银染显色,探讨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n,Y,SRY)对性发育异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 5例患者中,2例46,XX男性显示与男性的特异扩增带;3例46,XY女性中,2例无男性特异扩增带,1例显示SRY基因片段扩增,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与正常男性扩增片段相同的单链泳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孕妇宫腔内存在滋养细胞的理论,寻找一种非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5例孕6~12周孕周初产妇宫腔胎儿脱落细胞的DNA进行特异扩增,扩增的基因为Y染色体短臂单拷贝基因片段(DYS14)。扩增片段的大小为239bp。结果:8例妊娠男性胎儿中7例出现特异扩增带,检出率为87.5%。7例妊娠女性胎儿未出现扩增带,无假阳性。本次研究的符合率为93.3%。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宫腔滋养细胞D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孕早期宫腔冲洗作为非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一种取材方法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人bit1 cDN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小红  吴元明  王哲  王文勇  黄高昇 《医学争鸣》2004,25(24):2251-2253
目的: 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bit1 cDNA基因. 方法: 从新鲜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成单链cDNA, 以此为模板扩增出人bit1 cDN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UC19中,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中进行表达. 结果: 利用所设计的引物扩增出完整的人bit1 cDNA基因.以大肠杆菌为宿主在IPTG的诱导下获得表达,激光薄层扫描显示表达蛋白占总蛋白的40.6%. 结论: 获得了人bit1 cDNA基因及其原核表达产物,对研究人Bit1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人脑基因组DNA获取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c-3,NT-3)基因,并对该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方法: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人脑基因组DNA,根据人的神经营养素-3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人NT-3基因,DNA序列分析NT-3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377bp,该基因序列为编码神经营养素-3的序列。结论:采用PCR获取NT-3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编码mdr1基因的启动子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用PCR技术扩增出人类mdr1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亚克隆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pGEM-T载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enhancer载体中,并确定扩增DNA的序列.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扩增mdr1启动子序列正确.结论成功克隆了mdr1启动子,为下一步对多耐药性卵巢癌进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获得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分泌型基因片段。方法:合成含信号肽的上游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人分泌型内皮抑素基因,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将其重组入PGEM-T载体,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经Genbank分析证实,所获得的645bp基因片段序列属于信号肽及人内皮抑素功能区段基因,翻译为蛋白质序列正确。结论:本研究为应用内皮抑素基因进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人基因组中克隆SOD2基因的启动子并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进行基因测序鉴定。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出人SOD2基因启动子片段后,将其插入到pGL3-basic载体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上游,将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片段的凝胶电泳分析和DNA测序以确定插入位置和序列的正确性。结果:双酶切反应和测序结果显示SOD2基因启动子插入的位置和序列是正确的。结论:成功克隆了SOD2基因启动子,为后续SOD2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因诊断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引起了关于维护人类价值和尊严、保护隐私权等一系列伦理问题的关注。遵循正确的伦理教育原则,对基因技术人员和医学生进行科学的伦理教育,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该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21世纪生命伦理学面临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含有cdx2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胃上皮细胞系中表达。方法:从人结肠上皮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获得全长人cdx2基因的c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亚克隆入pcDNA3.1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x2。使用脂质体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入人胃上皮细胞GES-1中,RT-PCR证明该细胞中出现人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显示靶基因cdx2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RT-PCR证实转染的人胃上皮细胞中有人cdx2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cdx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P15抑癌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采用PCR-SSCP对35例人原发性肝癌、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白细胞中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p15抑癌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采用PCR-SSCP对35例人原发性肝癌、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白细胞中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除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发现迁移率异常的SSCP区带外,其余肝癌及癌旁组织未见异常SSCP区带。对该例异常SSCP区带DNA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显示为345bp野生型的p15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由此提示:人原发性肝癌中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发生率很低或没有突变。  相似文献   

20.
姜鑫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18-119,121
人类基因组图谱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后,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成为疾病诊治领域的热点前沿技术。英国、美国相继诞.生了通过基因筛选技术孕育的筛除了某种致病基因的婴儿,一时间基因筛选技术的讨论十分激烈。这究竟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希望,还是给人类带来毁灭的灾祸?是应当全面取缔,还是科学利用?围绕基因筛选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