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3.
脑瘫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有人认为早产儿脑损伤是低出生体重儿发展成脑瘫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脑损伤依神经病理学可分为: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脑室周围白质区出血及梗死(periventricular hemorrhage or infarction,PVH)、晚期的脑室扩张(ventriculomeglay);②非脑实质区的出血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脉络丛出血等;③其它部位损伤,如小脑、基底、脑干出血等[1].其中早产儿WMD被认为是脑瘫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存在WMD者发生脑瘫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2].因此对早产儿发生WMD的高危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早产儿WMD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弥漫性白质损害的小儿,在多数病例超声显示的异常回声是可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脑血流特点及其与脑白质损伤的关系,探讨检测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监测75例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强度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75例早产儿发生脑白质回声增强(PVE)57例,占76%,其中Ⅰ度41例,Ⅱ度10例,Ⅲ度6例。早产儿脑白质回声增强程度与胎龄有关,与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等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特征性声像改变随胎龄增长改善,监测脑血流参数尚不能预测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1997年12月至2010年11月6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MR/不同成像序列所显示脑白质损伤病灶数目分别为:DWI显示727个,F1AIR显示126个,T1WI显示96个,T2WI显示58个。侧脑室周围不同部位脑白质区病灶形态分布:簇状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后脚附近脑白质最多(18例);线状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及室管膜下区域;分别显示为10例,7例;斑片状病灶以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分布相对较多,分别为22例,19例。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在脑内的表现形式有脑室周围一脑出血(IVH)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1例,SAH+IVH3例,以〈32周居多;有侧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和软化囊变等形式占51例(51/66)。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是一个动态病理过程,病理基础决定MRI表现,MRI表现可作为损伤程度及临床,病理转归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住院早产儿头颅磁共振的检查资料.结果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62.8%,以出血性病灶中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白质损伤最为多见.本组80例患儿中,DWI扫描系列对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为97.50%(78/80),T1WI和T2WI扫描系列对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63.75%(51/80)、30.00%(24/80).DWI扫描系列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1WI和T2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检查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弥散性高信号、点状白质病变和脑室扩张与神经功能发育的关系以及对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0年2月,92例早产儿(胎龄32周)纳入本研究。临床随访时间为2岁,临床随访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精神和发育评估(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在母亲末次月经年龄40-44周期间进行磁共振成象发现90.7%的婴儿存在弥散性高信号。母亲末次月经年龄超过50周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成象未发现弥散性高信号。弥散性高信号与神经功能发育不存在相关性。点状白质病变与精神发育迟缓(P =0.03)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P =0.002),运动迟缓(P =0.003),脑瘫(p =0.02)显著相关。脑室扩张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P =0.04),运动迟缓(P =0.03),脑瘫(P =0.04)显著相关。结论:弥散性高信号与神经功能发育无关,但点状白质病变和脑室扩张与神经功能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弥散性高信号不应该被视为白质受损的一部分,而是与早产儿发育相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延迟及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发生脑瘫。脑白质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头颅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近年来,实验室检查及脑功能性检查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做出诊断,对其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0)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形式,存活者常伴有脑瘫、认知障碍、行为缺陷及轻度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缺乏特异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来,脑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细胞因子可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早产儿脑白质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各种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致残率,以及防止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80例,各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根据其超声检查结果分组,研究组(40例<7 d超声检查颅脑显示脑白质病变者),对照组(40例<7 d超声检查颅脑显示为阴性者),各研讨对象均在出生后1周、2周、3周、4周时接受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脑室旁白质软化(VVL)的临床诊断方法,并提出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30例PV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VL多发生于早产儿(占80%),缺氧缺血性脑病占10%,新生儿宫内感染占10%。诊断时间在出生后2-3周左右,主要通过头颅B超检查、病史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结论对有可能发生脑室旁白质病变的早产儿,应常规性地进行头颅B超的筛查和监测。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早期干预,干预方式主要为早期静点神经节苷酯和胞二磷胆硷以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脑白质损伤(WMD)早产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确诊为WMD的46例早产儿行脑电图检查。结果46例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中PVEⅠ度21例,PVEⅡ度11例,PVEⅢ度14例。脑室旁白质一过性病变28例,脑室旁白质持续性病变18例。脑白质损伤不同程度的各组之间脑电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H=21.48,P〈0.01)。随诊脑白质损伤为一过性病变与持续性病变组脑电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u=14.02,P〈0.01)。结论脑电图能正确反映WMD病儿的脑功能状态,对WMD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基本始发致病因素为缺血和炎症,并激活两个共同的下游机制:兴奋毒性和自由基攻击,导致易感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pre-OLs)死亡。早产儿脑白质的发育特点包括脑白质易缺血、小胶质细胞密度高决定了其对缺氧缺血和感染或炎症的易感性,而少突胶质细胞具有对兴奋毒性和自由基攻击的高度易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4年7月~2021年2月发病4.5h以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合并有脑室旁白质病变(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 PWMLs)或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 DWMLs)的前循环AIS患者129例。根据Fazekas评分量表评分分为PWMLs组(2~3分)和DWMLs组(2~3分)。根据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部位WMLs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PWMLs组与DWMLs组在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WMLs组脑卒中复发比例、预后不良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DWMLs组(P均<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溶栓前血糖(P=0.028),血同型半胱氨酸(P=0.001)、溶栓前NIHSS评分(P<0.001)、TOAST分型(P=0.038)、WMLs部位(P=0.025)、脑卒中复发比例(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PWMLs较DWMLs(OR=8.92,P=0.037)溶栓前NIHSS评分(OR=1.67,P<0.001)、脑卒中复发(OR=19.97,P=0.003)是前循环AIS静脉溶栓90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有PWMLs的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更高,发病后90天神经功能恢复更差。与DWMLs比较,PWMLs能够更好地预测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刘德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5-21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126例为观察组,正常早产儿88例为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仪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情况及检查结果;对胎龄、出生方式、机械通气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性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Apgar评分、妊娠期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分娩方式、血糖、心肌酶谱、CRP、白蛋白、低体温、出生后感染、窒息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脑白质损伤患儿中,有103例局部性病变,T1呈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伴有T2低信号;23例为弥漫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T1或T2低信号或无明显变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则无明显变化,出生两周后检测其中脑白质损伤I级48例,II级41例,III级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后感染、胎龄、CRP水平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以及出生后感染是重度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DWI能够早期检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胎龄低以及出生后感染对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分析109例脑白质疏松(LA)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表明LA与年龄和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病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MRI表现主要为T2像上的高信号,通常呈基本对称的斑片状或弥散性分布。MRI可早期发现该病,并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