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检出225株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鉴定、β-内酰胺酶(BLs)检测、标准筛选、双纸片法进行确证及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26株,主要分布于高于科11株(42.3%)、神经内科7株(26.9%)、呼吸内科4株(15.4%)、心胸泌尿外科3株(11.5%);药敏实验结果除对亚胺培南、舒普深未产生耐药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其中9种耐药率为100%。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陈平南 《右江医学》2000,28(3):194-196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LBL)及其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用药 ,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 144株肠杆菌科细菌 ,共检出 5 3株产ESBL菌 ,其中埃希氏菌 2 3株 ,克雷伯氏菌 2 1株 ,其它菌属菌 9株 ;并对产ESBL的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用纸片法作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产ESBL菌对 3种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TGC)类药耐药率高达 73 .9%~ 10 0 .0 %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利福平的交叉耐药率最高可达 95 .2 %~ 10 0 .0 % ,产ESBL埃希氏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较低 ,为 47.8% ;结果显示治疗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使用亚胺培南、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素等药敏试验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检出225株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鉴定、β-内酰胺酶(BLs)检测、标准筛选、双纸片法进行确证及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26株,主要分布于高干科ll株(42.3%)、神经内科7株(26.9%)、呼吸内科4株(15.4%)、心胸泌尿外科3株(11.5%);药敏实验结果除对亚胺培南、舒普深未产生耐药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其中9种耐药率为100%。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致病菌分布并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状况进行分析,为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65株肠杆菌科菌采用纸片K-B法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不同,565株肠杆菌科检出产ESBLs菌113株,总检出率为20.00%。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及摩根氏菌均检出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低于不产ESBLs的菌株。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随抗生素大量使用而逐渐降低,对产ESBLs细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邹自英  刘媛  曾平  胡宗海  朱冰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16,(6):779-781,786
目的 分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和检出分布特征,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对SDD菌株的抗菌药物及对ESBLs产酶株替加环素的选择.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仪器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0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50株肺炎克雷伯茼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TS测试条法、Vitek2仪器检测法、纸片扩散法检测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采用M100-S24标准头孢吡肟判断为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有3.58%~12.50%的菌株为SDD菌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SDD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31%和8.60%,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P<0.05);所有肠杆菌科细菌SDD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SDD菌株MIC 8 mg/L茼株检出率(P<0.0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S测试条法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当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吡肟MIC为4 mg/L或8 mg/L时,实验室应在检验报告提示SDD菌株的检出.替加环素对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菌谱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尿路感染的菌株分布及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分离的细菌,采用美国杜帮公司生产的MicrosseanWalR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菌株进行自动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186株尿路感染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2.0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7.96%,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高度敏感外,对各种抗菌药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各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不同,提示临床医师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及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分离出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高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2种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语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对ESBL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产ESBL菌128株,检出率为28.6%.其中,大肠埃希菌87株,检出率为31.5%,肺炎克雷伯菌41株,检出率为23.8%;产ESBL对破青酶烯类(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及阿米卡星呈耐药性较低在2.3~31.7%,其余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产ESBL菌在本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主要引起耐药的菌株,而且耐药语广,多重耐药明显;细菌室应注重ESBL的监测和报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时有效控制ESBL菌株在医院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产生情况及其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5的情况,用 片扩散法对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产ESBL5的肠杆菌科细菌4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阴沟肠杆菌5株、催产克雷菌1株、鼻硬结克雷伯菌1株、液化沙雷菌1株。在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手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4%)、头孢西丁(72.4%)和头孢替坦(65.9%)。结论:产ESBL5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于由产ESBL5株引起的感染,亚胺增南和美洛培南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优于头霉菌素类药物和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3 206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 821株(56.8%)、肺炎克雷伯菌652株(20.4%)、阴沟肠杆菌201株(6.3%)、产气肠杆菌104株(3.2%),肠杆菌科细菌以尿液标本分离率最高(1 666株,52.0%),其次为痰标本(463株,14.4%)和血液标本(343株, 10.7%),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599株,18.7%)和肾病内科(380株,11.9%)为主.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均低于3.1%,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亦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在泌尿外科和肾病内科分布比较集中,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是最敏感的抗肠杆菌科细菌药物,但已有耐药株的出现,临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1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及产ESBLs菌株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梅 《吉林医学》2010,31(28):4912-4914
目的:检测我院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和产ESBLs的情况。方法:收集647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三代头孢的耐药性最高,ESBLs检出率为35.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比率较高,对三代头孢耐药率高,建议使用亚胺培南和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盛泽医院2011年各科室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规律?方法:收集培养标本共2 224例,利用API系统进行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出阳性标本648例,阳性率为29.1%;阳性标本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26.7%),呼吸内科(23.8%),重症监护病房(17.6%)等;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28株,占19.8%;革兰氏阴性菌431株,占66.5%;真菌89株,占13.7%;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阳性标本的16.4%,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6.0%)和肺炎克雷伯菌(13.6%);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7.0%?62.5%;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94.0%~100.0%);非发酵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且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肠球菌和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在65%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新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李皇 《右江医学》2000,28(5):365-367
目的 :了解产ESBLs细菌在我院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 ,以利于临床对细菌感染的监控与治疗。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GNS 5 0 6药敏卡进行产ESBLs菌的检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192株大肠埃希氏菌、11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38株阴沟肠杆菌产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17.7% (34 / 192 )、16 .7% (19/ 114)、5 .3% (2 / 2 8)。 5 7株绿脓杆菌、2 4株变形杆菌、19株枸橼酸杆菌均未检出产ESBLs阳性株 ;产ESBLs菌以亚胺培南最敏感 ,其次为头孢西丁。结论 :产ESELs菌感染的治疗以亚胺培南最佳 ,其次为头孢西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培养不重复标本2098份作为研究对象,细菌和真菌采用API系统进行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真菌采用MIC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098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32株(11.06%),其中革兰阳性细菌166株(71.55%),包括葡萄球菌属108株、肠球菌属30株、其他类28株;革兰阴性细菌46株(19.83%),包括非发酵菌19株、肠杆菌科23株、其他类4株;真菌20株(8.62%)。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耐药性高达100%;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性。结论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性较强,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分离得到的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300株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法测定其中的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再选用12种常用抗生素作为药敏试验药物,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比较单产AmpC酶组与非产酶组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单产AmpC酶菌85株,占比28.33%。在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中,单产AmpC酶组的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P0.05);在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中,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的耐药性均超过50%,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中,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的耐药性均不足50%,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5重以上耐药菌株共有130株,占比43.33%,单产AmpC酶组的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比明显高于非产酶组(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的AmpC酶单产率较高,单产AmpC酶菌的多重耐药性较高,临床上治疗由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菌所致感染时,应根据其药敏检测结果,选用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相似文献   

16.
吴开明 《大家健康》2013,(10):42-43
目的:分析本院自2011年以来两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分离到的406株大肠埃希氏菌的鉴定及常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在在各类标本中的比例及常规药物耐药性分析,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的配套鉴定卡和药敏卡。结果:2007株菌种中分离到406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和分泌物,其中产ESBL菌株106例,仅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无耐药性,敏感率达100%,其余与不产ESBL菌株相比较,其耐药率均明显高于不产ESBL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和分泌物,产ESBL菌株其耐药性除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率100%)、阿米卡星(敏感率92.5%)外,其余均明显耐药,应当引起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4179株革兰阴性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 417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19株(18.4%);铜绿假单胞菌747株(9.0%);肺炎克雷伯菌485株(5.9%);阴沟肠杆菌321株(3.9%);不动杆菌277株(3.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仅对亚胺培南十分敏感,氯曲南、头孢他啶也有一定作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菌株检出率分别是39.9%、32.8%,且其耐药性除亚胺培南外较非产ESBL菌株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我院感染的主要细菌,耐药性较高,尤其是产ESBL菌株,因此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全面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1389例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89例血培养中122例阳性结果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血培养用Bact/Alert120仪;细茵鉴定用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22株病原茵革兰氏阳性球茵占68.9%;肠杆菌科细菌占24.6%;非发酵细菌占5.7%;真菌占0.8%。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0%;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耐药菌株出现;非发酵细菌科细菌耐药性则更为严重,头胞噻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7.1%,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高达97.6%。结论:血培养阳性结果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各类菌株耐药性均较为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1283份血培养中共检出细菌183株,阳性检出率为14.26%;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7株占58.5%;革兰氏阳性杆菌68株占37.1%;真菌8株占4.4%。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目前我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检出菌耐药性日逐渐严重,且呈广谱耐药。故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熙建  肖亚雄  王昌蓉 《四川医学》2012,33(10):1812-1816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几种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非重复的1812株临床分离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2998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1.11%(633/2998),克雷伯菌占14.28%(428/2998),肺炎链球菌占1.20%(36/2998),葡萄球菌占23.85%(715/2998)。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93%(373/633),43.22%(185/428),肠杆菌科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敏感率比非产ESBLs株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仍较高。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ISP)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3.89%,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比例平均为12.87%和50.21%,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它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