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少数为动脉瘤。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劳累等。我科自2000-04—2004-04共收治SAH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4-155
我院自2000—01-2006—03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05例,经脱水、止血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通常是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其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1],是一种起病危急、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介入 相似文献
4.
张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28+6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做好SAH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燕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以及各种形式的外伤等。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等。发病急骤,预后较差,致死率及致残率高[1]。我院对2012-01—2014-09收治的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SAH)是由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1]。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以颅内动脉瘤出血最为常见。发病急骤,主要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易缓解甚至进行性加重,可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烦躁甚至昏迷等,少数患者伴癫痫发作。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底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常见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1981~1987共收治61岁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72例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7.5岁。发病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67例(93.1%)。原因不明5例(6.7%)。有发病诱因30例(41.7%),无诱因42例(58.3%),其中5例于睡眠中发病;二、临床表现:前驱症状30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占卒中的10%~15%.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1].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45例 ,其中男 17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6岁 ,40岁以上 3 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15例 ,好转 2 6例 ,死亡 4例 ,出现再出血 8例 ,均在发病后 2~ 3周出现。死亡 4例均为再出血 ,通过对该病的观察分析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的因素有 :再出血、持续发热与意识障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持续发热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 ,大部分患者体温可在数小时升高 ,一般在 3 8℃左右 ,1~ 2周体温下降至正常 ,如病程中持续发热超过 2周 ,常与并发症有关。预防继发感染的措… 相似文献
11.
12.
彭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6-27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治疗及专业护理后复查CT出血全部吸收。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不同致病原因实施有针对性护理,能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自 1994~ 2 0 0 2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5 0例 ,占同期住院各种脑血管病的 4 3 % ,65岁以上者占 40 %。现将 65岁以上 (老年组 )的 2 0例与同期 65岁以下 (对照组 )的 3 0例进行对比 ,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老年组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为 65~ 84岁 ;对照组男 14例 ,女 16例。两组发病性别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病例在发病前 1~ 4天有不间断头痛、眼痛、眩晕、复视、颈或背痛等所谓“警告信号”。其发生率老年组为 2 5 % ,对照组为2 9 3 %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韩艳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107-10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临床上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有发病急、再出血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对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采用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最新蛛 相似文献
16.
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玉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80-8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心理护理干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护理结果满意.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治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2002-05~2005-05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0例,经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我科自2000—01-2005-12收治SAH患者32例,现将其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袁向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41-14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综合征,起病急骤,由于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诱因,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另外,病人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也是再次出血的诱因。我科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也获得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11-07—2013-07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 相似文献
20.
吴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20-20,61
1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由于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