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患者人院后,要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进入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因急性期持续胸痛、有濒死感,同时心绞痛频繁发作导致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CCU的护士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病人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医患合作意识,使其尽快恢复。现将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恐惧与焦虑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再加之CCU是科室各种先进仪器相对集中的地方。进入CCU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上应用循证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取的50例AMI患者,随机划分为应用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而应用组护理方式选择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应用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应用组住院治疗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死率差异微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应用循证护理,不仅能提升疗效、亦能缩短住院用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缓解护患关系,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绝对卧床休息,吸氧,24 h心电监护,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严密观察病情,控制休克以及严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75±1.04)d、平均卧床时间为(3.16±0.71)d、平均住院费用为(5 474.97±648.54)元,三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4、7.96、15.54,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6.00%,满意度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3、7.2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病例90例,4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进行分析,归纳制定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胸痛、穿刺点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腹胀、腰背酸痛、睡眠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春华 《中外医疗》2014,(15):160-161,16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效果,以及舒适护理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1~12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为6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在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方面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25±1.27)d、(6013.75±589.47)元,对照组则分别为(17.44±1.08) d、(8438.12±615.31)元,观察组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7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服务,在提高护士护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释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Hj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卧床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测试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天数、平均件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疾病知识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护理的效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通过对 1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住院治疗 ,病情缓解后返家疗养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生活、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病情并掌握简单有效的临时急救知识、指导家属用药等家庭护理措施。其结果发现密切了护患关系 ,患者能情绪稳定、平静、乐观、理智地对待疾病 ,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缓解后返家疗养的患者 ,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护理 ,对保存生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周湘荃$武警海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min、2.1%(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曾静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51-251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AMI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无死亡病例。结论缩短急救运行时间,配置完善的抢救设备,发挥第一目击者的急救作用,把握转运时机安全转运能使AMI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根据病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与结论:设立中心监护病房,实施床旁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分析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CCU住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589例,采集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标本,立即送检。采用全自动微生动分析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采用纸片法分析其药敏结果。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记录患者的冠脉介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记录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上相关因素给予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 589例CCU住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感染率为8.32%,例次感染率为9.68%;57例例次感染患者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3.86%,其次为泌尿道和创口感染,分别占28.07%和15.79%;57例例次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其中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占63.2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株,占27.94%,真菌6株,占8.82%;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80.00%以上,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0.00%;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COPD、血清白蛋白<35 g/L及住院时间≥1w是导致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导致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必须依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减轻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AMI患者危险因素,观察和记录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和有创治疗情况及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33例AMI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7.3%(17/233)。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平均在(1.9±0.8)g/dL,入院到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为(6±2)天。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有年龄≥70岁,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肌酐>2mg/dL,贫血,心肺复苏术史,rt-PA,IABP植入等。结论:AMI患者应用抗凝血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及支架植入术后,应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这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实施院前急救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个性化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进行急诊护理,个性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急诊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效率、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个性化组接诊至急救车出车时间(6.06±1.69)min、院前急救时间(17.35±4.69)min均显著少于常规组(9.02±2.75)min、(22.36±4.5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住院时间(15.39±5.67)d显著少于常规组(20.36±4.9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救治成功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服务,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效果,提高患者后续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 《河北医学》2009,15(5):601-60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CADL)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供血、心功能变化和预测临床转归的作用。【方法】AMI患者3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n=21)和非溶性组(n=12),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ADL检测,具体指标有Ⅰ相环体切迹、射血前间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r_(PEP/LVET))、Ⅰ+Ⅱ相面积百分比[(Ⅰ+Ⅱ)%]、Ⅲ相与Ⅰ+Ⅱ相面积比值(r_(Ⅲ/Ⅰ+Ⅱ))、Ⅴ相与Ⅰ+Ⅱ相面积比值(r_(/ⅤⅠ+Ⅱ)),动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内CADL的变化,并与同期临床症状、心电图(ECG)、肌酸磷酸激酶(CK-MB)比较。选择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溶栓组临床症状逐渐好转18例,CADL均显示好转:Ⅰ相环体切迹变浅至消失,r_(PEP/LVET)平均由0.46±0.15下降至0.32±0.12,(/Ⅰ+Ⅱ)%由60.24%±12.15%上升至87.37%±13.28%,r_(Ⅲ/Ⅰ+Ⅱ)由0.23±0.18下降至0.08±0.03,r_(Ⅴ/Ⅰ+Ⅱ)由0.37±0.34下降至0.10±0.05;发生心源性死亡3例,CADL指标均恶化:Ⅰ相环体切迹加深,r_(PEP/LVET)由0.47±0.16上升至0.59±0.18;(Ⅰ+Ⅱ))%由63.20%±13.05%下降至32.80%±17.50%,r_(Ⅲ/Ⅰ+Ⅱ)由0. 24±0.16上升至0.41±0.25,r_(Ⅴ/Ⅰ+Ⅱ)由0.38±0.36上升至0.47±0.38;而其中2例的ECG、CK-MB变化呈好转趋势,与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9.
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玲  牛怀芝 《河北医学》2010,16(4):483-48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巧和知识、遵医行为、病人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架起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