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在全麻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结果7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当天心电图提示:64例患者心律均由AF转为窦性心律,3例结性心律,2例顽固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40个月无一例死亡,61例维持窦性心律,占87.1%;6例房颤心律,占8.6%;3例房扑心律,占4.3%。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RHD合并AF,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11月底 ,我们心脏中心心外科 ,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合作 ,共行瓣膜置换术 32例 ,除 1例死亡之外 ,无致死性并发症和后遗症 ,均在随访中。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瓣膜置换病人共 32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16~ 5 5岁 ,平均 4 1岁。手术类别为MVR 19例 ,其中 12例同期行右房室瓣Devega法成形术 (TVP) ,2例因合并冠心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 ,2例系 10余年前外院行经胸左房室瓣闭式扩张后出现再狭窄而行左房室瓣置换术(MVR)。 1例系本院MVR TVP术后出现瓣周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1-2级的无合并其他心脏病复发性AF患者30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AF复律前、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BNP的差异。结果复律前患者血浆BNP水平为(82.3±12.1)ng/L,转复为窦性心律时患者血BNP水平为(51.5±15.2)ng/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AF患者复律前血浆BNP的浓度增高,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时下降,提示BNP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复发性AF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换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8- 0 2~ 1999- 0 8,共施行老年 (≥ 60岁 )瓣膜置换术 5例。其中二尖瓣置换 ( MVR) 3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 ( DVR) 2例 ,现就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谈谈我们的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60~ 65岁。 5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心功能 级 4例 , 级 1例 ,心胸比例 ( 0 .5 2~ 0 .68) ,心电图检查 ,右房及右室扩大 3例 ,双室扩大 2例。 5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毕心脏自动复跳。2 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2 .1 严重心律紊乱换瓣术后 72 h最易出现心律紊乱 ,所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和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70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消融路径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和Marshall 韧带切除;术后根据病情给予胺碘酮治疗3~6个月。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 min,术后当天有6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2周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持续泵入盐酸胺碘酮后5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于出院时仍为心房颤动心律;术后当天仍有6例为房颤心律。全组有2例围手术期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安装永久起搏器。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1)d。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有82.8%(58/70)维持窦性心律,14.3%(10/70)仍为心房颤动,2.9%(2/70)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复温和心脏复跳时间的影响。方法将56例心功能为Ⅱ~Ⅲ级、须行择期畸形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随机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儿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5 mg·kg-1)、芬太尼(20 μg·kg-1)和泮库溴铵(0.1 mg·kg-1)行麻醉诱导,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1)和泮库溴铵(0.1 mg·kg-1)维持麻醉。当心内手术操作进行2/3时开始全身复温,鼻咽温度升至36.5~37.0 ℃或肛温升至35.0~36.0 ℃。硝普钠组复温开始时从中心静脉用Grasby微量泵持续输注硝普钠,0.2~6.5 μg·kg 1·min 1。所有患儿维持平均动脉压40~50 mmHg(1 mmHg=0.133 kPa)。主动脉开放5 min后心脏不能自主复跳或异常心率不能转为窦性心律则行电击复跳。记录复温开始至复温终止时间(t1)、主动脉开放至出现窦性心律的时间(t2)和复温开始至窦性心率出现所用硝普钠量(Q)。结果硝普钠组t1和t2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均P<0.01),Q与t1、t2均呈负相关(均P<0.01),t1与t2呈正相关(P<0.01)。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时合理应用硝普钠有利于缩短复温时间,并可促使心脏尽快自动复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AF)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窦性心律14例(70%),AF心律3例(15%),结性和起搏心律3例(15%)。平均随访18.2个月,84.2%(16/19)维持窦性心律,10.5%(2/19)为AF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较高,双极射频消融手术作为心脏手术的附加手术具有安全、省时、治疗AF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精简迷宫手术配合瓣膜替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5例体会。5例病人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3例术的一度又出现房颤,2例给少量强心利尿后恢复复窦性心律,1例投予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6个月4例窦性心例,1例房颤复发。瓣膜替换术配合迷宫术治疗房颤是有有效的。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是必要的。手术操作仍较复杂,预防邮血和加强心肌保护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5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行CABG+二尖瓣置换29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15例,CABG+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心肌保护通过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4 ℃ 41含血停搏液,必要时顺灌和桥灌结合技术.并常规在后并行阶段或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结果 50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为59~243 min(平均118.6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33~145 min(平均70.0 min),后并行辅助时间19~142 min(平均44.6 min),改良超滤液量1 300~4 700 mL(平均2 532 mL).心脏自动复跳47例,自动复跳率为94%.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顺利平稳停机,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Sie所述的方法对13例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其中微波射频消融3例,单极射频消融5例,双极射频消融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微波消融2例术后复发房颤,其中1例术后3d复发,1例7d后复发,其余均未复发。结论瓣膜置换手术期间使用射频消融,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及心房正常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并发阵发性快速AF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静脉缓慢注射75~150mg负荷量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控制心室率、AF转复及症状、体征消失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21例患者(84%)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患者出现长间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均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血压多在正常范围,无心功能恶化及死亡。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阵发性快速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进行射频消融术。其操作包括肺静脉隔离、左心耳切除、M arshall韧带切断和右房消融。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操作时间(33.2±6.8) min ,增加主动脉阻断时间(16.1±3.0) min。33例(86.8%)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18个月,30例(78.9%)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曹炜  石开虎  徐盛松  沙纪名 《中国医药》2013,8(10):1370-137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2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7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消融手术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改良Cox—maze Ⅲ手术路径)和Marshall韧带切除;术后常规予胺碘酮治疗。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min,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术后当天有4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术后均予以口服盐酸胺碘酮维持6个月,有5例分别于术后1~7d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3)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84.6%(44/52)维持窦性心律,11.5%(6/52)为房颤心律,3.8%(2/52)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何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36-437
自1990年5月~1996年5月 ,我院行各种心脏瓣膜置换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24例 ,MVR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5例 ,TVR1例 ,MVR同时行三尖瓣置换术 (TVP)5例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 ,女20例 ,年龄18~48岁 (平均36 5岁 )。风湿性瓣膜疾病27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2003年5月~2008年5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患者男性9例,女10例。年龄35~71岁,平均(53.8±11)岁。心功能(NYHA)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共搭桥39根,平均(1.9±1)根。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十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在进行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中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夹进行房颤消融治疗,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维持心律.结果 25例患者中,22例患者术中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后2周,21例患者为窦性心律.22例患者随访满1年,1个月、3个月时19例为窦性心律,6个月、1年时20例为窦性心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心脏外科手术中采用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在慢性房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的 21例合并慢性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在采取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并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 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心脏复跳后 17例窦性心律,4例结性心律;其中术后房颤复发率为14.3%(3/21).术后心电图复查,18例窦性心律,1例结性心律,2例房颤节律,全部患者在出院后随访 1~3年发现,维持窦性心律 16例,仍为房颤节律 5例.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中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在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的降低了心房肌及窦房结损伤几率,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2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其中二尖瓣狭窄2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5例。AF病史1-8年,平均(3±1.3)年。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应用胺碘酮持续治疗3~6个月。结果全组无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65±12)min,体外循环时间(90±18)min。术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32例(76.19%),7例(16.67%)术后3-5d恢复窦性心律,3例(7.14%)术后仍为房颤心律。随访3个月~3年,39例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效果满意,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房颤治愈率高,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