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致假膜性肠炎的早期识别及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对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氟尿嘧啶化疗致假膜性肠炎的识别及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观察假膜性肠炎的早期识别及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的意义。结果:该患者氟尿嘧啶化疗后出现严重腹泻,医师及早识别其为假膜性肠炎并予以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后患者很快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识别假膜性肠炎,及早给予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对严重烧伤病人应用全身抗生素治疗时,会发生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即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le)腹泻,并可导致伪膜性肠炎。如果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3.
许多抗生素可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腹泻和结肠炎,头孢菌素也是其中的一类.羟羧氧酰胺菌素对许多革蓝氏阴性兼性杆菌和专性厌氧菌具广谱抗菌作用,但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差,因而可能改变机体对细菌寄生的耐受能力,易导致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本文对27例单用羟羧氧酰胺菌素的病员进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胃肠道带菌和发生腹泻或结肠炎的前瞻性研究.病例包括肺炎(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7例),尿路感染(6  相似文献   

4.
许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因口腔或其他慢性炎症,每日口服少量抗生素如1~2片四环素或土霉素.日久他们会出现腹泻症状,程度轻重不一,起初多不在意,但其中高达40%患者后来突然出现假膜性肠炎,死亡率极高.这就是因为口服抗生素的使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原本在正常情况不能致病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变为致病菌,并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结肠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致伪膜性肠炎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秋生 《抗感染药学》2004,1(3):101-102
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该病症可表现为轻微的水泻或致命性肠炎,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基 于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A毒素和B毒素的检测,甲硝唑或万古霉素临床治疗该病被证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正>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引起的结直肠粘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受累粘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而得名。临床多见于腹部手术和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  相似文献   

7.
<正>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多是在应用抗生素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起病大多急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其发生率逐年增加,也不断有致死病例报道。有效的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菌药物,应用针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药物以及其他有效措施。本文综述AAD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一种与抗生素相关的结肠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抗生素可抑制骨骼神经肌肉传递和肠神经效应器传递,肠运动障碍助长了顽固梭状芽胞杆菌的繁殖,因而引起伪膜性结肠炎,许多抗生素以几倍血浓度的程度累积于结肠腔中。本研究在体外观察某些抗生素是否妨碍结肠肌肉粘膜的运动。作者选取负鼠远侧结肠组织,在体外对  相似文献   

10.
Roche3月19日宣布,在认可CE标志的市场推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检测试剂盒cobas Cdiff Test,用于检测粪便样本中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该试剂盒可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及时的治疗决定并预防进一步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PPI引起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患者的质子泵抑制剂是引起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的另类危险因素。方法:查阅近期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队列研究表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发生于约6.8%用过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多自变量因素分析表明艰难梭状芽孢菌性腹泻与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明显相关。结论:抗生素破坏了正常肠道菌群,公认是引起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而胃酸度降低一直被认为是其危险因素,质子泵抑制剂因为其强力的抑酸作用,可能是致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尹平  李炜  袁双珍 《河北医药》2011,33(14):2166-2167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结肠、小肠的急性纤维渗出性炎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共诊断PMC16例,将其临床、内镜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7岁;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多发生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3~14d,住院患者的发生率为3%~29%。其发病机制为应用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致病菌和耐药菌过度生长。主要致病菌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引起肠黏膜损伤,黏蛋白渗出,导致腹泻;其他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杆菌等。AAC的临床表现分3型:轻型,呈水样便;重型,黄色或浅绿色水样便,伴腹痛、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暴发型,腹泻,高热,脱水,低蛋白血症,中毒性休克,肠麻痹,甚至肠穿孔。AAC确诊后应停用相关药物,可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治疗,疗程7~10d;也可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AAC复发者可采用万古霉素125mg递减疗法;可合用人免疫球蛋白。为预防AAC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必须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和正常菌群变化,可同时加用谷氨酰胺、精氨酸,以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进行观察,了解记录出现腹泻出现,病例数、出现时间、临床症状并进行培养确诊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结果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68例腹泻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31例,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率9.68%,占腹泻发生例数45.58%。结论应用克林霉素容易造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高度重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和用法、用量,避免滥用、过量、长时间应用等措施以免引起条件致病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T0007菌株经分类鉴定的研究将归属于链霉菌吸水系列中,它产生一新抗生素T0007A,该抗生素专一性地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对其它厌氧菌作用较弱或无作用。对一般细菌及真菌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17.
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产芽孢的厌氧性革兰阳性细菌,是引起医院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最常见细菌,大多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主要通过产生两种致毒因子(毒素A和毒素B)而发挥毒性。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是由肠道内的艰难梭菌引起的,通常是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结果,是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华 《齐鲁药事》2011,30(9):557-558
<正>2011年5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Optimer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Dificid(fidaxomicin)片用于治疗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艰难梭菌(C.difficile)这种细菌可引起腹泻,并导致结肠炎及其他严重肠疾病,严重病例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Optimer制药公司宣布,根据Ⅲ期试验结果,准备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提交销售授权申请(MAA),许可使用口服fidaxomicin(I)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感染。2008年11月公司报告了两项Ⅲ期试验中第一项的阳性头条结果,显示(I)在临床治疗中达到主要终点,  相似文献   

20.
孙大柠 《药学进展》2008,32(4):185-186
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iated diarrhea,也称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CDAD)是指由于使用抗生素造成病人肠内正常菌群的失调、梭状芽胞杆菌生长过度而导致的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