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凤仙 《云南医药》1996,17(6):432-433
膀胱顶边液压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周凤仙腹膜外剖宫产术是指经腹部于腹膜外将膀胱与腹膜囊剥离开至显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取婴术。该术式因不进入腹腔,术后反应小,我科对60例进行该术式治疗,情况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头盆不称(含巨大儿)28例、占46%,...  相似文献   

2.
高珊  刘素华 《云南医药》2000,21(2):189-190
我院自 1997年 8月起开展横切口腹膜外腹壁皮内缝合法剖宫产 58例与同期随机抽样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6 0例对比分析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58例年龄在 2 2~32岁 ,平均年龄 2 8岁。孕周 38~ 4 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最小的 2 6 50g ,最大 4 2 0 0g。与同期随机抽样 6 0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单针间断缝合对照 ,两组在年龄、孕周及麻醉选择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2、手术指征 见表 1。表 1手术指征及术式术式总例数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足位高龄初产珍贵儿 过期妊娠重度妊高征 其他纵切口横切口6 05 8161…  相似文献   

3.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的缝合通常用双层缝合法,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率为0.40%~1.26%[1]。作者自1990年10月始改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法,至1994年10月,临床应用158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年龄: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3岁。1.2产次:初产妇131例,占82.9%,经产妇27例,占17.1%,1.3手术指征:此术式适用于所有剖宫产术。本组头盆不称41例,胎儿宫内窘迫引例,臀位16例,前置胎盘15例,疤痕子宫14例,骨盆狭窄或畸形13例,重度妊高征12…  相似文献   

4.
曹雪梅 《淮海医药》2009,27(6):488-489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4月住院行侧入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腹腔内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进行比较。对比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小,时间短,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 2 0 0 0年 1月开始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本科住院分娩产妇 1 692例 ,剖宫产 5 77例 (占3 4 1 % ) ,其中腹膜外剖宫产术 97例 ,改良式剖宫产术 3 2 1例 ,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 1 6例 ,去除既往有剖宫产史的 43例 ,腹膜外剖宫产术 97例 ,余 43 7例分成两组 :改良式剖宫产 3 2 1例 (改良组 ) ,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1 1 6例 ,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 改良式剖宫产 切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剖宫产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3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数、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等。结果 两组间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胎儿宫内窘迫不是该术式的禁忌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3月 ̄1999年12月采用右侧边撕拉法腹膜外剖宫产(即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102例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组(改良组)14.28h,对照组为32.64h,P〈0.05;术后病率改良组为7.84%,对照组为20.41%,P〈0.05;术后切口轻、中、重度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膜外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比。方法 选择2年10个月间腹膜外剖宫产术163例,同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8例对比分析。结果 腹膜外剖宫产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结论 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病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月娥 《江苏医药》1999,25(5):370-370
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分娩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产科开展最多的手术,临床上术式较多。以色列的Stark医生自1988年开始推广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于1996年10月介绍至我国。我院于1998年10月开始进行此项手术,至11月底共开展6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平均年龄27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5~43周,临产40例,择期手术28例,新生儿体重25O09~46509。随机选择1998年8~9月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上无差异。二、手术方法及特点:1.切口选择及进腹:在两侧骼前上棘连线下3…  相似文献   

10.
邓继红  杨翔灵 《云南医药》2000,21(2):122-123
资料与方法  1993~ 1998年我院开展腹膜外剖宫产总例数 2 4 5例 (A组 ) ,与同期随机抽样相同例数的子宫下段剖宫产 (B组 )进行比较。两组在年龄 ,孕次 ,术前血象及阴查次数 ,手术指征和胎膜破裂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有可比性。手术方法 :耻上 3cm作横切口 ,充分游离腹白线粘连的部分及锥状肌 ,暴露右侧膀胱侧窝的黄色脂肪堆 ,用食指向外推移黄色脂肪即见膀胱三角区和子宫下段前壁 ,然后纯性 ,锐性分离腹横筋膜和膀胱子宫间隙 ,将膀胱完全推向左下方 ,充分暴露子宫下段 ,剖宫取胎。其过程仅需 10~ 2 0min ,平均12min。结…  相似文献   

11.
王素兰 《贵州医药》1999,23(6):460-461
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分娩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产科开展最多的手术,临床上的术式较多,我们对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作了改进[1],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随机选择100例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指征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组,按固基所介绍的方法行子宫下段高位切口,随机选择同期30例腹部纵切口按传统方法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3-35岁,平均29岁,妊娠W,第一胎96例,第二胎4例,对照组22-35岁,平均28.5岁,妊娠W,第一胎28例,第二胎2例,两组手术指征相同有可比性,两组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测定指…  相似文献   

12.
仇爱武  张幕惠 《云南医药》1999,20(5):351-352
新式剖宫产术是1988年以来,以色列Start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做出的改进,现已被19个国家采用。我院于1998年1月至12月共实施此项手术153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12月我院住院产妇行剖宫产307例,其中新式剖宫产153例,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54例。新式剖宫产产妇年龄18~38岁,初产妇144例,经产妇9例,孕周35~43周,新生儿体重最2000~4900g,以同年剖宫产随机分为两组,以下腹纵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简称传统式剖宫产)为对照组,以改良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1,2]表明,开腹手术不缝合腹膜利于腹膜愈合及修复,且可减少腹腔粘连,我们将此观点应用于剖宫产术,观察不缝合腹膜对手术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136例。其中缝合腹膜74例(缝合组),未缝合腹膜62例(未缝合组),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术后青霉素和甲硝唑,青霉素过敏者改头孢类抗生素双次冲击给药[3]。具体方案,术前1h青霉素800万U冲击给药,术后每6h青霉素400万U并用甲硝唑1g,重复2次冲击给药,缝合组年龄21~37岁,平均25.6岁;未缝合组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3月~1999年12月采用右侧边撕拉法腹膜外剖宫产(即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102例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组(改良组)14.28h、对照组为 32.64h,P<0.05;术后病率改良组为7.84%、对照组为20.41%,P<0.05;术后切口轻、中、重度疼痛改良组分别为91.17%、8.82%,0,而对照组则分别为42.85%、32.65%、24.4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术后切口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对手术后效果影响。方法:对2000年7月~2001年7月在我院行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68例,分成缝合腹膜组与不缝合腹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术后切口愈合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不缝合腹膜组在手术后发热,腹壁切口延期愈合方面与缝合腹膜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上比缝合腹膜组少。结论: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早、疼痛轻等优点,不会增加腹腔脏器粘连。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386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75-1476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3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较1995年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提高了5.44倍。有各种官腔手术史占93%,曾做过2种官腔手术占78.5%。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占80.31%,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占62.18%,子宫增大占92.23%,后穹窿触及疼痛结节占82.9%,合并贫血占52.33%,无临床症状占21.5%。B超检查符合率58.03%,官腔镜检查符合率100%。腺肌瘤挖除术8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4例,子宫全切231例。总复发率13.47%。结论: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宫腔手术是其诱发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改变及子宫增大,但痛经不是其确诊标准,腹腔镜是其诊断最佳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1999年12月-2003年2月收治的268例需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3组:观察组(A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90例,对照组(B组)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组90例,对照组(C组)为腹膜外剖宫产组88例。3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组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总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排气快、病率少,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63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前次剖宫产所采取的术式与本次剖宫产中存在问题因果关系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资料来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4775例,剖宫产632例。第一次剖宫产为下腹壁纵切口55例,其中子宫体部剖宫产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42例,腹膜外剖宫产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下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8例。第一次剖宫产与第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最短1年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5年。第一次剖宫产在我院进行的25例,其余他院进行,其中乡级医院进行的1…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6年开展产钳助产,以低位产钳为主,现对5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钳术对母婴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分娩3526例,其中头位难产1161例,占32.92%,剖宫产1051例,占29.8%,产钳术56例,占1.58%,占头位难产4.82%。56例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7例;胎方位:枕前位34例,枕横位16例,枕后位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000克52例,大于4000克4例。2.方法:低位产钳术指的是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以下,骨质部已达骨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的诊断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远期出血的患者,采用官腔镜进行检查,回顾相关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官腔镜检出子宫下段憩室24例,占60%;切口部位息肉7例,占17.5%;缝合线残留于子宫下段6例,占15%;切口瘢痕处妊娠2例,占5%;子宫动静脉瘘(剖宫产切口部位)1例,占2.5%。缝合线残留者和息肉者行缝线拆除术和息肉切除术。子宫下段憩室占有最高比例,与其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远期出血的原因,需对剖宫产术指征严格掌握,从根本上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不良事件的关键。同时宫缩发动后再行剖宫产术,手术切口不应过低或过高,以防子宫下段术后憩室形成。需采用宫腔镜对剖宫产术后子宫远期异常出血者进行检查,以有效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