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胺2(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关联性。方法:9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或帕利哌酮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PRL水平及治疗后的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结果:H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 m IU/L者,n=30例)与L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m IU/L者,n=37例)Taq1A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42);Taq1A 3种基因型(A1/A1,A1/A2及A2/A2)患者血清PRL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增高,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0,P=0.26)。结论:未发现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HPRL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A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汉族海洛因依赖者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遗传因素。方法对81例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实施SCL-90测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基因多态,比较不同基因型与SCL-90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A1+组(A1/A1,A1/A2)与A1-组(A2/A2)SCL-90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与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理症状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胺D_2受体基因(DRD2)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304例(研究组)和汉族健康对照120名(对照组),研究组服用利培酮8周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同时检测两组DRD2基因rs6275、rs1801028和rs6277位点多态性。结果:rs6277位点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2)。研究组rs6275(F=15.52,P0.001)、rs1801028(F=19.74,P0.001)和rs6277(F=10.67,P0.001)位点不同基因型在PANSS总分减分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rs1801028位点不同基因型在阴性症状减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P0.001),rs6277位点在阳性症状减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4,P0.001)。结论:DRD2基因rs6277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关联;不同DRD2基因型患者利培酮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RC,WAIS-RC)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其中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算术、数字广度(顺)、数字符号及木块图得分在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持续错误数(t=2.321,P<0.05)和数字广度(逆)(t=3.042,P<0.01)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AA基因型患者持续错误数和数字广度(逆)得分明显高于AG+GG基因型患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持续性错误数及数字广度(逆)相关,AA基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较AG+GG基因型患者工作记忆受损更严重,但短时记忆能力要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锥体外系症状(EPS)与利培酮治疗剂量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了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与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定.结果应用利培酮4~6mg/d与≤3mg/d治疗的患者,其EPS发生率分别为46.4%与14.3%(x2=3.94,P<0.0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出现EPS的患者中,降低利培酮治疗剂量后EPS则减轻或消失,而疗效并未降低.结论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PS与利培酮治疗剂量有关,而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TaqI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筛选121例脑出血患者,匹配103例正常体检人群为对照,PCR-RFLP检测DRD2 TaqI基因多态性.结果 DRD2 TaqI三种基因型(A1A1,A1 A2,A2A2)频率及两种等位基因(A1,A2)频率在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中高血压亚组、非高血压亚组及对照组三者两两比较DRD2 TaqI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调整了脑出血环境因素的影响后,DRD2 TaqI基因多态性仍与脑出血的无相关性(P>0.05).结论 DRD2 TaqI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 receptor,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丝氨酸9甘氨酸(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亚型、药物疗效的关联.方法 241 例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测定基因型.分析判断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亚型、药物疗效的关联. 结果精神分裂症各亚型Ser9Gly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利培酮疗效不同的患者间Ser9Gly等位基因多态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DRD3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亚型相关,而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D6(cytochromes P450 2D6,CYP2D6)基因多态性、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1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同时收集198例正常对照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检测CYP2D6/C188T、DRD2 TaqIA基因型,分析二者与利培酮临床效应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CYP2D6/C 188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40.7% vs.21.2%,CT:25.6% vs.45.5%,TT:33.7%vs.33.3%,P<0.05;C:53.5% vs.43.9%,T:46.5% vs.56.1%,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DRD2 TaqI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A1:29.1% vs.35.9%,A1A2:37.7% vs.47.5%,A2A2:33.2% vs.16.6%,P<0.05; A1:48.0% vs.59.6%,A2:52.0% vs.40.4%,P<0.05);CYP2D6/C 188T与DRD2TaqIA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F=0.735,P>0.05);CYP2D6/C188T,DRD2TaqIA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3.214,P<0.05).结论 CYP2D6基因C188T多态性和DRD2基因TaqIA多态性不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临床疗效的易感因素,但是在协变量性别的作用下,上述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能影响利培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D2受体TaqI A多态性与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TaqI A多态性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 380名海洛因依赖者接受环境诱发渴求实验,用PCR-RFLP技术检测DRD2受体TaqI 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线索暴露前后渴求程度的关系. 结果强制戒毒被试者基因型与暴露前后渴求程度未见显示差异(P>0.05).自愿戒断被试者基因型与诱发后渴求分值、暴露前后渴求分差值的差异有显著性(F=4.523,P=0.012;F=3.936,P=0.021),A1/A1基因型被试者暴露后渴求程度高于A2/A2(P=0.027,P=0.019)和A1/A2(P=0.032,P=0.035)被试者.三者基因型在成瘾、加量和海洛因使用时间差异上有显著性(P=0.014,P=0.001,P=0.004).A1/A1基因型个体成瘾时间和加量时间小于A2/A2(P=0.007,P=0.001)和A1/A2(P=0.023,P=0.001)基因型个体,但吸毒时间大于A1/A2(P=0.003)和A2/A2(P=0.002)基因型个体. 结论 DRD2受体基因TaqI A多态性可能与环境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易感性和成瘾、加量及毒品使用时间有关,A2+(A2/A2,A1/A2)基因型可能在海洛因依赖中起保护作用,而A2-(A1/A1)基因型则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6种功能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疗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 受体 (DRD2 )基因、多巴胺D4 受体 (DRD4)基因、5 羟色胺 (5 HT)2A受体 (5 HT2A)基因、5 HT6 受体 (5 HT6 )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和多巴胺转运体(DAT1 )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给予奥氮平5~ 2 0mg/d治疗 8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奥氮平疗效 ,按PANSS减分率≥50 %和 <50 %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基因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技术对有效组和无效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上述 6种功能基因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与DRD4基因的 2R等位基因 [比值比 (OR) =3 1 8,95 %可信区间 (95 %CI)为 9 2 1~ 1 1 1 ]及 5 HT2A的A1 /A1基因型 (OR =3 2 7,95 %CI为 1 1 47~ 0 94)呈正关联。结论DRD4基因和 5 HT2A基因两种受体基因可能参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反应(EP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并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2周;每日进行EPS量表(RSESE)评估,根据服药后是否出现EPS分为EPS组(110例)及非EPS组(11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入组者CYP2C19位点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244285、rs4986893、rs1224856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EPS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间病程、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分析显示,EPS组rs12248560位点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EPS组(P均0.01);非EPS组未检出rs12248560位点T等位基因。两组间3个SNPs表达代谢型、3个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CYP2C19 rs12248560位点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药源性EPS的易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12.
背景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已经证实为精神分裂症的候选易感基因,因为阐明其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重要作用靶点减轻阴性症状已引起业界倍加关注.本研究试图探讨(1)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在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2)5-HT2A受体基因T102C在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关系,(3)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在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关系,(4)5-羟色胺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疗效有关.方法对201例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治疗[3~5 mg/d,平均(3.2±1.3)mg/d],疗程8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以临床亚型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划分为偏执型、瓦解型、未定型和其他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按服用利培酮剂量划分低剂量组(<4 mg/d)和高剂量组(≥4 mg/d),经比较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性;同时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减分率>50%有效,≤50%为无效以分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无显著性;以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和第8周末的精神症状,比较5-HT2A受体T102C各基因亚型与年龄、发病年龄、PANSS总分值、阳性症状基线分、阴性症状基线分、一般病理症状基线分、PANSS总减分率、阳性症状减分率、阴性症状减分率和一般病理症状减分率的差异.结果5-HT2A受体T102C基因型在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定律(P>0.05);不同临床诊断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15,P=0.937;χ2=1.705,P=0.94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χ2=2.402,P=0.301;χ2=2.465,P=0.116);治疗有效和无效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1.995,P=0.369;χ2=1.939,P=0.164);各基因型亚组的年龄、发病年龄及其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大于0.05);但基因亚组A1/A1的治疗前PANSS总分(χ2=4.076,P=0.018)和阴性症状分(χ2=3.946,P=0.021)以及治疗结束PANSS总分减分率(χ2=4.036,P=0.019)和阴性症状减分率(χ2=3.876,P=0.022)均显著高于A1/A2及A2/A2基因型.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临床亚型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2)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无显著性差异.(4)5-HT2A受体T102C Ai/A1基因亚型可能影响中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利培酮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第8外显子Taq I A位点多态和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receptor,DRD3)基因第5内含子Msp I位点多态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及其在不同性别是否存有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3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0名对照DRD2Taq I A基因多态性和DRD3Msp I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DRD2 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显著(P<0.01)、两两基因型对比(A1/A2与A1/A1相比:P<0.05;A2/A2与A1/A1相比:P<0.01)及两基因型联合对比(A1/A2+A2/A2与A1/A1:P<0.01)组间差异也显著。性别分层研究DRD2Taq I A位点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1),男性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DRD3Msp 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分布及性别分层分析等所有数据均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因子趋势检验结果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P<0.01;DRD3Msp I位点等位基因2:P>0.05。结论所得数据支持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可能为精神分裂发生的风险因子,特别对女性而言。数据分析不支持DRD3Msp I位点基因与精神分裂发生有关。此结果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色素P450 2D6酶(CYP2D6)多态性是否与利培酮治疗效应有关.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治疗时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对52例精神分裂症[PANSS基线分(105.59±17.30)分;GAS基线分(31.75±3.32)分]患者,分别在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5±3)mg/d]第1~8周末各进行一次药物反应评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CYP2D6 exon Ⅰ C/T188和CYP2D6 G/A1934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根据CYP2D6 exonI C/T188基因型将患者分为三组(C/C组 13例,C/T组20例,T/T组19例);采用治疗前后PANSS 30%减分率为标准 ,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组间药物治疗效应的差异.结果从利培酮治疗后第5周末开始,三组之间PANS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两比较发现,C/C组PANSS分低于T/T组(P<0.01);三组之间GAS评分的差异从第6周开始出现显著性(P<0.01),其中C/C组GAS分明显高于T/T组(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的PANSS总分 (F=2.64, P<0.01)及GAS评分(F=1.85,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CYP2D6 exon Ⅰ C/T188多态性基因型频率(χ2=6.56,P<0.05)和等位基因频率(χ2=5.03,P<0.05,相对风险=2.54,95%可信区间=1.40~8.32).利培酮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样本中未发现CYP2D6 G/A1934多态性.结论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CYP2D6 exon Ⅰ C/T188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利培酮临床疗效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疗效的关系.方法: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n=78)、利培酮(n=90)、氯氮平(n=132)单一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DRD1基因rs265981、rs4532、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 结果:氯氮平总疗效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81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1,P=0.029;x2 =4.011,P=0.045);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4,P=0.028),但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P =0.06).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686等位基因A、G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P=0.035),但其基因型A/A、A/G、G/G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42,P=0.146).氯氮平改善阴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9,P=0.05),而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P=0.305). 结论:DRD1基因rs265981、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可能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酶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精 神行为症状(BPSD)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57 例伴有严重BPSD 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给予奥氮平治 疗8 周,治疗前后测定神经精神问卷(NPI)以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 化,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测定体重、腹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胆碱酯酶、血清胱抑素、血清垂体泌乳素等代谢相关指标及奥氮平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 测CYP1A2 酶基因C734A 多态性(AA 型、AC 型及CC 型)。结果 共有50 例患者完成研究。3 种基因型 NPI 患者总分及照料者总分评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下降,但3 种基因型之间的NPI 总评分减分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3 种基因型之间TESS 分值、认知功能、代谢相关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差异亦无统计学 意义。结论 CYP1A2 酶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BPSD 的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抑郁症患者与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检测254例抑郁症患者和231例正常对照者的5-HT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1)5-HT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1438A/G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之间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438A/G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性别和有无精神病疾病家族史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未发现5-HT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与抑郁症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亚铁对精神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预防作用,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采取双盲随机研究,对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丙嗪合并硫酸亚铁治疗(研究组)与氯丙嗪合并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对照,时间6周,应用修订Sa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对EP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E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出现EPS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ESRS评分在2~5周末均较对照组低,在首次出现EPS反应及试验结束时,研究组氯丙嗪用量均较对照组高,而两组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亚铁对.EP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副反应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 (DR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是否相关。方法 对 10 9例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治疗 [4 3例 ,3~ 5mg/d ,平均 ( 4 0± 0 5 )mg/d]和氯丙嗪治疗 [6 6例 ,15 0~ 6 0 0mg/d ,平均 ( 339± 87)mg/d],疗程 10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其中 10 8例患者 (男 5 2例 ,女 5 6例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 10周末的精神症状 ,并分析基因型及其他临床指标与PANSS分值和减分率的关系。结果 DRD3ser9gly基因型在各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P >0 0 5 ) ;基因型在治疗显效和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4 4 ,ν=2 ,P <0 0 5 ) ;各基因型亚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基因型与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及治疗第 10周末PANSS总减分率、阳性症状减分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DRD3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 (尤其对阳性症状疗效 )的遗传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采用利培酮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给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数字划消测验、韦氏智能测验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评估;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CYP2D6基因进行基因型和单倍型分析;研究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CYP2D6基因总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值在rs1135840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P=0.01)。数字划消测验2在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值在rs1694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3)。结论:CYP2D6基因多态性并非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子,但CYP2D6基因的rs16947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注意力的改善,rs1135840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损伤和治疗后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