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浆凝固酶、金葡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并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结果 68株金葡菌中共检测到MRSA 7株,占10.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珠5株,诱导试验阳性2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占40.00%.全部菌株均对夫西地酸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52%、70.59%、63.24%、20.59%、14.71%、11.76%和10.29%;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47%.结论 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葡菌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感染CD6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新生儿感染59例(败血症组34例,局部感染组25例)分别于入院48 h内、治疗2周后进行CD64测定,并与同期住院非感染患儿27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败血症组CD64 为(6156.21±3643.32)分子数/细胞,局部感染组CD64为(3618.24±1397.14)分子数/细胞,非感染组CD64为(2176.19±946.32) 分子数/细胞,3组间CD64值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1)。败血症组与局部感染组、败血症组与非感染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 均<0.001),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2周后复查CD64,败血症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CD64表达增加,特别是全身感染时其增加尤为明显,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引起新生儿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多重PCR检测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用另一种多重PCR检测SCCmec基因型,采用多位点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序列型.结果 2例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新生儿从其脓液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另1例从其血液和脓液中分别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都为携带PVL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型都为SCCmec ⅢA型,序列型为ST88,4株MRSA除红霉素外,其余耐药谱相同.结论 3例新生儿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由携带PVL杀白细胞素的MRSA同一克隆株引起,该克隆株为ST88-SCCmecⅢA-MRSA.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学、基因诊断学研究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诱导蛋白-10、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等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细菌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可用于快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增加基因芯片杂交方法还可明确菌种.由于每个诊断感染的指标均具有各自的临床及实验室特性,综合了解每一个感染指标的生物学特性、敏感度、特异度,连续并且联合监测几种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是今后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免疫学、基因诊断学研究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诱导蛋白-10、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等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细菌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可用于快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增加基因芯片杂交方法还可明确菌种.由于每个诊断感染的指标均具有各自的临床及实验室特性,综合了解每一个感染指标的生物学特性、敏感度、特异度,连续并且联合监测几种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是今后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基因诊断学研究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诱导蛋白-10、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等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细菌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可用于快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增加基因芯片杂交方法还可明确菌种.由于每个诊断感染的指标均具有各自的临床及实验室特性,综合了解每一个感染指标的生物学特性、敏感度、特异度,连续并且联合监测几种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是今后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毒感染。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往往病情较重,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败血症难以区分,重症感染者可并发坏死性肝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高。病初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能降低新生儿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抗肠道病毒药物在新生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感染的防控工作.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结局,以及其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收治的7986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09例(3.9%),326例次,死亡6例(1.9%).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42.3%),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27.6%)和大肠埃希菌(14.7%),均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最为敏感,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包括住院患儿数、住院日数、医院感染例数及病原菌分布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新生儿8067例,总住院日83110天,发生医院感染598例、640例次,新生儿医院感染率7.41%,7.20例次/1000住院日,3年间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升高而降低,以新生儿感染为主(44.1%),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9.7%)、下呼吸道感染(16.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感染率分别为13.09/1000呼吸机使用日和32.26/1000导管日,随着出生体重的升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降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45.0%,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8.8%,主要为葡萄球菌,真菌占16.3%。住院天数(OR=1.061,95%CI1.053~1.069)和侵入性操作(OR=1.858,95%CI1.408~2.449)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OR=0.342,95%CI0.307~0.381)为保护因素(P均<0.001)。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多个因素有关,目标性监测应长期坚持进行,针对危险因素制定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新生儿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2003至2005年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的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13份体液培养阳性(痰液、血液、分泌物、胃液等标本)的患儿资料,对常见检出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40种6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57.6%,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位于前二位,其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8.1%和82.6%。药敏结果显示,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第一、二代头胞类抗生素、红霉素类耐药性显著增加,但对第三代头胞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他啶(复达欣)及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等较敏感。产ESBLs菌仅对亚胺培南及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感染主要病原菌,产ESBLs菌比例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经验用药,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2005年至2013年262例新生儿头皮血肿患儿,按照收入科室分成3组,分别采取穿刺包扎法、3%过氧化氢血肿腔内注射法和自然吸收方法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病程及并发症.结果 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操作时间[(15 ±2.16)]min,短于穿刺包扎组[(20±3.62)] min,自然吸收组病程(35.36 ±4.26)d,明显长于穿刺包扎组(4.37 ±0.75)d和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3.25±1.42)d;自然吸收组39例(75%)出现并发症,穿刺包扎组4例(4.34%)出现并发症,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腔内注射过氧化氢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较穿刺包扎法及自然吸收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感染治疗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一直稳定于7‰左右,而败血症的病死率仍高达20%。宿主防御功能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易感性增高。传统的免疫疗法为血制品的使用。当前新的治疗模式为利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来提高宿主的防御机能,阻断机体的炎症反应,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对于合并医院感染患儿的痰、血液、导管或尿液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此期间共收治新生儿8481例,发生医院感染366例,医院感染率4.3%,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28.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7%)、嗜麦芽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各占1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力奈唑胺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结论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在新生儿重症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对115例重症感染新生儿(细菌感染组75例,病毒感染组40例)和30例无感染征象患儿(对照组)入院时进行血清PCT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和WBC计数,检测结果 分为PCT<0.5 μg/L.0.5~2.0μg/L,2.0~10.0μg/L,≥10.0μg/L 4个等级,PCT0.5μg/L为阳性,2.0 μg/L,为强阳性.对明确细菌感染的新生儿复查PCT及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6%(72/75例).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为35%(14/40)例),对照组PCT阳性率为6.67%(2/30例).3组间PCT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PCT强阳性率为44%(33/75例),与病毒感染组(10%)和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a<0.01);病毒感染组PCT强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a<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5例PCT≥10.0μg/L,2例死亡,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 血清PCT是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生儿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血培养分离到101株CNS的9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NS在儿科血培养检出菌中占64.6%,居首位。新生儿病房占全院血培养CNS的24.0%。90例中51例(56.7%)诊断为CNS菌血症。与CNS污染菌患儿相比,CNS菌血症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1),万古霉素用药较其他药物多(13.7%vs2.6%,P=0.034),在NICU病房比例大(6/7vs1/2,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早产儿比例、发热情况、采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阳性检出时间、血培养中CNS(%)、葡萄球菌种类、头孢菌素类用药和抗生素敏感性(氯霉素除外)均无显著差异。CNS菌血症的感染症状不明显。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葡)位居前2位,溶葡的多重耐药更为明显。结论CNS在新生儿菌血症中感染率高,治疗困难,故应加强对CNS菌血症临床特点的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CNS感染增多。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瑶  刘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84-1586
新生儿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且病死率高,是围生期及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白细胞分化抗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及甲状腺素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希望临床工作者能够从中选择出可靠性高、用微量检体即可检测、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结果、可重复性高的筛查手段,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感染性疾病,并达到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口服红霉素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红霉素组、大剂量红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3 mg/(kg·次)、10 mg/(kg·次)红霉素或等量生理盐水口服或鼻饲,每8小时1次,疗程14 d.比较各组患儿达到半量、3/4量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8.1±0.4)d,(13.5±1.0)d,(15.7±1.2)d]比较,大剂量红霉素组[(3.0±0.5)d,(6.2±0.7)d,(8.2±1.0)d]和小剂量红霉素组[(6.2±0.5)d,(8.3±0.6)d,(10.6±1.1)d]患儿达到半量、3/4量及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均明显提前(P<0.05).肠外营养时间[(14.2±1.4)d vs (9.3±1.2)d vs (7.8±1.1)d]及住院时间[(13.0±1.4)d vs (8.1 ±0.8)d vs (6.8±0.7)d],对照组明显长于不同剂量红霉素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肝功能损害、脓毒症的患儿,不同剂最红霉素组两组相似,但是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未见口服红霉素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结论 口服红霉素可以作为肠内营养不足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并且口服大剂量红霉素较小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感染及炎性反应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但其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介导的损伤有关,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选择性易损是其重要过程,新近研究表明胎儿炎性反应及复杂的基因调控亦起重要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83-786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致病菌和传染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技术对医院内感染的14例新生儿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儿与医务人员鼻腔的华纳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此次感染病原菌为华纳葡萄球菌,传染源与医务人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感染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1例新生儿重症感染合并CLS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11例患儿中,原发病为肺炎5例,脓毒症6例;均出现进行性皮肤黏膜水肿、呼吸困难、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尿少、低白蛋白血症(10~20g/L).在控制感染、抗休克、机械通气、对症治疗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羟乙基淀粉10~15ml/kg,每8~12小时给药,交替应用血浆、白蛋白,同时应用利尿剂,最终抢救成功6例;其中4例发育良好、智力及运动能力正常,1例头颅CT示脑积水,1例双下肢肌张力偏高.死亡5例.结论CLS是新生儿重症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早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