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InvA-PCR方法快速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淳安县106只鼠肾标本直接提取其DNA用invA-PCR法进行检测,同时对106只鼠肾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血清学鉴定。结果:106只鼠肾标本经InvA-PCR法检测,9份标本钩端螺旋体invA基因呈阳性,阳性率为8.5%。106只鼠肾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到3株钩端螺旋体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2.8%。3份培养阳性标本InvA-PCR均阳性。结论:InvA-PCR方法操作方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可用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钩体病临床标本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2.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flaB-PCR对组织标本中钩端螺旋体检测的可行性,为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 根据黄疸出血型钩体赖株高度保守序列flaB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对实验动物标本及疫区动物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DNA进行flaB基因片断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 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钩端螺旋体DNA,而对本实验所用其它细菌均不扩增。肾组织中含10条钩端螺旋体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到扩增产物。26份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动物脏器标本,flaB-PCR扩增阳性10份,阳性率38.46%;细菌分离阳性2份,阳性率7.69%。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P〈0.01)。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检出率11.43%;flaB-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阳性14份,阳性检出率20%。细菌分离阳性的标本flaB-PCR均为阳性。结论 flaB-PCR灵敏、特异、快速,是钩端螺旋体检测的有效方法,可用于钩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类季节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型别较多,临床症状复杂,危害较大。自从1886年Weil医生首次报导本病以来.各国学在钩体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疫苗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八十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方法用于钩体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王际莘译杨裕华校基因DNA-DNA杂交有助于确定9种基因型的钩体,其构成200多种血清型,其中非致病性钩体仅有三种。即双曲钩端螺旋体,L.meyeri和L.wolbachi。致病性钩体由二种构成:问号...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更好的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研究.探索钩端螺旋体PCR扩增DNA条件.对浙江省2006年分离菌11株进行PCR鉴定,对龙游、常山捕获的一百只鼠和一百只蛙肝、脾、肾标本在提取其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所建立PCR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灵敏度和较好特异性.对2006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的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x2=15.58,P<0.05有显著差异.测序及培养均能证实PCR检测结果具有特异性.结论:钩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能更加准确的反映野生动物自然带毒率.钩体PCR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aB-PCR检测方法对钩端螺旋体(钩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鞭毛蛋白B基因(FlaB)选择引物,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研究,并应用于龙游、常山两地的蛙、鼠标本钩体PCR检测。对浙江省2007年分离菌株进行钩体PCR鉴定。结果FlaB-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致病性钩体DNA,对本实验所用的其他细菌不扩增。2007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肾标本进行FlaB-PCR检测,阳性率20.94%,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两法符合率为90.54%。结论FlaB-PCR检测方法可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性钩体,能正确有效地反映野生动物带病毒率,可为控制钩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旅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旅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检测小型兽类肾组织中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CR技术对安徽省 7个不同地区所获的小型兽类肾组织中携带的钩端螺旋体DNA进行检测。结果 :安徽省的小型兽类携带钩体DNA检出率为 9.41% (16 / 170 ) ,不同地区间检出率有所不同 ,个别地区啮齿类动物携带钩体DNA检出率高达 19.0 5 % (12 / 6 3) ,而有的地区则未检出 ;不同的小兽之间携带钩体DNA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 ,黑线姬鼠为 12 .96 % (14/ 10 8) ,褐家鼠为 5 .88% (2 / 34 ) ,其余 4种啮齿类动物则未检出。结论 :应用PCR技术能准确及时地从宿主动物的肾脏组织中检测出钩体DNA的存在 ,其高度特异性、敏感性是鼠肾培养及鼠血MAT的检测不可比拟的 ,用其来分析钩体病的流行因素、流行特征和地理分布以及为今后扩大钩体病调查 ,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ipL32-PCR检测方法对钩端螺旋体(钩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外膜脂蛋白基因(@L32)设计引物,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研究,并应用于常山县蛙、鼠肾脏标本钩体PCR检测;对浙江省2008年分离菌株进行钩体PCR鉴定。结果lipL32-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致病性钩体DNA,对本实验所用的其他细菌不扩增。2008年分离的钩体菌株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肾标本进行liL32-PCR和卫生行业标准的G1/G2PCR检测,结果两法符合率为95.0%;lipL32-PCR检测阳性率为10.0%,G1/G2-PCR检测阳性率为5.0%,采用精确计算概率法进行阳性率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25)。结论liL32-PCR检测方法可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性钩体,能正确有效地反映野生动物带菌率,为控制钩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钩体)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资料,选择了12个可能与钩体毒力相关的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中国问号钩体38株参考菌株和81株分离的野生菌株,以及12株非致病性的双曲钩体共131株菌株进行了检测。结果 问号钩体中各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双曲钩体中仅检测到个别毒力相关基因。lipL32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问号钩体,lipL36基因在问号钩体不同菌株中的变异较大,阳性检测率为0%~90.91%;lal608基因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菌株中阳性检测率为87.50%,而在其他血清群菌株间阳性检测率为0%~25.00%,sphA基因仅在问号钩体少数菌株中能检测到,阳性检测率为17.65%,且在中国赛罗群哈焦型参考菌株中未检测到。结论 这些基因可能是问号钩体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其中lipL32可能是问号钩体各血清群菌株共同抗原的编码基因;lipL36基因可能和问号钩体血清群特异性和多样性有关;lal608基因可能是黄疸出血群菌株特有的基因;哈焦型菌株与问号钩体菌株在基因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四川省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点,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生物信息学资料,选择7个钩体致病相关基因与群特异性G1、G2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四川省1970-2010年分离保存的问号钩体90株和对照用双曲钩体4株,共94株进行了检测。结果90株问号钩体中7个毒力相关基因,除sphA基因检出率较低外(6.67%),其余6个毒力相关基因检出率在81.1%~98.9%之间,G1、G2基因检出率为100%,双曲钩体中未检测出7个毒力相关基因和G1、G2基因。结论四川省问号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检出率高,患者分离株与黑线姬鼠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布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钩端螺旋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方法根据钩端螺旋体赖株DNA合成一对flaB引物,用PCR技术对钩端螺旋体菌株、疫区现场动物标本等进行flaB基因扩增,用地高辛(DIG)标记flaB基因探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纯化钩端螺旋体DNA 5pg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DIG标记的flaB探针可以检测到5fg及以下的DNA扩增产物.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率11.43%.flaB扩增阳性14份,阳性率20%;DIG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阳性19份,阳性率为27.14%.结论PCR-斑点杂交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既可用于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PCR扩增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钩体病患者血清中钩体DNA,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测定患者血清钩体DNA和MAT法测血清中钩体抗体。结果 40份患者早期血清中PCR法检出阳性8份,53份血清中MAT法检出阳性11份。结论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钩体病早期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扔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钩体病防治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暴发后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利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患者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并用显微镜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磐安县2009-2012年共报告5例钩体病例;共检测40份鸭血清,阳性8份,其中56601群钩体抗体6份,56608群2份;共检测439只鼠形动物,分离到14株钩体,均为56601群;共检测鸭肾80份、青蛙肾390份、猪肾244份、牛中段尿160份,未检出阳性.结论 磐安县宿主动物中钩体广泛存在,并可能发生疫源地流行菌株变化,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磐安县野鼠、牛、猪、鸭和青蛙钩端螺旋体(钩体)带菌情况。方法对野鼠鼠肾、猪肾、鸭肾、青蛙肾和牛中段尿等进行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并对鸭血清进行抗体测定。分离的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LS-PCR鉴定。结果2011年磐安县从野鼠分离到钩体菌株5株,检出率为4.85%。牛中段尿、猪肾、蛙肾和鸭肾均未分检出。不同鼠种的检出率分别为社鼠10.00%、褐家鼠3.33%、白腹巨鼠2.27%、黄毛鼠50.00%。鸭血清中检测到抗体1份,检出率为10.00%。结论野鼠为磐安县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为主要的感染菌群。鸭也有钩端螺旋体感染,应进一步加强钩体病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牛钩端螺旋体带菌和排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源不同地区的牛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分离培养,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1%,PCR产物Southern-blot阳性率13%,分离培养阳性率3.1%。不同地区牛尿标本PCR检测结果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的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率非常高,其中以七日热和澳洲群为主。说明耕牛是这些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PCR和培养分离结果的比较显示,PCR是构体病传染源调查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钧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人鲁共患病,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65种钩体宿主动物(传染源)。湖南是构体病的高发省份之一,并以稻田型为主,作为耕牛是农业上的主要耕作工具,是我省乃至全国主要家音之一,1997年湖南年鉴统计有463.28万头。它作为钩体病的传染源意义究竟有多大一直不很明了。从1990年起相继在测阳县、宁乡县进行过血清学检测,同时在进行全省钩体病流行病学研究时对全省进行过调查研究,从1994年起在沉江、会同等县对牛尿、牛肾培养又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我省耕牛感染及带菌排菌情况,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凝胶电泳及Southern-blotting,检测湖南43份牛尿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DNA,前法阳性率为9.3%,后法为14%,表明牛群具有较高的带菌率,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是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5年本病列入法定传染病。1955~1993年全国累计报告2424057例,平均发病率为7.0834/10万,死亡24637例,平均病死率为1.02%。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均有本病报道。90年代初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相对稳定,常有局部爆发流行,并存在潜在流行因素。我国疫区分布广泛,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东经100°~120°之间,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些省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分析其存在问题。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鸭血清抗体。捕鼠、蛙,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分离培养病原体,PCR检测鼠肾、蛙肾标本。结果2006年龙游县共检测鸭血清20份,检出黄疸出血群1份。共解剖分离培养鼠肾113对、蛙肾132对、猪肾17对、鸭肾20对、牛中段尿20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0%,鼠肾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65%,蛙肾为1.52%;PCR检测鼠肾阳性率为8.00%,蛙肾为4.00%。结论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