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103例。结果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人路全切垂体瘤97例(94.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5天,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再行手术修补,1例经腰穿置管平卧治疗后自愈。结论对蝶窦气化较完全的患者,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前均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术后随访0.51年。结果在内镜辅助下,肿瘤全部切除41例(70.7%),大部分切除11例(19.0%),小部分切除6例(10.3%),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过程中认真操作和科学处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湖北谷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3组。其中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32例手术方式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锁孔入路组33例为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翼点入路组3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3组垂体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结果3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全切率、大部分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和经翼点入路组(均P<005);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患者术后尿崩症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 (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 (P<005);术后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测量与评价量表(QOL)评分优于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方法对2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显微镜组:10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内镜组:11例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及全景化的视野等优点,较显微镜下经单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过程中更微创,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但两种术式都应该熟练掌握,根据不同的患者灵活地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44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鞍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鞍底重建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449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单鼻孔入路经蝶窦手术,其中15例为内镜辅助下手术。52例术中出现鞍隔破损及脑脊液渗出或溢出,术中以止血棉纱、明胶海绵填塞瘤床,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进行鞍底修补重建,术后脑脊液漏6例,迟发性脑脊液漏2例。术后脑脊液漏者,延迟撤除鼻腔填塞物并予降颅内压治疗。  结果  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术中11.58%(52/449),术后1.34%(6/449),迟发性0.45%(2/449)。按鞍内填塞并用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的方法修补重建后仍有脑脊液漏者,予延长鼻腔填塞时间并辅以降颅压处理,绝大多数7d内自愈,最长3w后自愈。术后脑膜炎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  结论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予以鞍内填塞,并应用脑膜补片加生物胶进行鞍底重建,可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 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神经內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取代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使用经鼻內镜从正常生理鼻腔空隙直达蝶窦切除肿瘤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术程短、术式简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垂体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肿瘤适应症、并发症、手术技巧、新技术的使用等相关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能够更好的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多数学者认为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但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克服其在内镜下手术的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蜜的垂体腺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进行内镜下单鼻孔手术21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4例.高泌乳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9例。鞍前型12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7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野大且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周伟  栗超跃  柴昌  步星耀 《肿瘤》2006,26(6):573-575
目的:探讨经蝶窦术后残留或复发性的垂体腺瘤再次经蝶窦入路手术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蝶窦入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患者,其中无功能腺瘤患者13例,内分泌激素腺瘤患者14例,均选择经蝶窦入路再次手术。结果:垂体腺瘤全切6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功能腺瘤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3%(12/13),随访1~5年,早期症状缓解患者中16.7%(2/12)出现肿瘤复发;有内分泌功能腺瘤64.3%(9/14)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5年,早期内分泌症状缓解患者仍有33.3%(3/9)复发。结论:经蝶窦入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可以选择经蝶窦入路再次手术,能降低术后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以肿瘤占位效应为主要症状的残留或复发性腺瘤的疗效优于高内分泌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垂体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神经内镜组,42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为显微镜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5.09±10.31)ml,少于显微镜组的(77.82±12.06)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1.44±27.63)min、(6.74±1.14)d,均短于显微镜组的(154.67±38.20)min、(10.25±1.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的肿瘤全切比例为94.74%,高于显微镜组的71.43%(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显微镜组的26.19%(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建议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最佳颅底修补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6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62例患者中,颅内感染组11例(6.79%),非感染组151例(93.21%)。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术中体质量指数(boby mass index,BMI)、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及Kelly分级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感染组BMI、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及Kelly分级是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术中、术后脑脊液漏、Kelly分级相关,可根据Kelly分级制定合理的颅底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预防及处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VATS肺叶切除手术317例。观察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处理对策。   结果   术中发生并发症患者28例(8.8%),包括血管意外损伤出血16例(5.0%)、误伤/断支气管2例(0.6%)、缝合器切割血管残端渗血4例(1.3%)、缝合器切割残端肺漏气3例(0.9%)、肺损伤2例(0.6%)、膈肌损伤1例(0.3%)。中转开胸17例,中转率5.4%。出血镜下修补成功14例,成功率70%(14/20)。术中无死亡病例。   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是胸外科难度较高的手术方法,需注重预防及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的损伤出血,才能减少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垂体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非分泌性腺瘤9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1例,持续1周。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蝶窦腔的改变以及术后蝶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蝶窦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