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Tian ZQ  Wang XL  Wu W 《癌症》2008,27(2):160-164
背景与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具有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其与MT-1和MT-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和10例食管憩室标本中MT-1、MT-2和MT-3的表达情况,并对MT-3表达及其与MT-1和MT-2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T-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组织及食管良性病变组织(χ2=74.696,P<0.001)。在肿瘤组织中,MT-3主要在胞浆中表达。MT-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TNM分期(P=0.033)、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7)及术后生存时间(P=0.035)有关,而且与MT-1和-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32)。结论:MT-3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且其作用明显不同于占MT主体的MT-1和MT-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分析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金属硫蛋白-3 (metallothionein-3,MT-3)基因启动区CpG岛的甲基化情况,为寻找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诊断治疗的分子标记物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的方法,检测33例哈萨克族和30例汉族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3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发生状况。 结果:33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T-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66.7% (22/33)和27.3% (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80,P=0.001);30例汉族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T-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56.7% (17/30)和26.7% (8/3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5.554,P=0.018)。哈、汉民族之间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T-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666,P=0. 414;χ2=0.003,P=0.957)。 结论:MT-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但不是哈族食管癌患者的特异性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HB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分析THBS2 mRNA的表达与MVD、MMP-2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THBS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胃癌组织中THBS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MVD及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23,r=0.35,P < 0.01,P=0.004),但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53,P=0.53,P=0.21,P=0.84,P=0.96)。  结论  THBS2可能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BS2可能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但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金属硫蛋白-3(MT-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RT-PCR对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MT-3和MDR-1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DR-1和MT-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0%(0/11),23例膀胱癌组织中MDR-1和MT-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3/23)和78.3%(18/23);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中MDR-1、MT-3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R-1与MT-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MDR-1可能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一个标志,MT-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各功能亚型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MT各功能亚型在48例喉癌组织和15例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分析MT各功能亚型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48例喉癌组织中,在43例标本中MT-1f、MT-1h和MT-2a在喉癌组织显著高于12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1),余8例为阴性表达,并且MT-1f和MT-2a在中、低分化喉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而MT-1a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减少(P<0.05),MT-1x在喉癌组织未见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可见表达.结论 MT-1f和MT-2a与喉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MT-1a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金属硫蛋白可能参与了喉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 黏膜层, 肿瘤中心, 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7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胃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  结果  Claudin-1、-3、-4和-7在肠化生上皮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腺上皮(P < 0.05);从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淋巴结转移灶, 胃癌组织Claudin-1、-3、-4和-7的表达呈抛物线样趋势, 肿瘤中心表达最高(χ2=111.84, 52.35, 33.71和111.91, P < 0.05);肿瘤中心Claudin-1和-3表达降低, 患者预后不良(χ2=5.530和χ2=9.846, P < 0.0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Claudin-3和临床分期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Claudin-1、-3、-4和-7在胃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新鲜肿瘤组织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ilothionein,MT)-3不仅具有其它MT共有的细胞解毒功能,还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个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基因CpG岛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其中食管上段癌6例,中段癌46例,下段癌16例.国际TNM分期:Ⅰ期3例,ⅡA期13例,ⅡB期29例,Ⅲ期22例,Ⅳ期1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8例,中分化癌54例,低分化癌6例.全组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且随访满30个月.取其新鲜手术标本及切缘正常组织,提取组织DNA及RNA,应用重亚硫酸钠处理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研究其MT-3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应用实时RT-PCR技术,研究其MT-3mRNA的表达情况,然后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11例(16.2%)肿瘤组织发现MT-3基因甲基化,而所有患者的上或下切缘的正常组织均未检测到甲基化.存在和不存在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MT-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1.11和5.13±1.86(P=0.027).MT-3基因甲基化与TNM分期(P=0.03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及术后生存时间(P=0.037)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侵犯深度均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MT-3基因的甲基化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此事件易发生于肿瘤晚期患者,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p(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hloride ion channel protein, CICP)及β-肌动蛋白基因在50例人胃癌组织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中Hp感染状态的关系。  结果  两个基因在人胃癌组织及淋巴结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胃癌患者pTNM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P < 0.05), 而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人胃癌组织中Hp的感染与氯离子通道蛋白及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P < 0.05)。  结论  Hp的感染可以上调胃癌组织中氯离子通道蛋白及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 检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金属硫蛋白不同亚型mRNA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亚型MT-1e,MT-2a和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5月至7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例,取其新鲜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切缘"正常"黏膜组织,提取RNA,应用RT-PCR分析MT-1e、MT-2a和MT-3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T-3 mRNA在食管"正常"组织表达量大于肿瘤组织(P=0.017)。而MT-1e和MT-2a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切缘"正常"组织表达情况无差异(P值分别为0.211和0.714)。食管癌及切缘"正常"组织中MT-1e和MT-2a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MT-3 mRNA(P值均〈0.05)。三种MT亚型的mRNA水平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侵犯深度均无关(P值均〉0.05)。结论食管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不同MT亚型的mRNA表达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pAAV为载体的RANi沉默E2F3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pAAV-siE2F3穿梭质粒转染LNCAP细胞, 流式细胞计数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变化; 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E2F3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 分析E2F3蛋白与Bcl-2蛋白变化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pAAV-siE2F3穿梭质粒有效的沉默了E2F3蛋白表达(P < 0.01), pAAV-siE2F3穿梭质粒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 < 0.01), G1期细胞明显增加(P < 0.01), S期明显减少(P < 0.01), pAAV-siE2F3穿梭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 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1)。  结论  本实验初步明确了E2F3在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方面起的作用, E2F3可能通过影响Bcl-2表达调控细胞凋亡; 为进一步阐明E2F3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及以E2F3为靶点的前列腺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STAT3及miRNA-2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Western Blot法测定舌鳞癌细胞中STAT3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舌鳞癌组织标本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舌鳞癌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舌鳞癌标本中miRNA-21表达,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TAT3、miRNA-21表达在舌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Kaplan-Meier法分析STAT3、miRNA-21不同表达状态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STAT3和miRNA-21在舌鳞癌细胞及组织标本中过表达; 舌鳞癌标本中STAT3、miRNA-21随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其表达越高; STAT3和miRNA-21表达呈正相关(rs=0.574, P < 0.001);STAT3、miRNA-21与生存期为负相关, STAT3和miRNA-2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差。  结论  STAT3、miRNA-21的表达状态对预测舌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span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15%(3/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72%(36/50),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6,P<0.05;χ2=18.811,P<0.05)。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隔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直肠癌中CD151和MMP-7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rs=0.314,P=0.026)。  结论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邓煜  高敏娜  唐俐  林晓  朱进  李昱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29-1032
  目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后颅凹常见恶性肿瘤, 本研究目的在于检测Nrf-2和HO-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在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髓母细胞瘤及27例瘤旁对照脑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 并结合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型), 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髓母细胞瘤病例中, Nrf-2和HO-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 78.0%)与瘤旁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 29.6%)相比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 并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但Nrf-2和HO-1的表达与分析的病例的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 > 0.05)。  结论  Nrf-2和HO-1的高表达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 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 P < 0.05), 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 r=0.582;P均 < 0.05)。  结论  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 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RIZ1基因mRNA及蛋白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方法  以4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及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 Real-time PCR法检测RIZ1基因mRNA表达情况; 55例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IZ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67)。RIZ1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1%(16/55), 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4%(4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基因不仅在mRNA转录水平, 而且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RIZ1表达降低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RIZ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RIZI可能是食管鳞癌的潜在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 L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探讨VEGF的表达情况、DCs与Treg的分布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及DCs、Treg分布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LCLC标本75例, 其中27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LC标本中VEGF的表达、未成熟DC细胞(CD1a+DC)、成熟DC细胞(CD83+DC)及Treg细胞(Foxp3+T细胞)的分布,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75例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94.7%(71/75); CD1a+ DC、CD83+DC在癌组织中的分布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P < 0.001); Foxp3+T在癌组织中的分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01)。CD83+DC的分布在VEGF阳性组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χ2=7.802, P=0.020); CD1a+DC与Foxp3+T的分布呈正相关(rs=0.246, P=0.033)。CD83+DC的分布在不同T分期间存在差异, 随着T分期增高其数量降低(χ2=11.043, P=0.011)。  结论  LCLC组织中VEGF高表达与成熟DC数量的减少相关, 而未成熟DC的分布与Treg细胞的分布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付怡如  时倩倩  牛琛  李帅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1-1207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中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的表达,探讨ALDH2表达水平对IMPC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29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IMPC为84例、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 special type,IDC-NOS)为214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成功匹配84例IMPC与IDC-NOS,检测ALDH2在IMPC组和IDC-NOS组中的表达差异,分析IMPC患者中ALDH2不同表达组的临床病理特征、NAC反应分级与预后相关性。  结果  ALDH2在IMPC中的表达水平为48.8%(41/84),显著高于IDC-NOS的33.3%(28/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IMPC患者中ALDH2表达水平与N分期(rs=0.348,P=0.017)及p53突变水平(rs=0.262,P=0.016)呈正相关,与NAC反应分级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在IMPC中ALDH2高表达且与NAC反应分级及DFS呈负相关。针对ALDH2高表达的IMPC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切除,以延长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8.
姜维美  叶维  蒋华  朱志霞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288-1291
  目的  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 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 Ⅲ 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BRCA1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6.27;β-tubulin Ⅲ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4.44。以中位值作为cutoff值,36例标本根据cutoff值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BRCA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66.7%(12/18)稍高于低表达组55.6%(10/18),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β-tubulin Ⅲ低表达组的有效率83.3%(15/18)显著高于高表达组3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结论  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ubulin Ⅲ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β-tubulin Ⅲ可以作为紫杉烷类药物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