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  方法  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  结果  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3,P=0.447 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 9,Sk=0.120 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 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  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病例,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恢复迅速,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50%、20.83%和33.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87.50%、79.17%。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近远期效果良好。肿瘤大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发区初筛1年后鼻咽癌一级亲属、一般人群血清EB病毒抗体的动态变化及鼻咽癌检出情况。   方法   收集参加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鼻咽癌初筛和2011年8月随访的人群EB病毒血清学资料与鼻咽癌检出情况,比较鼻咽癌一级亲属和一般人群中EB病毒抗体变化及鼻咽癌检出情况。   结果   亲属组NA1/Ig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 20.28,P<0.001),且男、女性亲属组分别高于男、女性对照组(χ2=22.59,P<0.001;χ2=4.03,P<0.05);亲属组NA1/IgA转阳率低于对照组(χ2=7.79,P=0.005),男性亲属组高于男性对照组(χ2=9.46,P=0.002),而女性亲属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亲属组VCA/Ig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1.90,P=0.001),男性亲属组高于男性对照组(χ2=7.50,P=0.005),而女性亲属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未见表达,P>0.05)。亲属组VCA/IgA转阳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亲属组未检出新发鼻咽癌,对照组检出10例,对照组鼻咽癌检出率显著高于亲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   结论   EB病毒的变化与遗传因素可能不存在密切联系;初筛后鼻咽癌一级亲属鼻咽癌检出并不高于一般人群,可能无需采取选择性随访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组(观察组,n=42)和单纯超声引导治疗组(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率、消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进展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定位成功率和两次消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2.38% vs 21.05%,P=0.01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 vs 5.26%,P=0.602)。结论 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肝实质的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手术切除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手术切除的CRLM患者377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肝实质(parenchymalsparing hepatectomy, PSH)组305例和大范围肝切除(major hepatectomy, MH)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结果  PSH组肝转移灶个数少于MH组,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全组采用PSH治疗的患者占80.9%, 且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多。PSH组手术时间比MH组短(177.5 minvs.220 min, P=0.000), 手术出血比MH组少(150 mLvs. 300 mL, P=0.00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MH组低(47.4%vs.64.8%, P=0.008)。PSH组与MH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肝内无复发生存(hepatic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HFR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H组患者复发后接受局部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42.8%vs.25.6%, P=0.040), 复发患者中接受局部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58个月vs.24个月, P=0.000)。  结论  CRLM患者手术时采用PSH的治疗方式肝内复发率更低, 安全性更高, 复发后再次接受局部治疗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是推荐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2例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T1期NMIBC复发和进展的影响。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3(24~57)个月,102例T1期NMIBC患者中20例(19.6%)复发,12例(11.8%)进展,32例(31.4%)Ki-67表达≥25%。Ki-67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 <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T1期NMIBC的复发无相关性(P > 0.05),Ki-67表达、肿瘤分级、肿瘤数目和既往复发率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危险因素(P < 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P=0.043)和既往复发率(P=0.018)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67表达是T1期NMIBC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Ki-67表达有助于预测其进展风险,为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不同照射野治疗后的失败模式,尤其是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复发及进展情况。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701例,对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分析全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复发率;其次分析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I)和累及野照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这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其复发部位的差异;接着分析不同治疗疗效患者复发情况及ENI和IFI两组治疗后达CR患者复发部位的差异;同时对影响全组患者出现复发的独立性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对ENI和IFI两组患者的构成比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并进一步比较PSM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的差异,且分析影响PSM后患者发的独立性因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7.6%、52.2%和59.4%,中位复发时间为11.6个月。IFI和ENI组复发率分别为47.3%和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70)。IFI与ENI两组患者复发部位有显著性差异(χ2=10.372,P=0.006)。IFI与ENI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13.385,P=0.001);ENI和IFI中达CR患者的总体复发率(31.7% vs. 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75)、复发部位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457,P=0.178)。PSM分析后每组均为172例患者,两组患者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P=0.450),但复发部位有显著性差异(χ2=110.513,P=0.005);IFI与ENI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7.226,P=0.027),PSM后与ENI组CR患者相比,IFI组CR患者的复发率(53.3% vs.对29.5%)显著性升高(χ2=6.145,P=0.013),且两组患者复发部位亦有显著性差异(χ2=7.467,P=0.024);近期疗效和食管癌病变部位为影响PSM后患者出现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14,0.018)。  结论  ENI与IFI患者的总治疗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复发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IFI组治疗后CR患者相比,ENI组患者的照射野外复发率显著性下降,但野内复发率较高。最终结论需要精心设计的、更大的多中心前瞻性试验结果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晚期宫颈癌并发双侧输尿管梗阻的预后因素, 探讨其治疗意义。   方法   通过肾图、CT、肾功能检查诊断晚期宫颈癌并发双侧输尿管梗阻患者40例, 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置管内引流13例, 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顺行置管内引流25例、外引流2例, 肾功能恢复正常后行放射治疗29例, 对比研究输尿管导管置入前是否接受过治疗、肾功能是否正常, 置管后是否接受放疗三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输尿管导管置入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率为91.3% (21/23)。未治疗组、术后和放疗后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15、10个月(χ2=9.379, P=0.009)。置管后接受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9个月(χ2=17.329, P < 0.001), 置管前肾功能是否正常对预后影响无显著性差异(χ2=1.37, P=0.242)。   结论   对于初治或术后复发的宫颈癌并发双侧输尿管梗阻患者, 在解除输尿管梗阻后, 应接受放射治疗, 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明确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以这些因素进行分层,通过生存分析探究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放疗对整体患者的生存(HR=0.949,95%CI:0.435~2.074,P=0.896)与复发(HR= 0.611,95%CI:0.231~1.614,P=0.320)不是独立有益因素,结外浸润(ECE)和组织学Ⅲ级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两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放疗对具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ECE+组OS:P=0.020,LRRFS:P=0.014;Grade Ⅲ组OS:P=0.002,LRRFS:P < 0.001;)对无危险因素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ECE-亚组OS:P=0.353,LRRFS:P=0.796;GradeⅠ~Ⅱ亚组OS:P=0.267,LRRFS:P=0.589)。   结论   结外浸润和组织学Ⅲ级是T1~2期伴1~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些带危险因素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而对于未发生结外浸润及组织学级Ⅰ~Ⅱ的患者,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接受了35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结果]26例患者初次射频消融第二肝门区肿瘤30个,22例患者的25个肿瘤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84.6%。<3cm、3~4cm和>4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3%、66.7%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27)。26例中的9例因局部肿瘤残留、复发、新生等原因接受多次射频消融,26例患者共接受35次射频消融,32个肿瘤中完全消融29个,总体完全消融率90.6%(29/32)。无射频相关死亡发生,2例发生明显胸水,1例发生胆脂瘤并发肝内感染,3例发生局部复发。全组5例死亡,总体存活率80.8%。1年总体生存率86.7%,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结论]在熟知第二肝门区解剖特征、射频消融操作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残余瘤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转归。   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例子宫肌瘤患者(77个肌瘤)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根据超声消融后1个月内所测体积消融率(消融率), 将7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24例): 消融率 > 90%;B组(28例): 消融率70%~90%;C组(22例): 消融率 < 70%。MRI监测三组治疗后1、3、6、12个月残余瘤组织的体积变化, 随访超声消融治疗后靶肌瘤的再治疗情况。   结果   1) 治疗后1、3、6、12个月所测残余瘤组织平均体积, 消融率 > 90%组分别为(3.18±1.70)cm3、(1.88±0.99)cm3、(1.00±0.54)cm3、(0.44±0.20)cm3, 呈明显缩小趋势(P < 0.01)。消融率70%~90%组为(6.72±3.06)cm3、(7.41±4.67)cm3、(5.19±3.91)cm3、(4.75±3.17)cm3, 呈现缩小趋势(P < 0.05)。消融率 < 70%组为(17.95±8.85)cm3, (22.10±13.30)cm3、(23.31±13.37)cm3、(23.93±12.85)cm3, 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5)。2)治疗后12个月再次治疗情况: 消融率 > 90%者, 无一例在治疗后12个月内需要再次干预治疗, 消融率70%~90%者及消融率 < 70%者分别有10.7%及54.5%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内再次行超声消融或手术治疗。   结论   超声消融率≥70%组的残余瘤组织的体积在术后12个月内呈明显缩小转归趋势, 并且治疗后靶肌瘤的再干预情况明显少于消融率 < 70%组。消融的体积越大, 再治疗的机会越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肺大细胞癌(large cell 1ung carcinoma, LCLC)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83例L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3例LCLC占同期肺癌的5.4% (83/1 551)。男性63例, 女性20例; 平均年龄60.4岁; 肿瘤最大径平均4.6 cm; 影像学多表现为周围型。术前通过痰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肺穿刺活检3种手段, 只有4例4.8% (4/83) 明确诊断或考虑为LCLC。63例76% (63/83) 患者行手术切除, 以肺叶切除术为主。术后病理学诊断包括39例经典型LCLC、3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例基底细胞样癌、2例透明细胞癌和1例淋巴上皮瘤样癌。LCLC各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有75% (62/83) LCLC发生淋巴结转移。   结论   LCLC发病率低, 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LCL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无特异性, 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LCLC治疗以手术为主, 提高LCLC的确诊率和进一步细分病理亚型对规范LCLC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B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通过分析a-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在TNBC的预后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30例TNBC,50例非TNBC的石蜡标本切片组织中的a-B晶体蛋白,比较TNBC与非TNBC组织中a-B晶体蛋白表达差异性,对a-B晶体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在非TNBC中的表达率42.00%(21/50)(χ2=4.566,P< 0.05);a-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P53表达、ki-6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呈正相关。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分期、P53表达、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a-B晶体蛋白的阳性表达在TNBC与非TNBC之间存在差异。a-B晶体蛋白在TNBC中高表达,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TNBC。a-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预后不良相关,而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高表达可能为TNBC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涛  严立 《中国肿瘤临床》2013,(12):710-713
  目的   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 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缺失率为88.9% (64/72), 高于正常肠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28.0% (7/25)。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22, P < 0.001);hMSH2蛋白缺失率与N分期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SH2蛋白缺失40例, 缺失率达97.6% (40/41), 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MSH2蛋白缺失率为77.4% (24/31, χ2=7.251, P=0.007)。而hMLH1蛋白缺失率为90.3% (65/72), 高于正常组肠组织中hMLH1蛋白缺失率为32.0% (8/25, χ2=33.847, P < 0.001), 但与肿瘤部位、分期、分化程度均无关。   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蛋白缺失, 且表达缺失与肿瘤分期有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 从而对其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AC) 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 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rn, MPP), 将144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阳性组77例和MPP阴性组77例。MPP阳性组中又按MPP所占比例分为(+、++、+++) 三亚组。RT-PCR法检测两组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在144例肺腺癌病例中EGFR突变62例(43.1%), KRAS突变9例(6.25%), EGFR突变与性别(P=0.018) 和肿瘤体积(P=0.016) 有关。MPP阳性组EGFR突变率高于MPP阴性组(P < 0.001);KRAS突变率低于MPP阴性组(P=0.016)。EGFR基因突变频率在MPP三亚组中无明显不同(P=0.932)。   结论   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腺癌其它亚型, KRAS突变频率低于肺腺癌其它亚型, 说明其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塞来昔布联合三苯氧胺对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  方法   雌性3周龄SPF级Sprague Dawley(SD)大鼠1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塞来昔布组、三苯氧胺组及联合组,腹腔注射MNU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案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的体积及COX-2和C-erbB-2的表达。  结果  塞来昔布组、三苯氧胺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发生率低,肿瘤体积小;联合组肿瘤发生率最低,肿瘤体积最小。塞来昔布组、联合组大鼠乳腺肿瘤COX-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和三苯氧胺组(P < 0.05)。  结论   塞来昔布和三苯氧胺对MNU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均有预防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食管鳞癌D2-40蛋白表达并观察淋巴管受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 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患者总生存期。   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LVI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70%, LVI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21%, LVI阳性组转移率高于阴性组, 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VI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 LVI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多因素分析显示LVI不能成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62), 淋巴转移(P=0.031)、临床分期(P=0.019)和肿瘤残留(P=0.02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2-40标记的LVI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张琼  杨哲  戴洪海  王瑜  韩俊庆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378-1381
  目的  研究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且有可评价病灶的晚期肺腺癌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检测结果,均采用含培美曲塞方案化疗,以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为研究终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  EGFR野生组和突变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4%(8/18)和31.8%(7/22)(P=0.41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9%(16/18)和81.8%(18/22,P=0.673)。EGFR野生组中位PFS较突变组延长(8.9 vs. 5.3个月,P=0.046)。   结论  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对培美曲塞的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