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63-1566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81例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2.9%,疾病控制率为80.2%,90.1%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和神经症状有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4个月(95%CI:4.0~4.8)和7.8个月(95%CI:6.8~8.8)。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时机(首次或≥2次复发时用药)、剂量(5 mg/kg,6~9 mg/kg,10 mg/kg)和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耐受性好。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后的用药时机、剂量、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 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 > 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 < 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7例,疾病稳定(SD)19例,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0.3个月.3~4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高血压、鼻出血、经血增加、肠道出血、肠穿孔及静脉血栓等.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晚期CRC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60例和对照组(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60例。比较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延长了CRC患者的PFS(10.9个月 vs. 9.2个月,P=0.03),但OS未见显著获益(21.2个月 vs. 19.4个月,P=0.87)。消岩汤可改善患者神疲乏力(P=0.01)、恶心呕吐(P=0.01)、腹胀(P=0.02)的症状,且能减少恶心呕吐(P=0.04)及腹泻(P=0.02)的不良反应。  结论  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CRC患者的PFS,减轻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 化疗应用4~6个周期, 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  结果  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一线治疗25例, CR 2例, PR 12例, SD 3例, PD 8例, 有效率56.0%, 疾病控制率68.0%, 中位PFS 11.3个月; 二线治疗13例, PR 5例, SD 2例, PD 6例, 有效率38.5%, 疾病控制率53.8%, 中位PFS 9.5个月, 两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O5)。3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 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  结论  贝伐殊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好, 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140例的RCCEP发生率。观察250 mg和125 mg阿帕替尼两个剂量组治疗50例单药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40例晚期实体瘤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为93.3%,安罗替尼组为72.7%,呋喹替尼组为47.6%,瑞戈非尼组为70.6%,阿帕替尼组为14.0%。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显著降低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安罗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呋喹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5);瑞戈非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观察50例晚期实体瘤不同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提示42例250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97.6%,8例125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个剂量组均未出现≥G3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  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更显著降低卡瑞利珠单抗的RCCEP发生率,低剂量阿帕替尼可有效安全地缓解RCCE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 21天为1个周期, 行4~6个周期治疗, 并评价疗效及评定不良反应级别。  结果  32例宫颈癌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 部分缓解7例(21.9%)、疾病稳定19例(59.4%)、疾病进展6例(18.7%), 有效率为21.9% (7/32), 疾病控制率为81.3% (26/32)。32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 可以耐受。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好, 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过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的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依据RAN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不良事件评价依据CTCAE 4.0版标准。结果:20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和客观反映率可达到85%和60%,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3个月(1.5~11个月)和6.5个月(3~15个月)。主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术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SAE治疗的GTN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n=14)和单纯动脉栓塞组(n=13),所有患者行SAE治疗联合静脉化疗。超声检查子宫病灶大小改变、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下降水平及保留生育功能情况。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5.37(19~51)岁,17例活动性出血患者行SAE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行静脉化疗的总疗程中位数为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行子宫切除为6例。两组患者行SAE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超声检查评定治疗有效率为51.8%(14/2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血清β-HCG平均下降(2.07±0.91)个对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   结论   SAE治疗用于预防或控制高危GTN病灶出血效果肯定,动脉灌注化疗未明显提高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 HIPEC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CRS+HIPEC,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 mg加丝裂霉素(MMC)30 mg,或多西他赛120 mg加顺铂120 mg,溶于生理盐水12 L,温度(43±0.5)℃,时间60~90 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   结果  入组患者106例,CRS组45例,CRS+HIPEC组61例,两组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平衡。至患者的中位随访期30个月时,胃癌PC相关死亡率在CRS组为93.3%(42/45),CRS+HIPEC组为77.0%(47/61,P < 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CRS组是7.0个月(95%CI:5.8~8.2个月),CRS+HIPEC组是11.1个月(95% CI:8.3~13.9个月,P=0.003)。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CRS组为6例,CRS+HIPEC组为8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治疗、胃癌同时性PC患者、肉眼可见完全肿瘤细胞减灭、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系统性化疗6个周期以上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参数。   结论  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CRS+HIPEC可延长生存期,并不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金龙胶囊联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32例)和常规新辅助化疗组(32例)。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金龙胶囊和TEC方案的同步治疗, 常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的治疗, 化疗周期均为21 d。共完成4个新辅助化疗周期之后行手术治疗, 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84.38%(27/32)和56.25%(18/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Ⅱ~Ⅲ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白细胞水平下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金龙胶囊与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对化疗的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he safety of bevacizumab in older mCRC patient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treatment-related AEs in older bevacizumab recipients.Patients and MethodsPatients age ≥65 were identified from SEER–Medicare and categorized by mCRC diagnosis pre and post bevacizumab approval (2001-2003 vs. 2005-2007). Preexisting conditions known to increase bevacizumab-related AE risk were identified in the year before diagnosi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evacizumab receipt were identifi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Incidence rates for all AEs and specific serious AEs were determined. Risk factors for first AE were determined by competing risks regression.ResultsOf 6821 patients, 3282 (48%) were diagnosed in 2005-2007 of whom 19% received first-line bevacizumab. Likelihood of bevacizumab receipt was lower in patients age ≥ 75 (odds ratio [OR], 0.4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6-0.47), nonwhite patients (OR, 0.67; 95% CI, 0.55-0.81), patients with higher comorbidity index (OR, 0.52; 95% CI, 0.43-0.62), and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R, 0.49; 95% CI, 0.33-0.73). AE incidence rate was not increased among first-line bevacizumab recipients relative to first-line chemotherapy recipients. In a competing risk regression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bevacizumab receipt (2005-2007)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irst AE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2001-2007) (hazard ratio, 0.97; 95% CI, 0.87-1.08).ConclusionIn an older mCRC population, bevacizumab receipt was less likely in older (age ≥ 75) nonwhite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erebrovascular comorbidities. First-line bevacizumab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E incidence or risk of first AE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 PC)患者资料, 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 分为CRS组(CRS+术后全身化疗)29例, HIPEC组(CRS+HIPEC+术后全身化疗)33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可比, 术中PCI评分及器官/腹膜切除情况相似。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9个月(6.5~110.0个月)和32.0个月(10.5~95.9个月), OS分别为8.5个月(95% CI: 4.9~12.1个月)和14.5个月(95% CI: 11.9~17.1月)(P=0.007)。术后30天内CRS组3例发生SAE, HIPEC组9例(P=0.126)。多因素分析显示, HIPEC、CC 0~1分、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RS+HIPEC可改善CRCPC患者生存期, SAE无显著增加, 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 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 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65(9~119)个月, 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 P=0.109), 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 P=0.256)。2组5年DFS(38.1%vs.42.9%, P=0.671)及OS(47.9%vs.45.0%, 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   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 与静脉化疗相比, 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 化疗副反应较轻, 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O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对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5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5例患者术前予以DOS方案化疗(观察组), 3个周期化疗后行手术治疗, 25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DOS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4.0%, D2淋巴结清扫率(88.0%vs.64.0%)及R0切除率(92.0%vs.68.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 0.05);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3.2±2.5)枚vs.(6.3±2.9)枚, P < 0.05];两组手术时间[(230.5±45.6)min vs.(205.6±42.4)min]及术中出血量[(425.5±115.4)mL vs.(210.6±125.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6±2.8)枚vs.(21.2±2.0)枚, P > 0.05]。观察组患者化疗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结论   DOS方案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率高, 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围手术期安全性高, 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 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