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骨髓移植对吻合血管的移植腓骨形态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向体骨髓移值对吻合血管的移植腓骨形态改变和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23例小腿胫骨缺损随机选取10例,术后4周,由髂前上棘抽取的自体骨髓经皮穿刺,移植注入移植腓骨两端和散在多点移植腓骨的骨膜周嘲及肌袖内,隔6周和12周后分别再两次注入自体骨髓。结果 自体吻合血管的腓骨-骨髓复合移植与单纯自体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小腿胫骨缺损相比,自体吻合血管的腓骨-骨髓复合移植的移植腓骨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随访时间内移植腓骨的形态增粗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是促进吻合血管的移植腓骨骨愈合和加速其形态增粗率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5例。胫骨缺损6~10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cm×5cm-7cm×18cm。保持骨膜的连续性,将腓骨截骨后折叠形成双管状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及皮肤缺损。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术后3—4个月患肢开始负重,术后随访8~10个月,复查X线片示腓骨与胫骨骨性愈合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问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30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显微外科先驱Iacobson和Suarez创始性工作的开展以及显微器械和技术的发展,1971年McKeer首先报道了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的实验研究,1974年Ueba和Fujikawa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瓣。1975年Taylor等首先报道了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经传统骨移植治疗失败的创伤性胫骨大段缺损2例,1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206例,选用的受区静脉包括颈外静脉、面前静脉、面总静脉和颈内静脉,占全部受区静脉的86.9%。结果 术后1块腓骨瓣因动脉血栓而改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游离腓骨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9.5%,术中和术后均无静脉危象发生。结论 同时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可有效防止或降低静脉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游离腓骨瓣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从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蒂长、管径等.临床设计切取小腿外侧区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腓骨形成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皮瓣面积为6 cm×4cm~16cm×8 cm,骨缺损长度6~16 cm,移植腓骨长度8~20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其中40.6%为肌皮穿支、59.4%为隔皮穿支,分布在腓骨后缘3.1 cm范围内.平均直径1.1 mm,穿支间距4~8 cm,外踝后上方15~25 cm、4~7 cm范围内均可发现穿支血管.移植的16例复合腓骨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22.3个月,移植的腓骨在术后3~5个月愈合,随时间延长及患者负重移植骨逐渐增粗.受区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数目及位置相对恒定,根据腓动脉皮穿支的发出位置,可设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证明是修复肢体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显著增粗,3年时绝大部分异体骨已吸收,而腓骨直径与胫(股)骨基本相等,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与同种异体骨组合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缩短病程,降低肢体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传统骨移植术,由于缺乏血液供应,植入骨块需经长久的爬行替代过程才能愈合,且易发生骨不连、骨吸收及感染率高等缺点。1990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外伤性骨缺损7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切除致长段骨缺损5例,骨髓炎骨缺损1例,均获成功。经随访6个月~7年均达骨愈合,其中4例携带腓骨头移植修复桡骨下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胫骨长段骨缺损行吻合血管移植术后9个月、12个月,先后两次发生疲劳性骨折。认为,移植之腓骨虽愈合增粗,但可能因负重而发生疲劳性骨折,适当延长术后外固定时间,是防止骨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犯者采用带监测皮岛既能观察腓骨血供又能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在肿瘤性长段股骨干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肿瘤性长段股骨干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并辅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修复37例,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高恶性骨肿瘤则进行手术前、后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1~12年,移植骨生长良好,能完全负重,治疗满意率为84%.主要并发症是: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踝关节疼痛、移植腓骨骨折等,其发生率为8.1%;局部复发及肺转移6例,5年以上带瘤生存4例.恶性肿瘤的保肢率为76%.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治疗肿瘤性股骨干长段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43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后腓骨血牮的监测方法。方法 设计一种与移植腓骨血供同源的小腿外侧小皮瓣--监测皮岛进行移植。临床应用30例。术后通过对监测皮岛的观察,达到监支腓骨血供的目的。结果 30例中,6例监测皮岛于术后监测过程中准确地提示了移植腓骨血管危象,均及时得到手术探查、复通血供。30例移植腓骨均达到有性愈合。结论 监测皮岛是腓骨移植术后血供监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组织移植受区可供吻合血管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游离组织哉组合组织移植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或可供吻合血管数量不足的解决方法:方法 在显微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组织供区供血血管具有较粗大分支、终末支的组织单位参与移植,利用其自身血管分支桥接移植组织及伤肢远端,或者采用Y型静脉倒置、顺置搭桥的方法,桥接组织及伤肢远端。结果 采用上述二种方法进行吻合血管的单一组织移植20例,组合组织移植66例,参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且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移植一次修复,或结合骨延长技术二次修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治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14岁,平均8.5岁;均有骨移植或骨延长手术史.手术次数2~6次,平均3.2次;下肢短缩3~12 cm,平均5.8cm.16例均采用游离腓骨移植的方法修复,腓骨切取长度6.0~16.0 cm,平均9.2 cm.1年后其中4例采用骨延长的方法进行肢体延长. 结果 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4.5年,移植的腓骨均成活、变粗,4例下肢延长长度4.0~11.5 cm,平均7.8 cm,均恢复基本的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病灶彻底切除长段游离腓骨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配合二期骨延长可以改善肢体长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旋腓骨颈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目的为以旋腓骨颈动脉为蒂腓骨上段骨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经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旋腓骨颈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旋腓骨颈动脉始于胭动脉,起点在腓骨头尖下(3.3±1.1)cm,干长(1.4±1.0)cm,外径(1.4±0.5)mm,其上行骨膜支与膝下外侧动脉下行骨膜支有恒定吻合。结论以旋腓骨颈动脉为蒂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术具有手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损伤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的选择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15例外伤性胫前、胫后动脉及尺桡动脉损伤或缺损的动脉残端做病理取材,位置位于正常区域内发出分支前后的残端动脉主干。标本分为分支前、分支后两组,同时对炎性区域内的动脉残端取材。标本做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结构变化,比较分支前后两组血管完好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所有分支前组及1例分支后组标本动脉各层结构存在,无变性坏死,内膜完整。14例分支后组标本动脉结构变性坏死,内膜剥脱。两组间动脉完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性区域内动脉残端除变性坏死外,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损伤动脉残端于发出分支以前的动脉主干管壁结构存在、完好,具有做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5例,修复尺骨的腓骨段长度4.5~7.5 cm,修复桡骨的腓骨段长度5.5~7.0 cm,皮瓣大小:5.0 cm×3.0 cm~8.0 cm×5.5 cm.术后12个月按Enneking评分系统测定患肢功能.结果 5例所应用的10块皮瓣全部成活,移植的腓骨段与尺、桡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2年,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4.8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81.3%.结论 带血供的骨移植,骨细胞保持活性,利于骨质愈合,同时,该术式可以一次手术完成前臂多部位、多组织缺损的修复,因此,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of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Methods From June 2005 to July 2009, 5 cases with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lnar defect ranges from 4.5 to 7.5 cm.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dial defect ranges from 5.5 to 7.0 cm. The size of the flap varies from 5.0 cm × 3.0 cm to 8.0 cm × 5.5 cm. At the 12 month follow-up, the function of reconstructed forearm was evaluated based upon Enneking scoring system.Results Ten flaps in the 5 cases all survived. The time for the transplanted fibula healed on the radium and ulna was 4-6 months. The 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4 months to 2 years. The forearm rotation functions were excellent in 2 cases, good in 2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 The eligible rate was 80%. The average Enneking score was 24.8, which indicated an average of 81.3%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Conclusion Bone graft with blood supply can ensure the activity of osteocytes, which facilitates the fracture union.Whilst, the procedure can reconstruct multi-location and multi-tissue defects in the forearm. Therefore, th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s an ideal alternativ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and the skin.  相似文献   

17.
张功林  章鸣  郭翱  胡玉祥  丁法明 《中国骨伤》2008,21(11):879-879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小血管吻合的通畅率,端端吻合技术是常用的小血管吻合技术,但是,端侧吻合与其相比,由于吻合后发生血管痉挛较低,组织供血量大。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Sen等介绍的菱形端侧小血管吻合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其软组织损伤的经验。方法在彻底清创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方式,修复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与神经、血管及其软组织缺损。结果经6~24个月随访,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重建血管肢端血运良好,修复的神经恢复了肢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有4个肢体短缩1~3cm,3个踝关节背伸较健侧小10°~15°,但均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或延期处理复杂性胫骨骨折,具有加速骨折愈合,控制感染,降低致残率,免除肢体截除之危险。  相似文献   

19.
腓骨骨皮瓣组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严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串联或并联组合移植,修复严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36例.新鲜无菌创面10例,晚期感染创面26例.创面面积25 cm×18 cm~45 cm×13 cm,平均36 cm×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范围12 cm×13 cm~32 cm×18 cm,腓骨骨皮瓣切取范围2.0 cm×1.5 cm~18.0 cm×16.0 cm,腓骨切取长度10~24 cm.并联移植30例,串联移植6例,急诊手术5例,亚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26例.结果 36例全部成功,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术后发生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2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34例,2例并联腓骨皮瓣部分坏死,行皮片移植后愈合.修复创面一期愈合32例,二期愈合4例,愈合时间12~28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应用Enneking评分23~28分,平均26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