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NKCC1,又名钠-钾-氯共转运体1)抑制剂布美他尼(BT)处理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成年雄性巴比赛(BALB/c)小鼠10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AH+生理盐水,SAH组)和低剂量组(SAH+布美他尼5 mg/kg,LBT组)、高剂量组(SAH+布美他尼10 mg/kg,HBT组),采用通过血管内穿孔的方法来制作SAH模型采用;利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SS)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测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高低剂量组NKCC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只有高剂量(10 mg/kg)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结论 NKCC1的激活可能在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可以有效减轻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电中性共同转运体(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对大鼠大脑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布美他尼组。观察干预不同时间点患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梗死灶周围NKCC1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并于再灌注24 h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脑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和24 h时,NKCC1和AQP4表达进行性增高,患侧大脑半球BWC进行性增高;予布美他尼干预后,两者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患侧大脑半球BWC亦下降(P<0.05)。同脑缺血组再灌注24 h相比,布美他尼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通过下调NKCC1和AQP4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组织机械形变,进而引起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在美国,TBI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在35岁以下年轻人中占据首位[2],大约占总死亡人群的40%;每年大约一百七十四万人会因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V组)。采用测干、湿重法检测不同剂量EV预处理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和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及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EV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干、湿重法检测结果显示,EV明显减轻大鼠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blot结果提示EV下调AQP4、NKCC1蛋白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预处理能减轻创伤性脑水肿,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AQP4和NKCC1而减轻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5.
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对脑水肿及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mRNA表达。结果局灶低温组及全身低温组在脑水含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IL-1βmRNA表达方面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且局灶低温组低于全身低温组(P〈0.05);而全脑低温组在上述方面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低温及全身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且局灶低温效果更佳;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脑保护因子,它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脑组织中IGF-1系统的表达十分广泛,脑损伤后IGF-1在脑内的含量及分布均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其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体内、外实验也充分证实IGF-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IGF-1给药的途径和剂量,将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灶低温及全脑低温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 含量及IL-1β、TNF-α的影响,以探讨局灶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分别于伤后30min开始进行全脑降温、25℃水脑局灶降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在相应时相点断头处死,采用相关的方法测定伤灶脑组织含量,Na 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含量和IL-1β和TNF-αmRNA表达等。结果在含水量方面、在离子含量方面、在IL-1β和TNF-α含量方面以及在IL-1β和TNF-αmRNA表达方面,局灶低温(25℃)组与全脑低温组以及脑外伤模型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局灶低温(25℃)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TNF-α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损伤的移植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可通过移植方法治疗的组织有神经干细胞(NSCs)、胚胎神经组织、胚胎干细胞(ES 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脐血细胞和NT2N神经元。胚胎神经组织来源不足而BMSCs和脐血细胞来源丰富, ES细胞和NSCs移植于体内有分化成肿瘤的危险。移植途径包括靶点移植、静脉移植和动脉移植三种途径,靶点移 植是常用的移植方法,而静脉移植和动脉移植可避免靶点移植对脑组织的损伤。移植部位、移植时机和移植局部 微环境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移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VEGF表达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已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认为TBI后VEGF的表达和上调与脑组织的自身保护有关。本研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脑伤后动态VEGF表达进行荧光定量分析,以获得更为准确的VEGF表达时像,为应用VEGF治疗脑外伤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IP1/3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分为4组:siRIP组、Nec-1预处理组、阴性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通过慢病毒转染法分别干涉RIP1、RIP3表达,建立离体TBI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划伤后神经元存活情况。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敲除RIP1/3,建立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谷氨酸刺激后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 siRIP组及Nec-1预处理组机械性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率高于阴性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Nec-1预处理组谷氨酸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而siRIP组存活率与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RIP1和RIP3可能对TBI诱导后神经元死亡有作用,而RIP1抑制剂Nec-1可能对TBI具有脑保护作用。RIP1/3与谷氨酸兴奋毒性诱导细胞死亡无关,而Nec-1对于谷氨酸损伤具有潜在保护作用,并可能存在特异性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大麻素受体1(CB1)受体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 响。方法 采用控制性脑震荡装置进行TBI造模。将小鼠分为对照组、TBI+溶剂组和TBI+AM281 组, 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并给予AM281 溶剂,TBI+ 溶剂组(TBI+Vehicle)为损伤处理后给予AM281 溶剂, TBI+AM281 组为损伤处理后给予CB1 受体拮抗剂AM281。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CB1 受体的蛋白表达 水平以及NR2B 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伊文思蓝染色检测小鼠的脑梗死区域质量和体积。通过水迷宫实 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TUNEL染色标记凋亡神经元,检测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凋亡 水平。结果 在TBI造模后,TBI+溶剂组小鼠第1、3 天CB1 的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在 TBI+溶剂组中,梗死区域质量和梗死体积与TBI+AM281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溶剂组小鼠 在测试阶段,寻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比相比对 照组显著减少。而TBI+AM281 组中,相比给予溶剂组,寻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减少,在平台所在象限 停留时间显著增加。在TUNEL染色中,TBI 后给予AM281,能显著降低神经元的凋亡百分比,逆转TBI 造成的NR2B 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CB1受体促进TBI后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过程,可能是由 NMDA受体亚基NR2B所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贝伐珠单抗(BV)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半暗带区恢复血-脑脊液屏障(BCFB)完整性和减轻炎症损伤的效果,以及NF-κB/MMP-9途径在实验性TBI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大鼠被随机分成创伤组(TBI组)、创伤后应用BV组(药物干预组,TBI+BV组)、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改进的菲尼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TBI模型,然后用BV抑制TB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伊文思蓝染色、脑组织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研究了VEGF的抑制对炎症反应、BCFB完整性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TBI诱导损伤半暗带区VEGF升高,并导致紧密连接蛋白减少,破坏BCFB完整性和介导炎症损伤。与Sham组相比,TBI组及TBI+BV组mNSS评分明显升高,BCFB完整性被显著破坏(脑水肿程度增加和紧密连接蛋白下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DJ-1表达的影响。 方法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TBI组及rTMS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TBI组和rTMS组应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模型,采用固定打击速度(3 m/s)、停留时间(200 ms)及打击深度(3.0 mm)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模型制备后24 h对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5次/d,连续治疗14 d),TBI组治疗时放入关闭的线圈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学实验。治疗14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创伤区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创伤后7、14 d,TBI组和rTMS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且rTMS组的mNSS评分低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4 d已降低至6分以下。行为学实验中,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rTMS组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相较于TBI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但rTMS组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模型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脑创伤区域损伤明显,损伤灶局限并逐渐修复。与Sham组和TBI组相比,rTMS组DJ-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可有效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创伤灶的恢复,可能是由于rTMS促进了机体DJ-1的表达,使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以及创伤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97-2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对皮层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组,胰岛素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伤前伤后血糖值,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GLU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凋亡细胞数。结果TBI组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伤侧皮层GLUT-1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胰岛素治疗组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伤后12h,24h,48h,72hGLUT-1表达明显多于TBI组(P均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TBI组(P均0.01);各组健侧皮层GLUT-1表达和凋亡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TBI急性期高血糖可增加伤后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BI急性期高血糖下调GLU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及在TB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TBI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确定TBI后MAPK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加入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500μmol/L)、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500μmol/L)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500μmol/L),通过脑干湿重检测、神经功能学评分和TUNEL染色评估不同抑制剂对TBI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明确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结果 TBI可分别引起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抑制ERK通路和JNK通路可减轻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而抑制p38通路则加重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抑制JNK通路可减少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38通路可增加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结论 TBI后,ERK1/2通路和JNK通路的激活发挥促进损伤形成的作用,而p38通路的激活则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ERK1/2通路的激活受到JNK通路的促进和p38通路的抑制,表明MAPK通路之间存在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亚单位(NF-кBp65)、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在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参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备大鼠脑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h、1、3、5、7d5个时间点取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F-кBp65、ICAM-1的活性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动物在任何存活时间点脑组织内均只能观察到很少的NF-κBp65、ICAM-1免疫反应;脑损伤后围绕损伤灶神经变性区,从伤后6h起,可观察到逐渐增加的NF-κBp65、ICAM-1免疫反应,伤后3d达到高峰(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内NF-κBp65、ICAM-1活性微弱;脑损伤后NF-κBp65、ICAM-1活性逐渐增强,伤后3d达到峰值(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NF-κBp65、ICAM-1的激活与脑炎性反应有关,是继发性脑损害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和治疗体会,为降低TBI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发生率以及改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发生脑积水患者纳入脑积水组,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分析TBI术后患者脑积水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并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对TBI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26例患者中23例发生脑积水,并发脑积水时间为伤后1~10周。与对照组相比,脑积水组患者术前GCS评分较低(t=8.235,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较低(t=10.5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年龄、昏迷时间、血肿部位(硬膜下、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中线偏移≥10 mm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组患者行VPS治疗,28 d内恢复清醒状态,体温正常,无语言障碍。 结论临床应为TBI患者术前进行术后并发脑积水高危因素的评估,预防脑积水的发生;若已发生,则可通过使用VPS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能与层粘连蛋白牢固结合的含有层粘连蛋白(laminin)结合域的NT3(LBD-NT3),探讨其与损伤后增多的层粘连蛋白结合促进脑损伤的修复机理。 方法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PBS组(10只)、NT3组(10只)、LBD-NT3组(10只),制作液压打击模型后注射对应的PBS或因子,利用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1个月后处死大鼠,通过大鼠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增减,用SPSS 19.0统计学做统计分析。 结果LBD-NT3组大鼠的水迷宫实验表现更好,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P=0.845>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956>0.05;与PBS相比,P=0.006<0.05;与NT3组相比,P=0.089>0.05。笔者进一步得出,第17、18天,NT3组大鼠和LBD-NT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细胞较多,胶质细胞较少,LBD-NT3与PBS组、NT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LBD-NT3和体内增多的laminin结合后,大鼠脑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周围的神经元较多,胶质细胞较少,功能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