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NKCC1,又名钠-钾-氯共转运体1)抑制剂布美他尼(BT)处理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成年雄性巴比赛(BALB/c)小鼠10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AH+生理盐水,SAH组)和低剂量组(SAH+布美他尼5 mg/kg,LBT组)、高剂量组(SAH+布美他尼10 mg/kg,HBT组),采用通过血管内穿孔的方法来制作SAH模型采用;利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SS)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测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高低剂量组NKCC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只有高剂量(10 mg/kg)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结论 NKCC1的激活可能在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可以有效减轻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DJ-1表达的影响。 方法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TBI组及rTMS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TBI组和rTMS组应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模型,采用固定打击速度(3 m/s)、停留时间(200 ms)及打击深度(3.0 mm)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模型制备后24 h对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5次/d,连续治疗14 d),TBI组治疗时放入关闭的线圈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学实验。治疗14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创伤区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创伤后7、14 d,TBI组和rTMS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且rTMS组的mNSS评分低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4 d已降低至6分以下。行为学实验中,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rTMS组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相较于TBI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但rTMS组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模型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脑创伤区域损伤明显,损伤灶局限并逐渐修复。与Sham组和TBI组相比,rTMS组DJ-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可有效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创伤灶的恢复,可能是由于rTMS促进了机体DJ-1的表达,使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以及创伤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颅脑损伤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方法挫伤皮层标本来自24例颅脑损伤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将患者按伤后取标本时间平均分为4组,即〈24h组、24~48h组、48-72h组和〉72h组。所有病例常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挫伤皮层中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在颅脑损伤后挫伤皮层中.p38MAPK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表达高峰为伤后24h内(P〈0.01),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中极少表达。结论p38MAPK在人颅脑损伤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KA)激活物cAMP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而不给予液压打击);高、中、低剂量cAMP组(TBI后1 h腹腔注射60、40、20 mg/kg PKA激活物8-Bromo-cAMP);溶媒组(TBI后1 h腹腔注射cAMP溶媒二甲基亚砜10 μl);模型组(液压打击处理)。TBI后48 h,采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印迹法检查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非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P-Cx43)、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及钠钾ATP酶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 TBI后,大鼠NSS明显增高(P<0.05),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ERK1/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海马Glu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NP-Cx43、GLT-1、钠钾ATP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MP干预后,显著逆转这些反应(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鼠TBI后,给予cAMP干预,激活PKA,可通过门卫效应抑制ERK1/2,使NP-Cx43、GLT-1及钠钾ATP酶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降低Glu等脑毒性代谢产物、缓解脑水肿,从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在急性大剂量乙醇摄入后颅脑损伤(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打击+生理盐水组(TBI+only);打击+乙醇+生理盐水组(TBI+EtOH);打击+VitC组(TBI+VitC);打击+乙醇+VitC组(TBI+EtOH+VitC),每组10只。建立中度TBI模型,TBI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BI后24 h的损伤侧脑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CYP2E1),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脑屏障紧密连结蛋白(Occludin)的表达情况。 结果打击24 h后,TBI+EtOH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含量明显增加,VitC干预后,各项指标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EtOH组相比,TBI+EtOH+VitC组的CYP2E1表达减少,AQP-4和MMP-9的含量降低,Occludin的含量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乙醇摄入加剧了TBI后细胞毒性脑水肿,而VitC可通过CYP2E1减少AQP-4和MMP-9的激活,增加Occludin蛋白的表达,减少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分解及完整性的破坏,降低血脑屏障的开放并减轻脑水肿,最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研究ZL006调控PSD-95信号途径在TBI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小鼠TBI模型,加入ZL006(1.0 mg/kg i.p.),通过脑干湿重检测和神经功能学评分评估其对TBI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SD-95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的表达;并进一步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蛋白质羰基(PC)、4-羟基壬烯酸(4-H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 ZL006可减少TBI后的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减少PC和4-HNE的表达,增加SOD和CAT的含量,但对PSD-95和n NOS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TBI后,ZL006可以减轻脑水肿反应并改善神经功能,但与调节PSD-95和n NOS的表达无关,而是减轻其下游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小鼠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研究丹酚酸B(SalB)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运动功能评分、水迷宫测试评价丹酚酸B对小鼠TBI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评价丹酚酸B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丹酚酸B显著减轻TBI后脑水肿和运动功能缺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并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对小鼠TBI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电中性共同转运体(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对大鼠大脑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布美他尼组。观察干预不同时间点患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梗死灶周围NKCC1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并于再灌注24 h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脑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和24 h时,NKCC1和AQP4表达进行性增高,患侧大脑半球BWC进行性增高;予布美他尼干预后,两者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患侧大脑半球BWC亦下降(P<0.05)。同脑缺血组再灌注24 h相比,布美他尼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通过下调NKCC1和AQP4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TBI组、溶媒组、姜黄素组,每组12只。采用重物撞击法制作控制皮质冲击伤模型。造模后,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60 mg/kg),溶媒组腹腔注射姜黄素溶媒磷酸缓冲盐溶液;姜黄素干预72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量表(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每组取6只大鼠采用Nissl染色评估损伤面积,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率;另取6只大鼠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和溶媒组mNSS评分显著增加(P<0.05),损伤面积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LC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BI组和溶媒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溶媒组相比,姜黄素组mN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损伤面积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磷酸化PI3K/AKT水平明显增高(P<0.05),LC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对TBI大鼠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自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1、7、14、21、28d组及TMS1、7、14、21、28d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在规定的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定,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BDNF的表达。结果(1)和脑梗死28d组相比,TMS28 d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实验、网屏实验评分均较低,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棒实验虽评分较低,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大鼠脑梗死1d后梗死侧皮层可见较多BDNF阳性表达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梗死灶周围,至第7d表达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TMS7、14、21d组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增加。结论TMS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机理可能与TMS能增加脑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氯化铁血栓模型,评价其造成的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损伤程 度。 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用10%氯化铁(ferric chloride, FeCl3)溶液诱导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形成血栓。在术前、术后10 mi n、术后1 d和7 d观测术侧脑血流 和手术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术后1 d观察脑组织梗死率。术后1 d、3 d、5 d、7 d用3种神经学评分[改良 加西亚评分(modified Garcia score,mGS)、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和15分神经学评估表(15-point neurological evaluation scale,NES)]和胶黏纸测试评价小 鼠神经功能。术后7 d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神经细胞核观察脑组织损伤,标记CD16/32、CD206和Iba1观 察胶质细胞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术后10 mi n、1 d、7 d脑表面血流和手术动脉血流下降,术后1 d脑 皮层梗死明显,术后7 d仍有明显脑组织损伤;脑缺血组术后1 d、3 d、5 d和7 d时3种神经学评分及胶 黏纸测试均提示小鼠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损伤。术后7 d脑缺血组梗死周围皮层M1和M2型胶质细胞表 达增加。 结论 FeCl3溶液可诱导形成稳定的小鼠脑缺血模型,该模型可造成手术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及脑表 面血流量降低,皮层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受损,梗死周围胶质细胞表达上调。本研究建立了稳定 氯化铁诱导血栓形成的小鼠脑缺血模型,为脑血栓形成和抗栓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工 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尼可地尔组)及D组(脑缺血再灌注+尼可地尔+5-H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于脑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2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线粒体标志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1)B、C、D组再灌注22h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A组,脑梗死体积、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线粒体标志酶活性SDH、CO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1);(2)与B、D组比较,C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MDA含量明显减少,SDH、CO活性明显增高(P〈0.01);(3)B组和D组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开放mitoKATP通道、维护线粒体功能、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及纳美芬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 d、3 d、7 d,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纳美芬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颅脑损伤组相比,纳美芬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明显正相关性(r=0.676,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可能通过抑制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抑制剂组,每组18只,每组再分为损伤后6、24、72 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TBI组和抑制剂组采用改良自由落体硬脑膜撞击法建立TBI模型,抑制剂组在模型建立前连续2d尾静脉注射CaSR阻滞剂NPS2390(1次/d,每次10 μmol/kg),对照组只开骨窗不予打击.采用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损伤脑组织CaSR、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建模后6、24、72 h,(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TBI组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各时间点mNSS评分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抑制剂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2)TBI组和抑制剂组不同时间点CaSR、Caspase-3的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均为24 h达高峰(均P〈0.01).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TBI组各时间点CaS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均P〈0.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仅在24 h高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3)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TBI模型制作后24 h凋亡细胞达到峰值.各时间点TBI组比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神经元凋亡细胞指数均增高(均P〈0.01),而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指数仍高(均P〈0.01).(4)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与细胞凋亡指数存在正相关(r =0.300,P 〈0.05;r =0.371,P〈0.01),CaSR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434,P〈0.01).结论 大鼠TBI后,CaSR在抑制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栓通对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脑栓通组,每组8只。脑栓通组大鼠MCAO术后24h经灌胃给予2ml/kg(10mg/ml)脑栓通,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溶剂,连续6天。MCAO术后1周感觉功能评估后行尼氏染色评价脑梗死灶体积和丘脑损害,并行免疫组化检测丘脑TUNEL、MAP-2和GFAP表达。结果 脑栓通组大鼠患肢感觉功能较溶剂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脑栓通治疗后同侧丘脑神经细胞数量、MAP-2表达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但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后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假手组,脑栓通可显著减少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P均〈0.05)。结论 脑栓通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神经损害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同侧丘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压氧预适应组,各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并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or 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和LICOX CMP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分别监测伤区局部脑血流(rCBF)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iO2)变化,利用光镜观察伤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伤后24h高原组较平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rCBF和PbtiO2下降,病理损伤加重;高压氧预适应组较高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rCBF和PbtiO2升高(均为P〈0.05)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可诱导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TBI)动物血清预处理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立体定向移植对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48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4只用于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余下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TBI-iNSCs)移植组(6只)、热灭活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HITBI-iNSCs)移植组(6只)、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iNSCs(PBS-iNSCs)移植组(6只)和对照(Control)组(6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6只)。于TBI后12 h,用脑立体定向仪分别将含1×106个TBI-iNSCs、HITBI-iNSCs、PBS-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TBI后14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补体活化产物(C3d和C9)、补体调节因子Crry和细胞凋亡标记物active 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取脑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TBI-iNSCs、HITBI-iNSCs和PBS-i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示:相比Sham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TBI-iNSCs组和Control组C3d、C9和active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相比Control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和TBI-iNSCs组C3d、C9和active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TBI-iNSCs组C3d、C9和active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比Control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TBI-iNSCs组和Sham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相比Sham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和TBI-iNSCs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相比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TBI-iNSCs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染色示: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的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相比,TBI-iNSCs组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立体定向移植可上调TBI小鼠脑内Crry水平,抑制补体活化,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格列本脲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2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SAH组(n=6)、溶媒组(n=6)和格列本脲组(n=10)。视交叉前池注入自体非抗凝尾动脉血60 μl建立SAH模型。小鼠SAH后5 min内,格列本脲组腹腔注射格列本脲(25 μg/kg),溶媒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SAH组未进行任何治疗。造模后12 h,应用Garcia量表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造模前后使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监测脑皮层灌注以及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结果 造模后12 h,SAH组、溶媒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脑感觉皮层灌注明显下降(P<0.05),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明显下降(P<0.05)。应用格列本脲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脑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和感觉皮层灌注明显改善(P<0.05)。结论 格列本脲可以改善小鼠SAH后神经功能,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