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PFNA-Ⅱ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Ⅱ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FNA-Ⅱ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可以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PFNA可以有效保护骨折处的生物环境,体现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观点,值得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认为此钢板固定稳定,损伤小,患髋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按疗效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7.2%。结论 PFNA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尤其在严重骨质疏松及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内固定治疗,对病列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优良率94.5%,效果满意。对于31-A3型骨折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笔者选取96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晚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短重建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但需预防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采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3例病例资料,Seinsheiner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5例,Ⅴ型2例。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满意后,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根据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坚强稳定、术后能辅以髋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对股骨粗隆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股骨近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髋内翻、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的发生。按Harries髋关节功能评分制定疗效标准: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3%。  相似文献   

9.
总结用骨端钢板治疗1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病例资料,认为应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可靠,能有效抗旋转,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0.
总结用骨端钢板治疗1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病例资料,认为应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可靠,能有效抗旋转,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位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侧卧位(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B组采用仰卧位(30例),男性26例,女性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等。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3.9±3.1)周,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9±2.1)周,两组差异性对比,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与仰卧位相比,PFNA术中保持侧卧位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术后下床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状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诊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微型营养评价法评分分为对照组(营养良好)、研究1组(潜在营养不良)、研究2组(营养不良),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70~90岁,平均77.1岁;研究1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71~90岁,平均79.0岁;研究2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70~91岁,平均78.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记录3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学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淋巴细胞百分比(TL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采用面积法检测血液浸润面积进而检测患者失血量,并计算高、低隐性失血量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研究2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术后,3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均有所下降,而研究2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高隐性失血量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术后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3组高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的TP、ALB、PA、TRA、TLP、TLC、Hb等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而高隐性失血组患者下降较为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隐性失血组患者的各指标明显低于低隐性失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营养状况的恶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失血量以及高隐性失血率逐渐增多,其中TP、ALB等血清学指标可以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mma-3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5~82岁,平均(58.4±10.8)岁。其中20例行PFNA内固定手术,16例行Gamma-3钉治疗,术后对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63.5±21.4)min、透视次数(8.5±4.4)次、出血量(120.4±21.5)m L,结果显著性低于Gamma-3钉组的(79.6±15.8)min、(10.8±3.5)次、(180.9±56.6)m L;PFNA组切口长度为(7.3±2.4)cm与Gamma-3钉组的(6.6±2.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骨折的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0.9±3.1)周和(88.6±11.4)分,与Gamma-3钉组的(12.2±1.9)周、(84.5±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均未出现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无再次骨折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Gamma-3钉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术具备固定可靠、术中射线暴露少、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1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内固定失败的经验教训和探讨内固定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2008年间手术治疗的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0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其中,7例重新内固定(股骨近端锁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钉),2例改行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例经胫骨结节下肢牵引非手术治疗6~8周。结果原手术方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9例,多根空心钉内固定1例。术后6周发现内固定失败3例,术后10周发现6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钢板螺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髋拉力钉切出等。经过再次术后61~94 d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骨折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复位后剪切力的合理分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5例,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发生率为18.69%。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骨折,而钉板系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髓内系统。钉板系统中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结论对各类型骨折特点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LCP组)固定,49例采取动力髋螺钉(DHS组)内固定,50例采取髓内钉(PFNA组)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LCP组及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高于LCP组76.19%及DHS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00%,高于LCP组71.43%及DHS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LCP组19.05%及DHS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固定、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或内固定翻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7月,采用THA或内固定翻修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0.8岁;首次手术至翻修手术时间4~16周,平均7.5周。20例行THA,5例行内固定翻修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 25例中仅2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6±9.2),较术前(33.4±12.5)显著提高(t=16.81,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指数为(87.4±7.4)较术前(65.2±10.2)显著提高(t=8.40,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为(4.0±2.2),较术前(7.4±2.5)显著降低(t=5.11,P0.05)。结论 THA或行内固定翻修是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80~93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股骨转子间稳定型骨折6例,不稳定型17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疾病12例。术后约14~18周完全负重。本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32月,术后优良率为82。6%(优8例,良11例)。结论动力加压螺纹钉(DHS)固定牢固,在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L-角钢板及中空加压螺纹钉。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多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