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输出量是心血管系统有价值的一项参数,它是进入人体体循环的血液流量的一个直接度量,因此它可用来衡量体内氧气及其它营养成分的输运能力。目前大多数用来估测心输出量的方法都是有损的,因而建立一种无损估测的方法是有意义的。这种无损方法必须简单易行,当然也必须是准确可靠的。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首先建立心血管系统的电网络模型,而后根据模型的仿真结果估测心输出量以及其它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参数。在建立模型方面,一种方法是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使用电网络中的阻抗和传输线来类比血管的分支,弹性等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心阻抗容积图的传统理论及其局限性展开讨论。由于传统理论模型与人体胸部结构差异太大,使这一方法存在很多问题。而实践中关于心输出量(CO)的计算,误差较大,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3.
尾加压素II(urotensinII,UII)最早是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神经环肽 ,目前已从人体克隆出来 ,主要分布于神经和心血管组织 ,人体内一种孤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14是其特异性受体 ,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当UII与GPR14结合后 ,引起细胞外Ca2 内流 ,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心血管系统 ,小剂量UII引起血流阻力轻度降低 ,心输出量轻度增加 ;大剂量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动脉血管强烈收缩 ,其缩血管效应是内皮素 1的 10余倍 ,是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  相似文献   

4.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II)最早是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神经环肽,目前已从人体克隆出来,主要分布于神经和心血管组织,人体内一种孤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14是其特异性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当UII与GPR14结合后,引起细胞外Ca2+内流,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心血管系统,小剂量UH引起血流阻力轻度降低,心输出量轻度增加;大剂量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动脉血管强烈收缩,其缩血管效应是内皮素-1的10余倍,是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  相似文献   

5.
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的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Kubicek模型三维有限元仿真的角度对 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在计算机仿真研究中 ,我们对比了模型仿真结果、具体采用 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以及所设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 :模型中阻抗改变与主动脉中血液容积改变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关系 ,证明了 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也为心阻抗血流图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Kubicek模型三维有限元仿真的角度对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在计算机仿真研究中,我们对比了模型仿真结果、具体采用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以及所设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模型中阻抗改变与主动脉中血液容积改变之间存在着近拟的线性关系,证明了Kubicek每搏心输出量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心阻抗血流图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桡动脉脉搏波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心输出量计算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输出量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心输出量作为常规的心血管血流参数已被临床医生、药剂师和生理学家所接受.北京工业大学罗志昌等人通过多年研究,获得了心输出量的临床实用公式,但此公式中的一些近似是以正常健康人的生理条件为基准,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由此得出的心输出量在一些情况下失真,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失真进行修正.方法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修正系数,对心输出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结果修正系数与脉搏波特征参数K、年龄、血压和心率有关,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心输出量较为接近实际值.结论在没有经过心外科手术的无心瓣膜缺损、主动脉瘤、心衰、心率不齐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健康的孕妇、运动员和普通的健康人中,通过脉搏波特征参数K、年龄、血压和心率计算心输出量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阻抗微分法测量小鼠心排血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一种测量20g以内小鼠心排血量的可行方法,以应用于研究。方法:应用 RM-06300型八道生理仪及针式电极行阻抗微分法测量,根据相应公式计算每搏心输出量,结果:测得正常小鼠的每分钟心输出量为1.67±0.09ml/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每分钟心输出量为1.16±0.05ml/分。  相似文献   

9.
用心阻抗血流图ICG估算左心每搏输出量,是临床上已获得普遍应用的一种无创性测量技术。但是,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一个与心血管生理不完全符合的假设之上的:从七十代沿用至今的、以ICG估算左心每搏输出量的方法,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都是  相似文献   

10.
用热稀释法直接测定左心输出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血管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 ,常需要了解血液动力学状态 ,其中心输出量是重要指标之一。以往心输出量测定有两种主要方法 :Fick氏法和指示剂稀释法 ,其中 ,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使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测定心输出量的Swan -Ganz导管置于静脉系统内 ,其测定的心输出量实际为右心输出量。因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血流量是相等的 ,故可用右心输出量间接推断出等量的左心输出量[1 ,2 ,4] 。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 ,能否直接从动脉系统采用热稀释法直接测定左心输出量 ?就此 ,我们作了以下的研究。材 料 和 方 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朱代谟教授提出的心阻抗血流图弹性腔-边值问题理论模型^[1]为基础,围绕关于胸部阻抗与心脏每搏输出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公式,针对其中尚未确定的模型参量,来探寻一种建立在人体实际生理参数基础上的统计关系,使该理论模型能够适应个体差异,并应用于以心脏每搏输出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的临床心功能监测。先通过理论与计算分析,初步整理出各模型参数的最佳值及变化范围;然后通过100例左右临床实验,并与多普勒超声仪作对比,拟合出模型参量与实际生理参数的统计关系;最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50例检验对比实验,确认该方法在临床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用心阻抗图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心输出量以评价糖尿病人的心脏功能。 用无创伤性心阻抗图技术在33名糖尿病人身上进行心脏功能的测定,其中27例在六个月后又第二次重复测定,36名正常健康的志愿受试者作为对照。 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及阻抗仪(石家庄医用电子仪器厂产)按常规方法记录Ⅱ导心  相似文献   

13.
心导纳图方法(admittance cardiogra-phy)是在心阻抗图方法(impedance cardi-ography)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某些不同之点。伊藤(Ito,1976)等认为心导纳图方法与心阻抗图方法比较,用以测量心输出量的主要优点是公式严密,可不用基础阻抗,并便于遥测。他们(1977)还报道了改变狗的胸部基础阻抗时描记心导纳图和心阻抗图的实验结果。伊藤等的实验是用恒流式仪器做的。1980年,小笠  相似文献   

14.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输出量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文中首先介绍当前主要的几种心输出量测量技术,包括有创的热稀释法和直接Fick法,以多普勒超声法为代表的微创方法,以及无创方法,如磁共振成像法、部分CO2重呼吸法、心阻抗图法和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等,同时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针对心衰病人的24小时家庭监护和在心肺功能运动测试中的心脏功能检测等需求,阐述了移动式和穿戴式心输出量监测的方法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心阻抗微分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66年 Kubicek 应用直接式阻抗仪进行心输出量测定并建立定量计算公式以来,引起了各国生物阻抗工作者的很大兴趣,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法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根本性问题有待研究改进。我们在心阻抗图原理的基础上,将阻抗图及其微分图同时显示于示波器 X—Y 轴上,获  相似文献   

16.
心输出量 ( CO)是反映心脏每分钟射血容积及心脏整体状态的参数 ,对临床诊断各种心脏病有重要价值。当前测量心输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热稀释法( thermodilution) ,但该法的精度有限且测量过程需时 6min以上 ,故不能实现心输出量的连续测量。作者开发了一种连续心输量监护系统的实验装置 ,可以实时测量心输出量 ,从而可使医生观察逐拍变化的心输量并测定动脉的收缩功能。该系统的测量原理是采用激光多普勒速度计 ( LDV)和电阻抗技术相结合 ,前者测量血管中的双向血流速度 ,而后者测量血管的横戴面积 ,按公式 ( CO=血流×横截面积 )计算出实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恒流式心阻抗图理论,况明星等近来提出了心阻抗图国台圆柱体组合模型。笔者认为,人体胸部的横断面更近似于椭圆,人体颈部到胸骨角这一段可认为是椭圆台,而胸骨角到剑突水平这一段则接近于椭圆柱体,所以椭圆台椭圆柱体组合模型与人体的体形结构更加接近。本文试在圆台圆柱体组合模型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改,通过计算椭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并引起人们重视。但有关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报导极少。本工作用无创性心阻抗图技术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心输出量和心缩间期,借以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电网络模型法提出一个改进型的多分支人体心血管系统模型,以深入研究人体心血管及体循环系统。方法该模型包括心脏、肺循环、头颈循环及四肢循环,共包括48个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呼吸运动中心肺交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仿真实现得到各段血管的血压及血流量等生理信号。结果模型可模拟健康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血压血流状态,模拟波形与Physio Bank数据库中实际生理波形相符,在健康、心力衰竭及动脉粥样硬化三种条件下,模拟波形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CO)等生理参数均符合临床测量值。将所选数据库中的呼吸信号代入模型后,可直接观察心率和血压随呼吸运动的变化规律:吸气过程经约1.5~2 s的延迟后心率代偿性加快,呼气过程则发生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实际心肺交互过程中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现象相符。结论此改进型心血管及体循环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与临床实际数据相符,灵活性高,对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脉搏波理论设计出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心血管动力学参数分析系统。方法:本文以LabVIEW7.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根据示波法原理和弹性腔理论总结提炼出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心率、每搏心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外周阻力等参数。结果:通过心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能判断心血管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性,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及疾病早期发现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大量的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此采集分析系统有操作便捷,灵活性高,可扩展性好的特点,可以直观地观测病人的心血管状况以便及时的对心血管疾病采取措施和进行预防,为心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