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 000 m和≥4 000 m两组)进行1 ∶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 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 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特征。②方法 经OlympusGIF XP2 0型纤维胃镜检查 ,取病变部位黏膜活检。Hp感染诊断标准 :于胃窦大弯或后壁距幽门 3~ 5cm内取两块黏膜进行组织切片 ,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行Hp UT药盒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抗体检测 ,其中 2项阳性则确诊为Hp感染。③结果 球部溃疡 1 2 0例 ,胃溃疡 2 1例 ,复合溃疡 6例。全部病儿均并发程度不等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测显示 1 4 7例病儿中尿素酶试验阳性 1 1 1例 (75 .51 % ) ;1 2 9例行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1 0 8例阳性 (83 .72 % ) ;36例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2 1例阳性 (58.33 % )。 4~ 1 0岁组 ,Hp阳性率 (61 .1 1 % )明显低于 >1 0岁组 (83 .87%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9.57,P <0 .0 1 )。④结论 Hp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13):20-22
目的: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干预措施对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2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干预对策,并再次筛选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复发率,评价干预对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男患者比例高于女患者;不同年龄段比较,20~50岁中青年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近期疗效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远期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较为特异的临床特征,针对其特征采取针对性地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消化性溃疡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全阐明。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 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随后的研究证明该菌是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 ,并得到医学界的认可[1] 。笔者对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做胃镜检查的 2 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 10 0例健康人胃粘膜进行了Hp检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10例均是我院门诊及病房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 ,其中男性 2 30例 ,女性 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具体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消化内科收治的1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额外联用中医药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在针对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可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较单纯采用西医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韦吉伟 《广西医学》2001,23(2):388-388
随着消化性溃疡病因的深入研究 ,人们越来越重视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成因中的重要作用 ,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对 35例消化性溃疡进行 HP感染阳性率的监测 ,旨在进一步探讨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取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胃镜检查并做 HP检测的患者 ,共 35例 ,男性 32例 ,年龄 1 3~ 69岁 ,平均42 .68岁 ;女性 3例 ,年龄 1 7~ 74岁 ,平均 38.67岁。其中胃溃疡 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5~ 32岁 ,平均 2 8.50岁 ;十二指肠球…  相似文献   

7.
杨铁骊 《中原医刊》2005,32(11):34-3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预防复发已成共识。本文对201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分4组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对HP的根除率,并随访2年,分析HP对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红  娄菁  沈林 《上海医学》2004,27(6):427-428
儿童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不少见,治疗往往参照成人方案,本研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并对其疗效及采用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根除Hp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对于2001-01~2006-12住院的老年消化性溃疡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必分析,观察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因素之一。结论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时应注意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约 18%左右〔1〕,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我院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收治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 5 1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1例患者 ,男性 35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8~ 71岁 ,平均41.2岁。肝炎肝硬变 47例 ,酒精肝硬变 2例 ,隐匿性肝硬变 2例。肝功能Child - pugh分级 ,A级或 <A级 2 5例 ,B级 2 1例 ,C级 5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15例 ,上腹部胀痛不适入院13例 ,大量腹水入院 10例 ,其他症状入院 13例。所有病例都经胃镜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100例消化性溃疡(PU)并HP感染者,采用茶色素加抗酸剂治疗,结果与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HP根除率为96%,一年复发率为2%,皆显著优于对照组(28%)(P〈0.05~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表明:茶色素对HP有较好的抑制和根除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和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关系。方法: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87例,术中取材Giemsa染色及尿素酶检测法测定Hp,计算Hp感染率在没有活动性出血,幽门明显梗阻等明显胃切除的情况下,全部采取单纯穿孔修补术,术后予制酸及三联抗Hp感染治疗,定期随访,行内镜检查半年。记录溃疡面变化,计算Hp感染率。结果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Hp感染率高达92%,穿孔修补术后溃疡愈合与Hp感染消除呈高度显著正相关。结  相似文献   

14.
1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浪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近况广西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赵冰秀(柳州545001)1983年9月,Marchal在一次国际微生物学家会议上提出了他的研究成果,认为所有的消化性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分析1127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皱襞增粗型、出血型、胆汁返流型、充血渗出型、扁平糜烂型、隆起糜烂型、皱襞萎缩型胃炎的HP感染率分别为69.23%、57.14%、53.85%、52.90%、49.15%、48.00%、36.84%,但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达82.63%,显著高于胃溃疡的63.10%。男性病人感染率为52.09%,显著低于女性病人的69.38%。这说明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学差异与HP感染率高低无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感染的关系较胃溃疡密切,人群中HP感染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78例,进行胃镜检查,在做胃镜检查时要边充气,边进镜,进镜时要缓慢、柔和,切勿用力过猛,造成拉伤胃壁而出血.当胃镜进入贲门应注意观察贲门黏膜的变化,当胃镜进入胃底时向右旋转镜身,使镜头对向大弯侧,同时调整角度钮观察胃底穹隆部,然后再转正镜身观察小弯垂直部,在退镜时用翻转法观察贲门、胃底及小弯垂直部上1/2前后退镜.对于可疑病灶,即于病灶周边黏膜皱襞中断处及中央取材3~10块,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1780例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540例(30.3%),十二指肠溃疡1050例(59.0%),复合性溃疡190例(10.7%),幽门螺杆菌阳性者670例(37.6%),其中胃溃疡69例(10.3%),十二指肠溃疡173例(25.7%),复合性溃疡29例(4.3%),非溃疡性消化不良399例(59.6%).幽门螺杆菌阴性者1110例(62.4%).其中胃溃疡91例(8.2%),十二指肠溃疡137例(12.3%),复合性溃疡24例(2.2%),非溃疡性消化不良858例(77.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100 例消化性溃疡( P U) 并 H P 感染者,采用茶色素加抗酸剂治疗,结果与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H P 根除率为96 % ,一年复发率为2 % ,皆显著优于对照组(28 % )( P< 0 .05 ~0 .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均有显著性改变( P< 0 .05) 。表明:茶色素对 H P有较好的抑制和根除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和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莉  张泽奎  刘长庚 《四川医学》2011,32(4):492-494
目的分析发生在高原地区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症患者,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发生在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4000m生活的30例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高红组,选择同期高原地区非高红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其诱发因素、发病特点、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胃粘膜的改变也有明显差别(P〈0.05)。发病诱因与低氧、饮酒、服用NSAID s类药物和劳累关系密切。并且少数民族(主要藏族羌族)区别于汉族人的生活习性也致发病率增高。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胃、十二指肠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