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恒  彭鲁  王莉  钱华  史燕顺  张帆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133-1133,1138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后,经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鉴定,用kirt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的是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及碳青酶烯类,最低的是美罗培南(18.6%),其次是派拉西林/他唑巴坦(19.0%)、头孢哌酮/舒巴坦(22.2%)、亚胺培南(40.2%)。对其它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应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倍能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并对其中52株菌测定了对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倍能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7.7%和13.5%。结论:倍能和泰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应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10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10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定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超过90%,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为71%-82%,未发现对羧苄西林和诺氟沙星的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26%。结论 羧苄西林和诺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应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7至2009年分离出的20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至2009年分离出的20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8种药物耐药性分析(应用纸片扩散法),操作和判定参照2006年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用药可根据抗生素敏感率统计结果来选用抗生素,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0年1月~2011年重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4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342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41株,总分离率为1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最好,耐药率5.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8%;耐药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口恶)唑/甲氧变啶、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均为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株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318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01年至2003年分离出3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细菌菌落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Bio Merieux公司的ATB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318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29.9%)和呼吸内科(26.1%),敏感性最高是亚胺培能,其次是阿米卡星(23.5%),多重耐药性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常见菌之一,危重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对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治疗可首选亚胺培能,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8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人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8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临床分布分析和耐药性分析.药敏结果的判定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伤口及手术切口.临床科室分布显示主要分布于神经内科、ICU和呼吸内科.病种分布显示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药敏结果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其次为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分布广泛,易导致呼吸道等部位感染,并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需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加强相关科室的消毒隔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蔡木发  崔国辉 《海南医学》2012,23(6):101-10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临床分离率和感染致病率逐年升高,常引起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肺炎。现对我院2010-1~2011-12分离的47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尹亚非  马三容  陆玲 《四川医学》2003,24(5):521-52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及药敏。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多,伤口感染次之。铜绿假单胞菌至多重耐药,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5%以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增加也较明显,从1999年的15%上升为2000年的46%和2001年的38%。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仍是目前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较有效的抗生素,其耐药率在10%以下。结论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最好根据药敏报告所提示的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诊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06年我院各科临床标本,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并做药敏鉴定,分析其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检出10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美洛培南17.9%(196/1096),左旋氧氟沙星35.3%(387/1096),环丙沙星37.3%(409/1096),头孢吡肟65.6%(719/1096)。结论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延缓耐药菌株增加。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某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 14 6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 12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 ,实验采用K B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 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 ( >70 %) ,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 ( 86 3 %)。抗菌作用较差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 ( 6 8%)、头孢曲松 ( 11 0 %)。结论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和耐药率逐年上升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20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并探讨其防治对策,应用纸片扩散法对20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仅耐药率高,并且大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其耐药变化趋势,对有效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3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47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68.6%;其次为分泌物,占23.3%。该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2.9% ~8.6%;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为93.7% ~ 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建议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近三年的总体耐药性。方法 应用生物梅里埃药敏板条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该菌对15种抗生素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所差异。结论 对环丙沙星、多粘菌素E、磷霉素耐药性增加明显,阿米卡星、泰能、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角较好的敏感性。临床上对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的密切协作,以更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1 19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1 1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79.4%来自痰及咽拭子,9.5%来自尿液,3.6%来自血液;病区分布中呼吸内科占46.7%,重症监护病房占20.8%,外科占7.9%。3 a间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来自于痰及咽拭子标本和呼吸内科。及时准确地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问世,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使临床对于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存在多重耐药,且能被诱导产酶等特点,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引起的感染难以治疗,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所以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2003-2007年49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广州市7家三甲医院2003-2007年分离的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利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有收集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 ,分别采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42.0%)、阿米卡星(36.6%)、亚胺培南(32.8%)、头孢吡肟(28.3%)、头孢他啶(27.1%)、美罗培南(21.4%)、氨曲南(20.5%)、哌拉西林(8.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左旋氧氟沙星(8.1%)和环丙沙星(7.6%);2003-2007年5年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7.7%、25.0%、31.6%、35.2%和34.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2.2%、21.0%、21.2%、19.7%和24.5%.结论 2003-2007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因而加强其耐药性监测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而且还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王鹏  胡勇  陈春燕 《海南医学》2014,25(4):591-592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情况,并对分离出的25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分离出的2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84.6%,其次来源于脓液及伤口分泌物、尿液和血液.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CSL)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为6.6%,其次为阿米卡星(AMK)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分别为12.4%和12.7%,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CTX)耐药率分别为63.9%.结论 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高且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