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急诊颅脑手术术毕行气管切开术的麻醉效果,为急诊颅脑手术患者术毕行气管切开寻求更安全、平稳、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急诊颅脑手术术毕需行气管切开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开颅手术术毕即以异丙酚(3.0±1.5)mg/(kg·h)+瑞芬太尼(3.0±1.5)μg/(kg·h)静脉微泵输注维持至气管切开插管后5min,Ⅱ组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记录切皮前(T1)、切管时(T2)、拔出气管导管时(T3)、插入气管套管管芯时(T4)及插管后3min(T5)、5min(T6)以及停药后5min(T7)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潮气量(VT)、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反应。结果:I组患者MAP、HR、RR、VT平稳,与切皮前比较P>0.05,Ⅱ组患者MAP、HR、RR、VT在T2~T5明显升高(P<0.05),SpO2I组除1例患者下降至95%以下及时在气管套管接上麻醉机给氧予以纠正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I组有4例(20%)在拔管及插入气管套管时有轻微呛咳反应,Ⅱ组则出现15例(75%)较明显呛咳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中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植皮手术治疗的98例重度烧伤患者,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及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各49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2、4、8、12及24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T2)、手术中(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5)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拔管后30 min评估Ramsay镇静分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植皮面积、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后30 min镇静良好率为87.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诱导后,两组HR和MAP水平均呈先升后降(P<0.05),除T1时点MAP外,T1~T5时点研究组HR、MA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喉罩(proseal-laryngealmask airway,PLMA)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钠素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喉罩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Ⅱ组为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观察记录麻醉插管或置入喉罩前后和拔管或拔除喉罩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皮质醇(cortisol,COR)的变化。结果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ANP、COR变化不明显,Ⅱ组气管插管前后HR、MAP、ANP、COR明显升高。Ⅰ组拔除喉罩后HR、MAP、ANP、COR的变化较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明显减轻,而且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ANP、COR又进一步升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使用喉罩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术后恢复期气道特点,采取相应的监护及气道管理措施在术后恢复期针对其特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2例OSAHS患者在经鼻气管导管全身麻醉下行H-UPPP术治疗,术前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为术毕即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76例为术后恢复期24h内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平稳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两组不同术后气道管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OSAHS患者术后恢复期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并加强呼吸机管理与监护,是防止术后发生气道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53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观察包括无创血压(BP)、心率(HR)等指标。结果气腹后15min其术中观察指标明显上升,干预处理后气腹后30min,其MAP、HR下降,PETCO2基本维持不变。53例患者均在手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其平均气腹时间为251.2±17.0min,平均拔气管导管时间为29.3±3.4min。重视术前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的随访、评估、监测及管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保障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后气管导管拔除时气管导管连接负压直接拔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史、无困难气道和通气困难、ASAⅠ-Ⅱ级(无或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无影响)、18-65岁择期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2组各43例。拔管前A组:不用吸痰管,直接连接负压于气管导管体外端;B组:用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吸引。观察2组拔管前后MAP、HR、ECG、SpO2,记录拔管后咳嗽咳痰情况及心电图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自身拔管前比较A组拔管后MAP、HR稍有升高,SpO2稍有下降,ECG无异常,但无显著差异;B组拔管后MAP、HR、SpO2较自身拔管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与同期A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连接负压拔管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反应,避免缺氧,减少气管、支气管损伤及肺部并发症,实用性强,是气管导管拔除法中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可弯曲喉罩(FLMA)联合静脉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CEA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F组)和气管插管组(R组)。麻醉诱导后,分别植入喉罩或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记录植入和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前后MAP,HR和BIS。记录不同时点Ppeak,PETCO2,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记录术中知晓、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的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F组插入及拔除喉罩后MAP,HR更平稳;不同时点Ppeak,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F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量减少(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 FLMA喉罩可以安全用于颈动脉内剥脱术(CEA)的麻醉中,可达到气管导管相同的通气效果,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氯诺昔康应用在麻醉术毕前30min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3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术毕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0.12mg/kg,观察组患者术毕前注射等量的氯诺昔康,并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值,并对患者拔管后的疼痛感做出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AP、SPO2、HR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在拔管期术毕前应用氯诺昔康可有效减少患者拔管而出现的应激反应,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林红  李传刚 《护理学报》2009,16(12):39-40
总结85例联合腭咽成形、硬腭截短术后带气管导管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认为将气管导管固定,防止气管导管意外发生;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措施降低患者对口鼻分泌物的敏感性,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BIS值观察镇静镇痛的效果,随时报告医生调节麻醉药物剂量;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协助医生拔除气管导管的同时做好插管和抢救的准备,并防止呕吐物误吸;根据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理特点满足患者心理需要.本组患者均度过术后危险期,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10.
总结23例重度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麻醉恢复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患者入麻醉复苏室后专人护理,呼吸机通气期间保持管道通畅,加强撤机、脱机指征观察,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延迟拔管时必须由麻醉二唤医生拔除气管导管,并做好拔管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拔除气管导管、未发生低氧血症;1例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再次慎重拔管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4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调整用药,B组根据经验调整用药,使BIS值维持在50±5、MAP和HR维持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BIS,计算用药总量,记录苏醒时间;诱导期进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BIS对全身麻醉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指导意义。结果麻醉期间,B组SBP、DBP、HR和BIS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7.5±2.5)min明显短于B组(9.8±3.9)min(P〈0.05);拔管后,A组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患者少于B组;A组无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B组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结论 BIS可动态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罗小燕  谢文喜  章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80-208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8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48例。患者分别用瑞芬太尼0.1μg/(kg·min)(A组23例),0.15μg/(kg·min)(B组24例),0.2μg/(kg·min)(C组21例)复合异丙酚输注诱导并维持。比较三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情况以及咳嗽发生率。【结果】甲状腺切除时,与A组相比,B组和C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与A组相比,C组HR值明显降低(P〈0.05)。C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甲状腺手术均安全有效,0.2μg/(kg·min)瑞芬太尼术中维持可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及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肖文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12-1314
[目的]比较喉罩( PLMA)与气管插管(ET)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钠素(ANP)和皮质醇(COR)的影响.[方法]40 例ASA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 例.A组为喉罩复合全身麻醉,B组为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观察记录麻醉插管或置入喉罩前后和拔管或拔除喉罩前后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0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25例,BIS组予BIS监测控制异丙酚泵入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5±5,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3mg/(kg.h)。记录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T0)、麻醉诱导后10min(T1)、主动脉阻断后2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20min(T3)4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及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和CVP、心脏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手术麻醉中,采用BIS监控可以减少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 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 ,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 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 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乐定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戍形术(UPPP)术后的镇静作用。【方法】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UPPP患者,术毕在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随机均分为:可乐定组和对照纽。可乐定组给予可乐定3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纽患者在入恢复室时(T1),术后2h(T2),术后4h(T3),术后8h(T4),拔管前3h调整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时(T5),拔管前1h停用镇静镇痛药物时(T6)以及拔管前即刻(T7)的血压、心率、镇静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记录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体动、恶心、呕吐的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点比较血压、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可乐定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躁动次数、恶心、呕吐、吞咽活动的发生率可乐定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μg/kg可乐定静注对BIS无明显影响。【结论】静注可乐定3μg/kg可以增加患者对于气管插管的耐受性,明显减少恶心、呕吐、体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镇静评分及BI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并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关腹前30 min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0.1 mg/kg(A组,n=20)、0.2 mg/kg(B组,n=20) 对照组:给予5 ml 0.9%氯化钠溶液静注(C组,n=20).比较3组患者全麻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全麻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且无呼吸抑制;苏醒后VAS评分C组最高,A组和B组次之(P<0.05).拔管后苏醒室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0.2 mg/kg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肌肉注射可以明显降低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A组维持术中BIS在50~59,B组40~49。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24 h、拔管后1 h、3 h和24 h的认识功能,并于麻醉前、切皮前、胆囊切除时、拔管后30 min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1、0.15、0.43, P均>0.05);麻醉前两组患者Cor、Glu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4、0.04,P均>0.05),但B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Cor、Glu和CRP水平均低于A组麻醉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7、4.54、3.61、2.47、3.17、3.36、3.65、5.65、6.63,P均<0.05)。结论维持术中BIS在50~59和40~49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当,但后者对应激反应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管喉罩用于全麻肥胖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体重指数(BMI)≥30kg/m。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管喉罩组(A组)和普通气管导管插管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所需时间、置入次数,插胃管一次成功概率,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置入喉罩时间短于B组插管时间(P〈0.01),插胃管一次成功概率高于B组(P〈O.05);A组置入和拔出喉罩过程中MAP和HR波动明显小于B组(P〈0.01),B组插管和拔管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基础值(P〈O.01);B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使用双管喉罩维持通气,简单方便,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全麻肥胖患者的术中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20.
潘霞云  孟哲贤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33-934,93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治疗组(F组,n=25)和对照治疗组(C组,n=25).手术开始前20 min开始使用氟比洛芬酯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给药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