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晨  杨亚安  吴开云 《解剖学杂志》2005,28(3):286-286,334
内皮细胞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始发因素,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控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在防止AS发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中药何首乌临床证实其提取物对生物体多种代谢活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超家族成员之一,对白细胞牢固黏附和白细胞从血管中迁移到炎症组织部位起着关键作用.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ICAM-1)相互作用后可介导白细胞从血液循环中迁移到肺组织的炎症部位,这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重作用.本综述将简阐述ICAM-1及其表达调控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内皮细胞自身的影响。方法利用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受损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1)。结论正常和受到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正常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没有影响,而对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说明内皮细胞可通过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自身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必须牢固地粘附在血管壁上,才能进一步穿过血管壁,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灶.本研究从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研究活血化瘀药丹参注射液影响肿瘤转移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药物及TNF(10×105U/L)处理HUVEC24h后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研究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2.以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丹参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作用(以A值表示);3.用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1.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2.TNF处理HUVEC24h后,H-7402与HUVEC的粘附A值为0.167±0.012,与对照(0.035±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粘附A值分别为0.158±0.015、0.126±0.018、0.102±0.012、0.084±0.005、0.064±0.008,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抑制TNF导致的H-7402与HUVEC粘附增加;3.TNF处理HUVEC24h后,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A值为0.238±0.008,与对照(0.087±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A值分别为0.209±0.016、0.194±0.011、0.175±0.013、0.145±0.006、0.108±0.014,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下调TNF诱导的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升高.结论丹参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结构而抑制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这可能是丹参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 :旁路活化补体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对PMN -EC粘附和ICAM - 1的表达仅有轻微影响 ;和 4 0 μg/L的TNF -α共同作用可以明显促进PMN -EC粘附率和ICAM - 1的表达。结论 :旁路活化补体对TNF -α诱导的PMN-EC粘附及ICAM - 1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 CGRP 分别作用于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和经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RT-PCR 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结果: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可使 ICAM-1的表达增强,而使 NOS 和 TIMP-2的表达下降。当 CGRP 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联胺诱导后的内皮细胞,对 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 NOS 和 TIMP-2的表达则有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CGRP 对内皮细胞的保护调节作用可通过下调 ICAM-1和上调 NOS 和 TIMP-2的表达来实现,提示 CGRP 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PMN-EC)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单独、和TNF-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旁路活化补体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对PMN-EC粘附和ICAM-1的表达仅有轻微影响;和40μg/L的TNF-α共同作用可以明显促进PMN-EC粘附率和ICAM-1的表达。结论:旁路活化补体对TNF-α诱导的PMN-EC粘附及ICAM-1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硝普钠作为一氧化氮的供体。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杂交等方法分别从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一氧化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示:一氧化氮抑制IL-1α诱发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里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一氧化氮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一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大剂量VitD3复制大鼠AS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低于AS大鼠,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血管壁IC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AS大鼠。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IC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角度,探讨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药物组大鼠每日给予厄贝沙坦150mg/kg灌胃,持续8周。8周后抽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Scr);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处死Wistar大鼠,取其肾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的FBG、HbA1c、BUN、Scr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在模型组与药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UAER高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则低于模型组。药物组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结论: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与VCAM-1在肾脏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血清sICAM-1和sV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许多研究已证实ICAM 1、VCAM 1与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炎症部位的移行和募集有关。有人在哮喘实验的动物模型中采用免疫组化法 ,发现在气道粘膜下ICAM 1〔1〕和VCAM 1表达增加〔2〕。参与免疫反应的粘附分子可从表达的内皮细胞或激活的淋巴细胞上脱落下来 ,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 ,从而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本研究试图通过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 (sICAM 1和sVCAM 1)含量的变化 ,分析其是否与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2.
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白细胞粘附并穿越微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外渗的白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如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造成组织损伤.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白细胞经内皮迁移以及粘附分子参与白细胞粘附的整个过程.在炎症所致微循环损伤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 PECAM- 1, CD31) 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不同浓度联胺(1μmol/L、5μmol/L、10μmol/L)作用8h, 对照组不加联胺。细胞原位杂交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原位杂交结果图像分析表明,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47±0.013、0.292±0.020和0.396±0.022, 是对照组(0.077±0.011)的1.91倍、3.79倍和5.14倍。方差分析表明, 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0.158±0.008、0.220±0.017和0.321±0.023, 为对照组(0.104±0.016)的1.53倍、2.12倍和3.09倍。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和蛋白表达, 这可能促进单核细胞粘附血管内皮,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红岩  杨贵贞 《解剖学报》2002,33(2):215-218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的改变。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AE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法检测不同发病级别大鼠血清TNF和IFN γ的水平。 结果 EAE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较对照有诱导表达的VCAM 1和MHCⅡ类分子 ,血清中存在TNF和IFN γ活性。 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状态下 ,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发生改变 ,提示它们在EAE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倪磊  许以平 《现代免疫学》2001,21(2):119-119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 ,它介导了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 ,在气道粘膜的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的选择性聚集、浸润中起重要作用[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 CAM 1)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从血管内皮细胞上自然脱落的VCAM 1分子 ,是反映体内VCAM 1表达水平的可溶性标志物。临床上某些哮喘儿童到青春期会自然缓解甚至痊愈是个普遍现象[2 ] ,其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通过对哮喘青春期缓解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sVCAM 1水平的测定和比较 ,探索其中的规律。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流体切应力及二者共同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ACB方法,观测Ox-LDL、流体切应力及二者共同作用对HUVECs的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Ox-LDL显著增加HUVECs表面ICAM-1表达;(2)流体切应力使HUVECs表面ICAM-1表达增加,但ICAM-1的表达随时间依赖性增加的趋势不明显;(3)共同作用后,HUVECsICAM-1的表达较基础表达显著增加。结论Ox-LDL、流体切应力的改变及二者共同作用显著增加H-UVECs表面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感染及其对细胞分泌和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C.pneumoniae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人喉表皮癌(HEP-2)细胞培养C.pneumoniae,以C.pneumoniae感染HUVE细胞,经透射电镜及PCR检测有无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HUVE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ICAM-1mRNA的变化。结果: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细胞;感染后12h,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即增加,其峰值约在感染后24h;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其增加在mRNA水平。结论: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增加ICAM-1的表达,提示C.pneumoniae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之一,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毒素作用于新生大鼠后,肺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变化及可能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诱发7日龄新生大鼠肺损伤以至于肺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肺组织PECAM-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新生大鼠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PECAM-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LPS作用后,肺组织PECAM-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均存在逐渐下降趋势,mRNA水平的表达在给药后1h即明显下降,蛋白水平在给药后4h明显下降,至LPS作用后8h降至最低水平,24h存活大鼠PECAM-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有所恢复,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正常新生大鼠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PECAM-1蛋白及mRNA,PECAM-1可能在新生大鼠肺出血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并且PECAM-1表达变化的调节是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s的粘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ox-LDL显著增强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补肾宁心方中药灌服血清可显著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液对内毒素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血小板粘附分子CD6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表达的变化 ,观察复方丹参液预防细胞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用0.5g/2ml复方丹参液灌胃2次/d ,复方丹参液小剂量组每天用0.3mg/2ml灌胃2次/d ,喂药10d。正常组和对照组不给药。各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内毒素1mg/kg,注入后2和4h分别由心脏取血 ,进行CD11a、CD61、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ICAM -1免疫组化的测定 ,正常组不给内毒素。结果大鼠注入内毒素后2h ,血小板CD61表达(142.3±23.2)明显比正常组(126.2±19.6)高。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用药组血小板CD61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注入内毒素4h后对照组CD61表达比正常组低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组CD61表达与正常组相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显示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全血粘度和全血屈服应力均比对照组低 ,红细胞变形指数比对照组高。结论复方丹参液可通过减少血小板粘附蛋白CD61的表达 ,减轻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降低血液的粘度 ,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 ,达到改善或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对白细胞CD11a和内皮ICAM -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